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北华裔学习者汉语使用及学习情况调查

2020-07-06 06:29顾珈瑗
教育观察 2020年9期
关键词:泰语华裔华人

顾珈瑗

(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222)

一、引言

中国与泰国世代友好往来,近百年来更有许多中国人赴泰国谋求生活,寻找商业机会,并在泰国安居乐业,繁衍后代。因此,在泰国有不少华裔,他们多集中于泰国中部的曼谷地区,泰北的清迈、清莱地区以及泰南的合艾地区等。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与实施,中国与泰国间的商务投资及贸易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泰国企业纷纷开展对华业务,对中泰双语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强。具有较扎实的汉语能力已成为现今泰国人求职时的重要能力之一。为了学习汉语,越来越多的泰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留学深造。而广西凭借其地缘优势以及较低的留学费用,成为不少泰国留学生留学的首选。在这些泰国留学生中,华裔留学生也是重要的学习群体。泰国中部、南部的华裔多为广东、福建籍,泰北地区的华裔则多为云南籍。[1]

二、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为来自广西高校的泰北地区华裔留学生,共发放问卷5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42份。

(二)调查手段

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并辅以采访方式,以便更深入了解其汉语使用、学习需求及学习态度等情况,以补充、完善调查结论。本次调查主要就泰北华裔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汉语使用情况、汉语学习水平及学习态度与认同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共有50小题,内容涉及调查者的个人情况、学习需求、语言态度等。

学生个人背景调查显示,泰北华裔学习者祖籍地均为中国云南省,年龄集中在18—25岁之间,为泰北地区第三代华裔。其学历以大学本科为主,学习的专业多为中国语言、商务汉语等汉语专业。50%的学习者曾参加过HSK考试,其中11.11%通过了HSK6级,16.67%通过了HSK5级,22.22%通过了HSK3级。82.35%的学习者从幼儿园及小学阶段开始学习汉语,从小学阶段开始学习泰语。

不少华裔学习者到了大学阶段仍旧选择汉语专业进行学习,那么他们的语言使用情况如何,当前的汉语教学是否能满足其学习需求,以及他们对待汉语的语言态度都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三、泰北华裔留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分析

(一)多语使用情况

语言是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之一,语言的学习与使用有助于学习者认同和适应所学语言的文化。泰北华裔学习者处于多种语言环境之中,他们对掌握语言的熟练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文化的认同。

表1 泰北华裔学习者语言使用情况分析表

从调查结果来看,泰北华裔学习者处于多语使用环境之下,具备多种语言交流的能力,可以使用泰语、汉语、英语等多种语言。其中,泰语均达到精通或流利水平,81%的学习者汉语可达到精通或流利水平,另有23.8%的学习者英语可达到精通或流利水平。可见,泰北华裔学习者具备多语能力,其中使用频率最高且语言运用水平较高的语言为泰语,其次为汉语,而英语及其他语言则较低。

这些情况的出现与当地华人村的教育情况有密切关系。泰国教育法规定,所有适龄儿童不分宗教信仰、性别都要接受学校义务教育。因此,所有受调查的泰北华裔学习者从小就接受泰文教育,有着良好的泰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华裔除了接受泰国义务教育外,还利用下午放学及周末时间到本村内的华文学校补习。因此,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汉泰双语能力。为了更好地了解泰北华裔学生的汉语使用情况,我们还对泰北华裔学习者家庭的汉语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汉语使用情况

语言的使用除了与社会环境有关外,也与学习者家庭内部的语言使用情况有一定联系。家庭语言的使用会对学习者个人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也是维系家庭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泰北华裔学习者的汉语使用情况,我们还对学习者家庭内部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表2 泰北华裔学习者家庭汉语使用情况

