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梓
(烟台芝罘医院急诊科,山东烟台 264000)
脑梗塞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神经科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脑部出现血管循环障碍,该疾病发病很急,临床症状相对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瘫痪、失语等后遗症。 脑梗塞通常多发于老年人,患者即便得到对症的治疗,留下后遗症的概率也很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治疗和恢复[1]。 目前,我国的脑梗塞患者发病率正在提升,大部分存在偏瘫这种后遗症,对于偏瘫患者, 临床中需要配合对应的护理手段提供服务,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 该次研究针对该院2018 年2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62 例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 对比护理效果,现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脑梗塞后遗症偏瘫患者62 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各有患者31 例。 实验组包括男性17例, 女性14 例, 年龄在46~84 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69.35±4.26)岁;对照组包括男性18 例,女性13 例,年龄在45~83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22±4.15)岁。 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家属自愿参与该次研究,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告知书,符合伦理学标准,可以对比。
纳入标准:确诊为脑梗塞后遗症偏瘫;临床资料完整;治疗依从性较高。
排除标准:合并了恶性肿瘤;合并了心、肝、肾等器官重大疾病。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心理干预。 脑梗塞患者发病相对较快,通常会出现较严重的症状,如失语、头痛、偏瘫等,患者无法正确认识疾病, 面对死亡的威胁心里会充满了恐惧,对于生活也失去了希望,烦躁、焦虑、恐慌、忧郁等不良情绪非常常见[2],有些患者甚至会放弃治疗。 针对这种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必须特别关注,采用良好的态度和患者及家属交流, 鼓励患者接受治疗,树立治疗的信心。
语言康复干预。 护理人员针对存在失语情况的患者需要判断其失语类型,参考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策略。 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强调语言恢复要循序渐进,不能一步到位,若是患者不能按照规定的环节完成训练,也可以跳过某些困难的部分。 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家属积极交流,鼓励家属和患者沟通,依据患者的兴趣讲述一些有趣的内容,在和谐的环境中提升交流的兴趣。 语言训练需要根据患者的表现适当转换内容和方式,选择能够激发患者交流欲望的类型。
肢体康复干预。 康复护理中,肢体功能锻炼是始终贯彻其中的,护理人员需要参考患者的情况制订肢体锻炼计划, 配合必要的针灸和按摩恢复气血运行。同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如果不能下床,患者可以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床上锻炼,关节活动需要从大到小,小关节需要多运动,避免出现肌肉萎缩。患者能够主动活动以后, 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翻身、摆肩、双桥运动、摆腿运动等,逐步提升锻炼的难度,最终目标是下床直立、扶拐行走。
对比二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日常活动功能,压疮发生概率。
负面情绪评价指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越严重。
康复情况评价指标:神经功能缺损(NIHSS),分数越高, 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日常活动功能(Barthel),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日常活动功能越强。
该研究涉及数据统一选择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若是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二组患者在护理前,焦虑抑郁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均优于护理前,而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1 所示。
表1 二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对比[(±s),分]
表1 二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对比[(±s),分]
注:* 表示与实验组对比,P<0.05。
组别时间HAMD HAMA实验组(n=31)对照组(n=31)护理前护理后t 值P 值护理前护理后t 值P 值26.33±2.72 15.82±2.81 14.96 0.00 26.51±2.22(21.31±2.74)*8.21 0.00 29.98±2.61 17.82±1.91 20.93 0.00 30.02±2.74(23.41±2.23)*10.42 0.00
研究结果显示,二组患者护理前康复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以后,二组患者康复质量均优于护理前,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2 所示。
表2 二组患者康复质量结果对比[(±s),分]
表2 二组患者康复质量结果对比[(±s),分]
注:* 表示与实验组对比,P<0.05。
组别时间NIHSS Barthel实验组(n=31)对照组(n=31)护理前护理后t 值P 值护理前护理后t 值P 值11.02±2.51 5.72±1.73 9.68 0.00 10.21±2.54(7.78±2.06)*4.14 0.00 51.33±4.12 77.83±15.04 9.46 0.00 51.27±4.25(62.33±13.76)*4.28 0.00
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3.22%(1/31),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22.58%(7/31),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7,P=0.02<0.05)。
脑梗塞是一种脑供血出现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造成脑软化和缺血性坏死的疾病,一旦出现,患者死亡和残疾的概率都很高[3]。 近年来,脑梗塞的发生概率正在逐步提升, 虽然死亡率正在下降,但是致残率仍然在提升,患者本身和家庭都承受着重大的压力。 所以,针对脑梗死后遗症的患者,必须采取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4],减轻患者的压力。
康复护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展开,全方位促进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躯体功能,具体的康复护理内容包括下列方面:吞咽训练,护理人员需要指导脑梗塞后出现吞咽困难的患者锻炼吞咽,适当刺激患者的触觉和味觉,先锻炼吞咽空气,逐渐转变到摄食训练[5];语言训练,具体包括口腔发音器官、口形、声音等方面的训练,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就需要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了失语的情况,尽早进行护理干预,提升失语恢复的可能性;肢体功能训练,肢体训练护理人员需要参考患者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从被动到主动循序渐进进行,其目标是能够实现患者的生活自理,当患者的病情稳定了以后,需要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床边活动,包括进食、排便、洗漱、站立、上下楼梯等[6],另外,需要注意偏瘫患者需要保持良肢位,不要对患侧肢体造成压迫。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心理情况和康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而且压疮发生率实验组(3.22%)显著低于对照组(22.58%),该结果和韩玉芝在《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研究》中研究组压疮发生率(7.00%)显著低于对照组(23.30%)的结果一致,这说明该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性,该次研究实验组采用的护理方案具有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护理,临床中应该采用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该护理方案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肢体功能, 降低压疮发生率,该护理方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