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2020-07-06 09:01陈永凤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患肢人性化下肢

陈永凤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第五人民医院 手术室,江苏泰州 225766)

下肢骨折是诸多骨折当中的常见类型,尤其是当老年患者下肢骨折后,因无法正常行走,导致其该阶段老年生活质量不佳,加之受到疾病、手术治疗的痛苦折磨, 会使老年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情绪与心理。而针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而言,最重要的当属术后康复阶段,该阶段不仅耗时长,而且难度较高、枯燥性强,与此同时,老年患者的不良生理、心理状态又是会直接影响到康复效果。 所以,为保证患者获得更佳的康复效果, 针对老年患者其较为脆弱的心理与生理,皆需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来予以改善,使其能积极、乐观的配合临床康复、保证康复效果[1]。 该文就对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护理当中的实施效果进行讨论。 以2015 年5 月—2019 年5 月为研究段,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86 例收治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参照随机奇数偶数法划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 入组标准:(1)患者均与下肢骨折诊断标准相符;(2)自愿签了研究知情同意书;(3)护理干预配合度好。 剔除标准:(1)认知能力异常者;(2)有严重的肝、肾损伤;(3)存在精神、智力异常。 常规组当中总计患者43 例,分别为男性23 例、女性20 例,年龄值均超过60 岁,最大年龄者78 岁,年龄均数(69.2±5.3)岁。 干预组当中总计患者43 例,分别为男性25 例、女性18 例,年龄值均超过60 岁,最大年龄者79 岁,年龄均数(70.1±5.6)岁。 统计检验发现两组数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采用的是常规康复护理形式,主要涉及的方面有:结合患者骨折损伤具体情况、术后康复要求、术后恢复情况等,开展康复护理。 另外干预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方法。

1.2.1 康复前的心理指导 老年人在骨折事件发生后,会因为自己给家人带来了麻烦,所以会陷入一种自责的心理当中去,而同时对于长时间的康复流程,又会担心康复效果,会担忧康复效果不佳、造成经济负担等, 而这些综合性的因素便导致患者会发生焦虑、恐惧、烦忧等不良心理。 针对造成不良心理的因素,护理人员应在康复之前予以患者积极的心理指导,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来解决,尽量在康复前解决患者诸如此类的心理问题。

首先,护理人员通过积极、主动的和患者交流,取得他们对自己的信任感,再对术后康复的必要性进行告知,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康复技术的有效性、配合要点,通过康复预期获得的效果,并通过例举该院康复成功的案例,使患者不再对此有顾虑。 通过引导使其能客观面对现实,在良好的心理、生理状态准备下,积极展开康复锻炼。 其次,在上述护理干预当中,可联合采用口头宣教、图像观看、视频播放等方式,确保理解力差、听力差的患者也能够理解。

1.2.2 人性化康复锻炼 (1)早期康复(术后一周之内)。 术后6 h 患者麻醉转醒之后,帮助患者交替转换半卧位、仰卧位的体位,指导患者间断性做患肢踝关节、足趾的背伸和趾屈运动,帮助患者柔和按摩、挤压其患肢消退;手术12 h 以后,告知患者应有意识的每隔2 h 便向健侧翻身1 次,前期翻身的时候,帮助患者在其两腿时间放置好枕头,以免造成压迫,并付诸患者按摩其腰背部,尽量缓解由于长时间卧床、身体活动受限而给患者带来的肌肉疼痛感;术后1 d,便可以指导患者自主进行患肢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锻炼了,刚开始时保证每天80 次、每次至少保证锻炼20 s;引导患者坐起,间隙进行吹气球、深呼吸的动作,以鼓励、 激励性的语言让患者成功三餐时都能坐起。术后第二天重复前一天的所有内容,并在护士的指导和鼓励下,开始进行膝关节、髋关节的被动功能训练,刚开始时可以幅度小一些,设定在30°左右,3 次d/、45 min/次,之后再逐渐视具体情况加大运动幅度。