由调查可知,在泰北华裔家庭内部,95.2%的祖父母一直或经常使用汉语与其进行交流,其中能使用汉语流畅地交流的占了76.5%,出现了语言保持现象,即群体或个体坚持使用自己的母语,不用其他民族语言。[2]这一方面是因为祖辈多因战争原因从中国迁入泰国,对祖籍国以及母语怀有较深的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集中生活于泰北山区且不会泰语,与泰国其他村落交流较少,华人村形成了独立的聚集区,即便深处泰国,仍继续保持使用汉语。因此,祖辈更多地保留了汉语使用的习惯。而父母间一直或经常使用汉语进行交流的占80.9%,较祖父母一代来说比例相对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第二代华裔多在泰国出生并曾接受过泰文教育,还有部分学生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为泰国本地人,因而为了交流方便多使用泰语进行交流。受到家庭语言使用情况影响,62%的学生一直或经常使用汉语与祖父母交流,而华裔学生与父母间一直或经常使用汉语交流的则占47.7%,较祖父母一代使用频率降低,华裔学生与兄弟姐妹间一直或经常使用汉语交流的仅占23.8%。这表明,汉语的使用频率随代际变化不断降低,汉语是泰北华裔家庭中祖辈与孙辈之间的主要交流用语,而新生代华裔与父母则多为汉泰两种语言混合使用,兄弟姐妹之间则更倾向于使用泰语。不少调查者在受访时表示,随着祖辈的去世,家庭内部使用汉语的频率越来越低。

而随着学业提升,越来越多的泰北华裔学习者走出家乡来到泰国其他大城市学习,他们与同学之间使用汉语频率则进一步降低,他们也已经开始自觉接受并使用泰语,只是偶尔使用汉语进行交流。这与其融入泰国社会生活的程度有密切关系:融入社会生活程度越高,则汉语使用频率越低。

(三)汉语能力分析

HYMES认为,语言能力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其受人际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此外,社会文化、交际内容、交际方式、个人情感等也都会对语言能力有重要影响。[3]由上可知,泰北华裔学习者所处的华人村以及学习者的家庭背景与环境为他们营造了浓厚的中国语言文化氛围,而多数华裔学习者在大学阶段又选择学习汉语等相关专业,那么这对其汉语能力是否有影响我们还要进一步分析。

表3 学习者汉语能力自测

图1 泰北华裔学习者汉语技能水平

根据语言能力自测调查,泰北华裔学习者均无人认为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非常差,但其自认为各项技能发展水平不均衡。学习者普遍认为自己的汉语听说水平较高,其中:66.7%的学习者认为自己的汉语听力比较好,14.3%的学习者则认为自己的汉语听力非常好;57.2%的学习者认为自己的汉语口语比较好,9.5%的学习者则认为自己的汉语口语非常好。遇到中国人时,学习者均会使用汉语与其进行交流,这说明,华裔家庭为新生代华裔提供了较好的听说语言环境,所处的华人村汉语生态环境亦保护得较好,受泰语影响相对较小。对比听说水平,华裔学习者的汉语阅读及写作水平则相对较低,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均无人自评为非常差。这主要是因为新生代华裔的读写能力培养主要依靠于当地华文学校,而由于祖辈文化水平不高,对学习者的读写能力培养也稍显不足。另外,泰北华人对华语教育的投入及泰北地区华人社团的凝聚力也对培养学生的汉语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在20世纪50到70年代期间,泰北各华人村纷纷成立了华文学校,要求本村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必须学习汉语,并要求教师用汉语教授数学、常识等课程。即便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泰国政府出台严厉管制华文教育的政策禁止华人自办中文学校后,当地华人仍将学生转移寺庙道观及私人家庭中继续坚持华文教育。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泰国政府推行自由开放的政策,泰北华人村再次兴起华文教育。[4]泰北华人除了重视学校教育外,也十分注重社会交往。1966年泰北华人还成立了泰国云南会馆,1994年起举办华人村联谊运动会,后发展为“泰北329公主杯反毒青年运动会”。也正因为如此,浓厚的华人社团氛围与学校家庭语言环境的营造,使来自泰北华人村的华裔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水平普遍较高。

四、汉语学习需求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为了更好地了解泰北华裔这一特殊背景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我们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课程设置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其汉语学习需求。

