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萍萍
(定西市岷县岷阳中心卫生院康复理疗科,甘肃定西 748400)
梨状肌综合征又被称为梨状肌孔狭窄综合征或者梨状肌损伤,其指的是因为梨状肌解剖改变或者由于劳损、外伤等因素导致梨状肌水肿、痉挛、肥厚、变性、 挛缩, 导致坐骨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受到牵拉、压迫,进而出现的临床病症[1]。 该病属于神经嵌压综合征,是诱发干性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因素,在合并劳损、外伤、炎症和风湿寒等病症时,则会导致病情加重,对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影响。 截至目前,依旧无特异性治疗方案,因此应为患者提供综合治疗方案,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以此减轻临床病症[2]。 基于此,该文就梨状肌综合征患者行综合疗法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2016 年1 月—2019 年12 月为研究段,具体内容如下。
该院接收的210 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收入该实验中,以双模拟法为基准分为两组,对照组(105 例)中,男、女分别有55 例和50 例;年龄最大和最小分别是82 岁和40 岁,年龄均值(56.82±2.54)岁;患病时间3 d~1.5 年,平均患病时间(40.15±10.23)d;观察组(105例)中,男、女分别有57 例和48 例;年龄最大和最小分别是80 岁和41 岁,年龄均值(56.79±2.48)岁;在基线资料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入选标准:与梨状肌综合征诊断标准相符; 在了解该实验内容的同时签署相关文件;排除标准:具有精神疾病史和心理障碍;神志意识模糊;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合并肾、肝、心器官功能障碍。
对照组:封闭治疗结合常规抗炎镇痛药物。 具体如下:在髂后伤及与尾骨尖之间作一条直线,同时准确标记该直线与髂后上棘2 cm 位置, 将两者连线的交界点连接股骨大转子, 也就是梨状肌体表投影,选取中点。 向皮肤垂直刺入9 号腰穿针, 深度大约是5~10 cm,根据每位患者身体状况调整刺入深度,在感受到针刺豆腐感后立即停止,回抽未见血液、液体后,将药物注入其中,同时按照肌肉走向浸润。 用药如下:分别采用1%利多卡因与10%葡萄糖注射、醋酸泼尼松,剂量分别是4 mL、15 mL 和25 mg。每周进行1 次封闭治疗,每个疗程3 次。 此外,予以该组患者镇痛抗炎药物。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综合治疗,具体如下:(1)手法治疗。 协助患者更换体位至仰卧体位并在床上开展治疗,治疗人员位于患侧,用拇指触摸梨状肌表面投影部位的梨状肌,明确压痛点和肌束隆起感点,沿该肌纤维方向,双手拇指顺势按压,7~8 次,然后弹拨5~6 次,放松后,感指下平复,然后利用拇指镇定,时间是3 min。 每2 日进行1 次,每个疗程5 次。(2)浮针治疗。 更换患者体位至俯卧体位,准确标记患侧梨状肌与压痛点,常规消毒患侧梨状肌双侧,用左手食指与拇指对进针位置皮肤固定, 然后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挟持浮针针柄,针尖与患侧梨状肌对准,对臀部压痛点观察,进针时针体与皮肤间角度控制在15~25°,快速刺入皮下,而后放平针身,用右手经皮下平行推针身至患侧梨状肌。 手持针柄左右进行扇形摆动,数次后,对患侧梨状肌按压,在疼痛减缓后,将针芯拔出,并通过胶布进行固定。 8~24 h 后将软导管拔出,1 次/d,每个疗程7 d。 (3)中药腾敷。 选取牛膝、续断、伸筋草和红花,将以上药物胭脂粉碎状并置于中药包中,所有药物均按照比例调配,冷水浸湿后放入蒸锅中,蒸大约15~30 min,然后将其取出,在温度下降到50℃时,向臀腿位置放置药包腾敷,每次15~30 min,腾敷期间,加强对烫伤的关注。 2 次/d,每个疗程14 d。 (4)功能锻炼。 将急性期排除后,所选患者均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 体位选择包括卧位、坐位和立位。 患侧肢体伸直,略微向上翘脚尖,将足跟部位视为指点,通过小腿带动大腿方法左右摇摆,确保臀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 30~50 次/组,3~5 组/d。 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开展功能锻炼。
