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波,叶加冕
[1.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a.冶金与矿业学院;b.党委(校长)办公室,云南 昆明 650033]
项目教学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1]。教学资源库是项目教学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支撑,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桥梁;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资源库是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在高职教育中的深层次延伸,其建设是信息化手段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运用的深化,建设高职项目课程教学资源库具有重要意义[2-4]。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推进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建设了大量的网络课程与网络教学资源库。然而,由于大多数教学资源库与高职“项目化”课程体系的要求不符,存在对资源的筛选不严谨、资源细分依据不充分、资源组织混乱、未注重资源的整体性、系统性等问题,导致教学资源库的利用率极低[5-7]。特别是设计类课程,由于其理论性较强,课程学习难度较大,若课程资源库的设计和构建与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脱节,很容易导致教师及学生陷入使用困惑,对资源库失去兴趣,使用率及使用效果均达不到预期要求。如何克服传统资源库建构存在的问题,根据课程性质与特点科学合理地建设教学资源库,是互联网+环境下资源库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学资源是为项目化教学服务的,而项目化教学又强调“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也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因此,教学资源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教学资源库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用学生的学习视角来设计资源库的资源结构及逻辑关系。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专业课程因其特点不同,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学习思路也不一样。教师必须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与性质,采用不同的资源库构建思路与方法。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总体步骤或思路应是:明确课程性质与特点→明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模块→设计教、学方法→构建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资源→使用教学资源。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专业均开设有专业设计类课程,这类课程往往开设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后期,是对前期所学专业课程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与检验。设计类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学习任务重,对专业综合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要求高,实践项目操作耗费学时多等特点。
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资源在建构时必须以任务、项目模块进行分类,体系强调实践性、技术性,而理论以够用为度。教学资源库必须规范、合理、科学地创建,并不是越大越好,越全越好,而是要根据使用对象、服务对象的需求来创建[3]。该类课程在进行教学资源建设时,必须遵循资源针对性强、数量适中够用、项目精练易学、不宜过分细化、资源分类明确、逻辑层次清晰、教学使用方便等原则。
以下以某高职院校金属与非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矿山设计原理课程为例,阐述项目化教学核心资源库的设计与建设过程。
矿山设计原理是金属与非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于第五学期,目的是为了培养该专业毕业生具备地下矿山生产系统设计的基本技能[8],能胜任在矿山设计院所内从事矿山设计技术员工作岗位以及矿山企业内生产设计工作。前导课程主要有矿山地质、岩石力学、矿图及CAD、矿床地下开采技术、井巷施工技术、矿山爆破技术等,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矿山地质、矿山岩石力学、井巷施工、矿山爆破及矿床地下开采相关基础知识,并具备工程制图能力。
学习目标即该课程要达到的职业能力。学院根据该课程的定位及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及作用,结合企业“设计技术员”岗位职业能力调研结果来确定课程技能训练点,进而明确课程学习目标。矿山设计原理课程学习总目标为:能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地下矿山项目设计;学习总目标按矿山项目的设计顺序(思路)划分为7个子目标:1)能根据设计目的,全面具体且有针对性地收集设计基础资料;2)能根据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开采要求,选择并设计科学的采矿技术方案;3)能根据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开采要求,科学地选择、合理地设计矿山开拓系统,科学合理地设计主要井巷工程巷道断面;4)能根据矿床地质资源及采矿技术方案,科学合理地确定矿床生产能力;5)能根据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相关规范要求,布置矿区总图工程;6)能根据采矿技术方案、开拓运输等系统要求,确定矿山机械型号,计算台套;7)能根据矿床资源分布、开拓系统布置及采矿方案等,科学合理地规划矿床开采顺序,编制中(长)期采掘进度计划。
