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明甲,田孝停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与单纯脑卒中相比较,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大多病情更为复杂、预后不佳,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1]。 目前,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大多采取常规药物等干预,效果不够理想。 近年来,该院尝试将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干预中,以提高此类患者的临床预后。 该次研究抽取2018 年8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88 例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研究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早期康复治疗引入到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并观察相应的临床效果。
抽取88 例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均为住院患者,其中包括男患者47 例,女患者41 例,年龄情况45~75 岁,平均年龄(60.31±2.03)岁。
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均符合糖尿病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患者均意识清楚,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并对此次研究的内容事先知情,自愿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昏迷的患者,存在精神障碍与交流障碍的患者,以及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的患者均被排除在外。
参考双色球分组法将纳入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实施常规治疗,另一组联合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分别为常规治疗组(44 例)、康复治疗组(44 例)。 在基本资料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治疗组实施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患者病情稳定之后,监测患者病情,指导患者服用药物,给予常规护理。 康复治疗组联合实施早期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治疗的时间为患者发病后的1 个月之内,具体治疗内容包括:(1)心理康复治疗。 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告知其早期康复治疗的目的、意义、必要性、主要内容等。 并及时回答患者疑问,耐心解答,打消患者对早期康复治疗的顾虑,并缓解其对自身病情恢复的担忧和焦虑等心理。 同时,结合以往的成功案例激发患者参与早期康复治疗的信心,增强其依从性与积极性。 (2)运动康复治疗。 全面观察、评估不同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与机体状况、局部肌肉状态和关节功能等,进而针对不同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其制订合理的运动计划。医护人员每日协助患者按照运动计划的内容参与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局部按摩,帮助其进行床上翻身、局部关节活动, 对患者关节实施适度的被动牵拉,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躯干旋转。 每日运动时间控制在30 min 左右,运动时做好对患者的指导和陪护,并适时对患者予以鼓励[2]。 (3)言语康复训练。 与患者进行耐心的交流, 了解疾病对患者言语功能产生的影响,详细记录每位患者在言语方面存在的问题。 之后,为每位患者制订详细的养育康复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的内容设计从简单的深呼吸练习开始,指导患者参与吹气球练习,并从一些简单的单字、单音节练习开始,帮助患者逐渐进行言语功能的恢复。 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充分尊重患者、耐心指导患者,纠正患者的错误发音和训练方式,并对患者取得的训练成效予以及时的赞美。 训练一段时间后,逐步增加训练的内容,提高训练难度,多与患者进行日常交流,并鼓励家属多与患者交谈,以逐步扩大其语言范围,增强其言语能力。
1.4.1 血糖控制效果 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与餐后2 h 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以评估相应的血糖控制效果。
1.4.2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治疗前后分别使用相同的评估工具(SF-36 健康问卷)对两组生活质量实施评估,并对评分结果实施组间和组内比较,以评估相应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3]。
导入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后的组间与组内比较,两组餐后2 h 血糖水平与生活质量平均评分等数据结果均以(±s)形式表示,均实施t检验。 如果经检验得到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检验与组间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下的糖尿病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得到不同的改善,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后两组餐后2 h 血糖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康复治疗组的餐后2 h 血糖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后的常规护理组,血糖控制效果存在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不同治疗方案下的糖尿病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检验与比较[(±s),mmol/L]
表1 不同治疗方案下的糖尿病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检验与比较[(±s),mmol/L]
组别检验时间餐后2 h 血糖水平 空腹血糖水平常规治疗组(n=44)康复治疗组(n=44)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12.03±0.42 8.20±0.11 5.128<0.05 11.97±0.43 6.25±0.13 6.545<0.05 8.37±0.11 5.89±0.21 5.197<0.05 8.35±0.13 5.11±0.22 6.037<0.05
不同治疗方案下两组糖尿病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不同的改善, 生活质量SF–36 分值组间比较与检验证实, 治疗后康复治疗组的平均SF–36 分值明显高于同一时间点的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治疗方案下的糖尿病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评估与比较[(±s),分]
表2 不同治疗方案下的糖尿病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评估与比较[(±s),分]
组别治疗前生活质量SF–36分值治疗后生活质量SF-36 分值常规治疗组(n=44)康复治疗组(n=44)t 值P 值50.39±2.34 51.12±2.47 0.946>0.05 75.36±3.01 89.33±2.79 6.207<0.05
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病情较为复杂,患者大多病情较重,临床症状多样,且极易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等多种并发症[4]。
针对上述问题,在针对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常规药物等治疗之余,也需尽早对患者介入必要的康复治疗。 通常情况下,临床认为,在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的4 周内对患者实施的康复治疗被视为早期康复治疗。 此次研究所纳入的患者均意识清楚,生命体征保持稳定,研究中均在患者发病后的1 个月之内。 经综合性的早期康复治疗观察到,不同治疗方案下两组糖尿病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不同的改善,生活质量SF–36 分值组间比较与检验证实, 且治疗后康复治疗组的平均SF–36 分值明显高于同一时间点的常规治疗组。 在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方面,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后两组餐后2 h 血糖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治疗后康复治疗组的餐后2 h血糖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后的常规护理组。 上述结果可以充分证实,常规治疗基础上,将早期康复治疗引入到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与生活质量改善效果[5]。 早期康复治疗中,充分考虑到糖尿病性脑卒中对患者心理状态、身体状况、肢体功能、言语功能等产生的损害与不良影响,制定了心理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治疗等不同的康复治疗措施。 并针对不同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心理状态、 局部肌肉状态和关节功能等,制订了个体化、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计划并予以实施。 通过参与各项康复训练,患者可以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参与训练。 这对降低自身的血糖水平,提高其日常行动能力、更好的恢复正常生活十分有益。 因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多项早期康复治疗措施,多项措施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其语言与运动等多方面的能力,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正常生活,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将早期康复治疗引入到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 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