(2)中期康复(术后两周以内)。 耐心并有信心的示教患者如何做主动抬腿的运动, 指导其床旁坐起、垂下小腿,在床上屈、伸膝关节。

(3)中、后期康复(术后3~4 周)。 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床下活动,从床上坐起后,逐渐将患肢移动到床旁,先健肢下床,当健肢的脚着地之后,患肢再开始屈髋、外展, 此时帮助患者抬起上身, 开始患肢的离床、着地;两手扶着助行器站立,鼓励、激励患者逐渐延长站立的时间和次数。

(4)后期康复(手术4 周以后)。 慢慢由不负重的下床行走、逐渐过渡到适当的负重下床行走,并在复查X 线片结果见骨折断端形成了大量骨痂后, 可弃拐、完全负重行走。

1.3 护理评价指标

于康复护理前、后,分别对患者下肢功能加以评价,采用Fugi-Meyer 量表,量表内容主要有:下肢关节分离、协调、反射、伸屈这几项,下肢关节有踝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评分为0~2 级,0 分代表无法完成、1 分代表部分可完成、2 分代表可正常完成。量表分值总计34 分,分值越高、表示下肢功能越强[2]。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 22.0 统计学软件作出处理,将上文实验当中得到的有关于护理效果指标:其中计量资料用(±s)来代表、行t检验。 结果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康复护理之前,两组间下肢功能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值皆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接受人性化康复护理后下肢功能评分要更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对比护理前后两组下肢功能改善情况[(±s),分]

表1 对比护理前后两组下肢功能改善情况[(±s),分]

组别护理前护理后t 值 P 值常规组(n=43)干预组(n=43)t 值P 值19.5±1.3 19.3±1.2 0.506>0.05 23.7±2.1 31.4±2.3 11.057<0.05 7.605 20.859<0.05<0.05

3 讨论

下肢骨折在骨科当中的发生率比较高,老年人原本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都下降,骨骼正是出于亚健康的状态,因此自然下肢骨折发生危险性比较高。 同时,老年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面临的一大难关是长时间的康复锻炼[3]。

大部分患者认为,骨折术后需要静养,才能促进骨折的顺利愈合,其实这是护理的一大误区。 临床上有很多骨折患者, 担心影响到骨折部位的牢固性、骨头的良好愈合,而不愿意进行早期康复锻炼,使得骨折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受到影响,造成发生程度各异的肌肉萎缩、肿胀、僵硬等不良反应发生,使得病情迁延难愈。

另外, 虽然术后早期康复锻炼能够帮助患者全身、局部血液循环的正常恢复,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效避免萎缩,但由于康复效果无法预期,受此影响,患者心理状态也是不稳定的。 所以针对以上种种,做好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是保证其提高康复依从性,并成功完成的基本前提。

人性化护理方法是当前在临床上被普遍应用的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模式,其最根本的特点是在于“以人为本”,也就是,把患者作为护理服务的中心、而不是将疾病作为护理重点,所有护理举措的制定、实施,都是以患者为中心开展的,所有护理措施根本目的都是满足患者需求[4]。

受到骨折剧烈疼痛的折磨, 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多种不良情绪,影响到其康复的信心。 更因部分老年患者体质弱、伴发一些并发症,更会影响到其骨折的愈合进程。 通过人性化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向其提供主动性的服务, 针对患者心理状态展开评估、并予以其需求的优质化护理服务,从而改善护理效果。 在有效的心理支持上,消除患者负性心理,鼓励患者勇于面对康复锻炼、提高治愈的信心,另外在伴随全程的人性化护理服务下,提高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质量。

人性化护理方案要求,对患者的护理服务要有责任感,与患者取得和谐、更好的护患关系,最大程度上取得患者的信任,以此为前提,开展围康复期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更易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5]。 该次研究结果数据提示:干预组患者经人性化康复护理后下肢功能评分是要显著高于常规组的。 提示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护理当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有更易改善患者下肢功能的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患肢人性化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