(一)汉语学习动机分析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Gardner提出将学习动机分为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融入性动机是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及其文化感兴趣,希望能融入目的语社会的动机。工具性动机则是指学习者为了将目的语当作工具来使用,希望掌握目的语后能给自己带来实际利益。[5]调查显示,泰北华裔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动机由强到弱依次为“父母希望我学﹥对汉语感兴趣﹥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就业﹥与中国做生意﹥考级”。对泰北华裔学习者来说,“父母希望我学”是最强的学习动机。由于政治历史原因,泰北华裔家庭的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保持华人身份,因此,父母会在其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习者除了接受泰文教育外还要学习汉语。当学习者到了大学阶段不知道应该学习什么专业时,家长往往也会要求学习者选择学习汉语专业。“对汉语及中国文化感兴趣”是仅次于“父母希望我学”的第二强动机,这说明学习者也对汉语及其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愿意主动融入华人社团之中。另外,随着中泰贸易交往的频繁,泰国本土汉语人才缺口较大,能熟练掌握汉语的人才往往能获取更高额的报酬,因此,也有不少学习者出于“就业”考虑选择学习汉语,以便在未来毕业时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以贴补家用。对泰北华裔学习者来说,“考级”及“与中国做生意”等工具性动机是相对较弱的学习动机。民族文化的吸引大于现实功利。总体来说,泰北华裔学习者的融入性学习动机强于工具性学习动机,这与王爱平对东南亚华裔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的结果是一致的。[6]

(二)汉语学习目标分析

作为新生代泰北华裔,学习者往往具有较为扎实的汉语基础,那他们对自己的汉语水平是否满意?调查结果显示,33.33%的受访者对自己的汉语水平不太满意,40%的受访者表示一般,仅有26.67%的学生满意自己当前的汉语水平。因此,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到了大学阶段仍旧选择汉语专业进行学习。53.33%的受访者希望在中国学习后能达到“流利地使用汉语进行工作”的水平,13.34%的受访者对自己的汉语水平要求则更高,希望能达到“精通汉语”的水平。

为更清楚了解学习者的汉语学习目标,我们将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列为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与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及汉字等八个方面,这些要素与技能之间关系密切。调查结果显示,泰北华裔学习者最为重视的四项学习目标依次为口语、听力、写作与语法。学习者更希望在汉语学习过程中,能提升其汉语听说与写作水平,并且能正确使用汉语语法,以期达到“流利地使用汉语进行工作”甚至“精通汉语”的目标。

图2 泰北华裔学习者汉语学习目标

(三)学习困难分析

泰北华裔学习者从小所处的社会家庭语言环境对其汉语学习产生了巨大作用,且学习者都曾在中小学阶段接受过华文教育,华文教育除了正迁移外,是否会对学习者汉语的学习产生负迁移作用?47.6%的学习者认为,他们的方言语音会对汉语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云南话属西南官话,同东北—华北方言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另外,由于华人村中的华文学校教师多为来自台湾的教师,因此,不少学生的汉语还带有“台湾腔”。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学生发音不标准的困扰。相较于语音,词汇、语法等给学习者带来的学习困难则较小。这一方面是因为学习者使用的云南话属北方方言,而北方方言中的词汇、语法存在较强的一致性,所以在学习汉语时难度不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习者曾系统接受华文教育,对于大学阶段学习的汉语基础词汇、语法等内容都比较熟悉,因而对学生汉语学习困扰不大。文字方面,主要是繁简体汉字的使用对学习者造成了一定困扰。此外,我们通过采访也了解到学习者在说汉语时还存在词汇量不足、泰语干扰大等困难。

图3 影响泰北华裔学习者汉语学习要素

(四)课程内容设置满意度分析

当前各高校开设的汉语课程包括听说读写、文化文学类以及商务类等课程。对于课程的设置,46.7%的学习者认为基本满足其学习需求,33.3%的学习者认为正好满足其学习需求,这说明各学校第一课堂开设的课程大致能满足学习者的要求。但也有受访者表示,汉语阅读及写作课难度较高,学习时压力较大。而汉语口语、听力、综合等课程则难度一般,可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学习“中国文化”,诸如“节日民俗”“茶文化”等则感到非常熟悉。随着汉语学习的深入,不少学习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更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此外,也有学习者认为应开设“中国国情”课程,以便了解最新的中国国情。同时,不少学习者提出,汉语第二课堂活动匮乏,缺乏相关的指导,应该开展“中国服饰文化体验”“中国菜体验”等第二课堂活动。学习者还渴望能与中国学生一同上课并参与到中国学生的活动之中,进而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同时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五、泰北华裔留学生汉语学习态度分析

