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星宇,关研
(1.吉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吉林吉林 132011;2.吉林市中医院检验科,吉林吉林 132011)
临床上,脑卒中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该病具有发病急、发展迅速等特点,尽管患者得到有效救治,但其中3/5 患者将存在一定程度的后遗症,如失语、偏瘫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1]。 那么如何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后遗症,提升其生活质量成为医疗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临床上,脑卒中后遗症常采取单纯的药物治疗, 但是有研究证实,仅采用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患者的功能障碍并未有效改善[2]。 有研究学者表示[3],针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以药物治疗为基础,加用运动疗法,可使患者运动障碍得到有效改善。 鉴于此, 该研究以2017 年9 月—2019 年9 月200 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运动疗法的效果,报道如下。
200 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 例,男62 例,女38 例,年龄50~80 岁,平均年龄(63.03±2.51)岁,病程4~12 个月,平均病程(5.46±2.25)个月;对照组100 例,男58 例,女42 例,年龄51~79 岁,平均年龄(64.11±3.03)岁,病程5~14 个月,平均病程(5.67±2.33)个月。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MRI 或CT 确诊为脑卒中;经医院伦理会审核并批准;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无脏器严重功能障碍。
排除标准:沟通存在障碍者;精神疾病者;认知存在障碍者;严重不配合者。
对照组:常规治疗,包括:保护脑细胞、促进微循环改善等治疗。 观察组:运动疗法,包括:(1)平衡训练。 利用视觉反馈动静太平衡功能锻炼系统训练,协助患者在工作台中央站立,同显示器平视;初期训练帮助患者将扶手握住,适应后可下垂双手,尽可能平衡,20 s/次,共3 次;结合患者测试结果而选取适合的训练模式,首先实施水平和垂直训练,后更换其他训练模式,如迷宫训练、姿势稳定性训练等。 (2)迈步训练。 此训练同患者日后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关系密切。 脑卒中患者后遗症的严重程度不同采取的训练方式也不同。 其中轻度和中度患者,当其站立功能得到恢复,可利用拐杖进行迈步训练。 具体为:前挪一步拐杖且稳定后方可将患足迈出, 后健足马上迈出。 也可将健足、患足同拐杖作为两个支点,交替向前。 针对重度患者,需家属协助进行迈步训练,家属将患侧上肢支撑柱,双手分别拉住患者手、扶腰,后迈步,见健足前进、后患足前进。 两组均治疗3 个月。
(1)运动功能:根据(Fugl-Meyer)[4]进行评分,共34分,分数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
(2)日常生活能力: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5]评分,计10 项,共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强。
(3)平衡能力:利用平衡量表(BBS)[6]评分,包括14项,每项评分以此为0~4 分,总分越高表示平衡能力越佳。
(4)步行能力:根据平地50 m 最大步行速度(MWS)[7]所需要时间进行评分,时间越短表示步行能力越佳。
(5)依从性:自制依从性调查表,共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依从性越高。
(6)记录两组住院时间。
护理前,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观察指标[(±s),分]
表1 观察指标[(±s),分]
观察指标时间观察组(n=100)对照组(n=100)t 值 P 值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31.77±1.46 58.88±4.67 28.06±4.18 64.18±5.77 41.24±5.32 55.33±7.82 75.04±6.30 51.22±4.18 31.66±1.42 45.55±3.09 27.59±3.88 46.28±6.17 41.18±5.28 47.45±6.10 74.89±6.26 60.84±5.45 0.351 6.314 0.514 6.021 0.354 6.021 0.412 6.512>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依从性、住院时间(±s)
表2 依从性、住院时间(±s)
项目观察组(n=100)对照组(n=100)t 值 P 值依从性(分)住院时间(d)96.03±3.59 13.23±1.19 82.22±3.56 20.44±2.02 6.415 6.035<0.05<0.05
临床上,脑卒中是危重疾病中常见的一种,该病特点是较高的致残率、复发率、发病率[8]。 尽管在脑卒中治疗中很多方案效果良好,但是在降低疾病致残率方面并无太大进展[9]。 发病后的脑卒中患者经治疗后常出现并发症,如失语、偏瘫等,且康复速度较慢,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并且也增加家庭、社会负担。 尽管采取早期康复可使较多患者得到益处,但是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并未有效消除[10]。 脑卒中患者中偏瘫患者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进行早期运动康复可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此治疗为长时间的再学习过程,渐渐的康复患者失语、偏瘫等情况。 大部分患者脑卒中患者可自发改善损伤的功能。 而最佳的恢复时间为发病后的90 d内。 所以,早期实施运动康复意义重大。 现阶段,对于康复时间的选择并无统一结论,常常是在发病后30 d内实施运动计划[11]。
脑卒中偏瘫治疗的主要方式为运动疗法,具有重要的改善运动功能的作用。 通过实施迈步训练,可使患者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升,加之实施平衡训练,显著提升其平衡能力,对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12]。该研究证实,通过将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使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运动能力得到提升。 研究结果为,实施运动疗法可改善患者各功能。 从而表示,运动疗法疗效确切,可使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依从性等提升。
A 操作简单、安全性高;B 肢体运动能力可显著提升;C 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D 依从性较高;E 患者接受度高。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采取运动疗法可实现显著的康复效果, 较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更佳,可使患者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等显著改善,同时患者依从性较高,更佳满意,进而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在脑卒中后遗症康复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