比较治疗效果及治疗时间。 疗效判定[3]:(1)临床病症全部消失, 肢体功能及活动均正常, 代表治愈;(2)临床病症消失明显,肢体功能活动接近正常,代表显效;(3)临床病症基本环节,肢体功能基本改善,代表好转;(4)与以上判定指标不符,代表无效。 (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准确计算、处理实验数据,(±s)代表计量资料,接受t检验;[n(%)]代表计数资料,接受χ2检验;两组比较经P检验,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效果[n(%)]
在治疗时间方面,对照组是(40.56±5.94)d,观察组是(32.15±5.64)d,观察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21;P=0.000)。
梨状肌源于小骨盆后壁,肌纤维出现于第2~5 椎椎前体前方,向外侧集中,出盆部位以坐骨大孔为主,移行位为肌腱, 大部分是梨状肌与坐骨神经关系异常。 腰臀部位软组织受损中,因为梨状肌造成的损伤导致的急性坐骨神经痛或者慢性坐骨神经痛患病率最高。 梨状肌综合征发病机制包括下面4 种学说[4]:首先,Robinson 于1949 年提出的梨状肌损伤学说,由于梨状肌粘连、挛缩及肿胀渗出,造成坐骨神经受到外界的挤压;其次,1982 年,骨盆出口狭窄症学说由赵定麟提出,其显示梨状肌压迫了坐骨神经;再次,梨状肌畸形学说中, 梨状肌与坐骨神经两者变异率大约是29.50%,12.50%肌中包括2 个肌腹, 坐骨神经通过分解形成2 束,其中1 束通过双侧肌腹间,一旦其受损,则会对坐骨神经压迫;最后,1962 年,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学说由宣蜇人提出, 尽管梨状肌系臀部深层小肌肉,但是其能够与下肢外展外旋有效配合,如果出现部分不协调动作, 包括突然外展外旋用力下蹲等,很容易受损,受损后,梨状肌则会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有些肌纤维则出现移位、断裂、出血及肌痉挛肿胀,而这些病例的变化会对受压的周围神经血管刺激,如果部分长期受潮湿、寒冷等刺激,则会提高受损发生率,且病情严重。 梨状肌损伤通常由内侧开始,频繁受损后,梨状肌内侧抵止端伴有机化、粘连及充血,有些甚至出现钙化。 梨状肌同时伴有肌肉萎缩现象。
目前, 人们对梨状肌综合征的认识越来越深,治疗方法不断完善,据有关资料显示[5],部分封闭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方法。 手术治疗方法能够使局部循环改善,促进组织痛阈提高,同时其可以对痉挛肌肉修复、松解粘连的组织、改善血肿和水肿,最终达到止痛解痉、舒筋活血、通络等作用。 或者通过手法可显著纠正错位逆乱的组织,进而实现气血通畅、舒筋活血的目的,使组织间灌流量改善,实现化瘀活血。 局部封闭治疗过程中, 醋酸泼尼松龙可显著抑制透质酸酶,减少由诸刺激性损伤造成的炎性水肿,进而避免粘连的发生。 中药腾敷方面具有止痛散寒、化瘀活血、通络祛风功效。 功能锻炼方法主要围绕梨状肌开展,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开展, 加快部分肌肉代谢速度,使局部肌肉功能进一步提高,在疾病恢复、降低复发率中具有重要作用。 将封闭治疗、浮针治疗、中药腾敷、功能锻炼等方法结合在一起,浮针治疗和手法可使局部循环速度加快,以便封闭药物及早吸收;封闭药物不仅可使炎性水肿改善,与此同时,其可使肌肉放松,进而提供手法治疗效果。
由实验结果发现,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8.09%)比对照组(82.8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时间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综合疗法在梨状肌综合征治疗中效果明显,不仅可以减轻临床病症,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有助于治疗时间缩短,值得采纳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