学习目标决定了学习任务,即每个学习目标可通过一项或多项学习任务来达成。为了达成矿山设计原理课程的学习总目标,设计了一个贯穿全课程的地下矿山设计大项目(任务),对应学习子目标,将大任务分解为7个子任务(或称学习模块、任务模块):1)收集设计资料;2)设计采矿方案;3)设计开拓系统;4)布置矿区总图;5)选择矿山机械;6)确定生产能力;7)编制采掘计划。这7个子任务的学习顺序与完成该矿山设计大任务的工作流程一致,即从1)-7)顺序完成。
该课程的7个学习子任务模块按完成一个完整矿山项目设计顺序(思路)而构建,每一个子任务均以养成学生一项职业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实际操作能力训练,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设计应破除传统的纯理论学习或先理论后实践的学习方式,要以理实一体教学方式为主,网络课程为辅,以实际矿山设计项目为主线,即每组学生负责一个或多个实际矿山的设计项目,课程学习实践中以该项目为任务对象完成设计任务。实践教学关键是现场教学,“教”与“学”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强实践训练。课前可通过网络课堂发布教学资源,布置工作任务;课后考核评价将教师点评、组内互评、个人自评等方式结合,最后线上答疑,学生练习,巩固提高——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线上、线下学习课程内容,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项目化教学核心资源库必须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 “项目化”课程体系的要求,科学确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逻辑起点[9]。本课程“项目化”教学核心资源是以任务、项目模块进行分类的[2]。
1)教学核心资源构建与组织。矿山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核心资源以7个学习任务模块,即:构建设计资料收集、采矿方法设计、开拓系统设计、矿区总图布置、矿山机械选择、生产能力确定及采掘计划编制7个方面的教学核心资源。根据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和项目化教学需要,各学习任务模块的教学核心资源应包括生产实际案例类资源、各学习任务对应相关知识资源、教学演示类资源和成果案例资源等4类。在这4类资源库里:生产实际案例库的主要目标是达成学生对各任务模块相关知识的理解;而知识库的主要目标是辅助学生完成各个学习(实训)任务;演示案例库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实训)任务的最核心资源;成果案例库可为教学演示以及为学生完成学习(实训)任务提供辅助参考。在资源的逻辑组织上:前述4大类资源可独立为子库,也可合并为总库;各子库里的资源按课程的7个学习任务模块为线索进行分类组织,即子库里的资源分为7个模块,形成一条设计流程线;该课程所有教学资源组织在一起,从纵横关系来看,形成“四库一线”的组织关系(图1)。
2)教学核心资源内容及类型。在矿山设计原理课程核心资源库里:①生产实际案例库收集了多个矿山实际地质资料、采矿方法、开拓系统、总平面布置、矿山机械、生产能力、采掘进度计划的图片、录像、电子文档、图纸等资源;②知识库由矿山设计资料收集知识、采矿方法设计知识、开拓系统设计知识、总平面布置知识、矿山机械选择知识、生产能力确定知识和采掘计划编制知识构成,资源类型以PPT、教学录像、教材等为主;③演示案例库由课程的7个学习任务模块的PPT、教学录像、录音等资源构成;④成果案例库由课程的7个学习任务模块所对应的若干成功案例(教师成果、学生成果、企业成果)组成,资源以设计说明书及设计附图为主。
矿山设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库除了建设上述核心资源外,还需要配套建设各类学习任务单、课堂设问等资源,其构建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教学资源库平台是为了学生更好更方便地使用教学资源库,提高教学资源库的利用率及使用效果,利用职教云教学资源库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所提供的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该平台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集基础资源平台、教学平台、学习平台为一体的综合教学平台,教师拥有自己的课程、课堂、资源管理空间,便捷的教学提醒、数据统计等辅助工具;学生随时可以进行在线学习,发起兴趣圈子、互动学习、课程表提醒等。教学实施中,教师可根据各任务模块教学需要,选择性地从课程总资源库中提取需要的资源组建项目课程,向学生发布课前、课中及课后相关学习资源、学习任务单、习题等;学生可利用学习平台,独立或合作完成教师给定的各项学习任务和自主项目,参与讨论或发布成果。
教学资源库的科学建设是项目化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保证,构建时必须根据项目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资源。本文根据矿山设计原理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探讨了包括生产实际案例库、设计知识库、教学演示库和成果案例库等4个子库,按照矿山项目设计流程线(七步骤)组织子库内资源,形成“四库一线”逻辑组织关系,通过教学资源平台,实现基础资源管理、在线教学、在线学习等功能。
项目教学资源库的成功建设与有效使用,推进了信息化教学进程,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