王建勤认为,态度对某一目标的具体实施和最终达到的成功程度非常重要。对于一种语言的态度,也会影响学习者语言的学习及使用。[7]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更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泰北华裔为海外华人中的一支,他们在使用汉语的过程中也能体现对这一语言的感情,并继承与发展民族的文化价值观。而家庭的影响对于年轻的汉语学习者而言又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调查发现,对于学习汉语绝大多数的泰北华裔家庭都持支持态度,其中61.1%的家庭表示非常支持自己的孩子学习汉语。可见这些家庭对汉语学习的态度都是非常积极的,他们都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继承汉语与中华文化,体现并坚持华人这一特质。

图4 泰北华裔家庭对学习者学习汉语的态度

第三代的泰北华裔学习汉语的态度大体上与家庭期待一致。通过调查可知,绝大多数的学生同样喜欢学习汉语,这说明华裔家庭对新生代华裔的期待与新生代华裔个人的成长发展是一致的。对泰北华裔来说,汉语是他们用来体现、坚持其民族特性的一个最好的方式,这也表明泰北华裔对于汉语的学习同样持积极态度。他们依然保有对中国的认同和中国文化的认同,只是这种认同在新生代华裔中的程度不如祖辈及父辈。随着时代的变化,年轻一代的华裔除了从小接受的华文学校教育之外,更多的则是从影视节目以及流行歌曲等数字媒介获取相关汉语输入信息。他们同样有了解中国文化、阅读中文书籍的意愿,这也是其对中华文化和华人认同意识的体现。

调查还发现,与其祖、父辈相同,大多数的学习者也愿意将来让自己孩子继续学习汉语,这表明泰北华裔学习者内心深处仍有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意识,希望未来子女能传承汉语与中国文化。此外,1999年泰国政府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汉语教育逐渐在泰国中小学普及,这也给学习者带来了民族自豪感。87.5%的华裔学习者认为,汉语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帮助大。另外,有92%的学生希望以后从事与汉语相关的工作,例如,从事商业贸易(48%)、汉语翻译(16%)、中文导游(20%)、汉语教师(8%)等,诸多原因促成了泰北华裔学习者对学习汉语持积极态度。

六、结语

本文以来桂高校留学的泰北华裔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汉语使用情况、学习需求以及学习态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学习者语言使用情况分析发现,泰北华裔学习者均具备多语能力,这与当地华人村的社区语言环境及学校教育有较大关系,同时家庭环境也对学习者汉语的使用有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家庭内部的变化,学习者在与父母及兄弟姐妹交往时更倾向于使用泰语进行交流,泰语已成为其优势语言。对于泰北华裔的学习需求,本文主要从其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困难及对留学高校课程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华裔学习者融入性汉语学习动机较强,汉语听说水平普遍较高,读写水平稍差,汉语学习目标明确,期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同时,学习者认为其过去的汉语学习及使用经历对其现在的汉语学习存在一定的困扰,这主要集中于语音与文字等方面,同时还认为词汇量不足与泰语的干扰是其所面临的学习困难。大多数学习者对留学高校所开设的汉语课程满意,认为能满足其学习需求。但也有学习者认为,学校还应开展“中国国情”“中华文化体验”等课程活动。同时,学习者还渴望融入中国学生群体中,进而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并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学习者家庭与其自身对汉语的学习态度是一致的,都呈积极一面。另外,中国的崛起与发展也带给了学习者极大的民族自信,这也进一步促成了泰北华裔学习者对汉语的学习持积极态度。

猜你喜欢
泰语华裔华人
何为“华人”?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南通籍华裔科学家高峰
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高校泰语演讲赛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浅析提高泰语阅读技能之我见
浅谈《泰语听力》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云南省精品课程《泰语听力》系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