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峰, 范 荣,慕 晶,宋亚丽,李可夫
(1.甘肃省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庆阳 745000;2.甘肃省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环县 745700)
红小豆为豆科菜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1,2],广泛种植于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我国红小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于世界前列[3]。红小豆富含蛋白质、脂肪、赖氨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常被混合成豆饭或豆粥食用,营养价值颇高[4]。目前,甘肃省红小豆生产集中在东南部偏旱区,较低的降雨量成为其安全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庆阳市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属于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为418~616 mm[5],降雨量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分明,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红小豆在该区域内具有传统的种植习惯。关于红小豆综合抗旱性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较为系统的抗旱评性价标准,笔者采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的方法[6~7],借鉴其在大豆抗旱性评价中的应用经验,通过对30个红小豆品种(系)的综合抗旱性进行鉴定,为红小豆新品种的引用和抗旱亲本的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试品种(系)30个,品种(系)及选育单位情况如表1。
表1 参试品种(系)及选育单位情况
试验地位于甘肃省环县洪德乡李塬村,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属于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区,海拔1 360 m,无霜期145 d,年平均气温8.5℃,≥10℃有效积温2 690℃,年平均日照时数2 468 h。生育期内降雨量382.1 mm。土壤为黄绵土,质地均一、通气性好,前茬作物为玉米。
试验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2 m2(4 m×3 m),每小区10行,行长3 m,行距0.4 m,株距0.24 m。露地穴播种植方式,施肥量为尿素225 kg·hm-2、过磷酸钙(含量为16%)1 500 kg·hm-2、硫酸钾75 kg·hm-2,肥料均作为基肥,生育期内再不做追肥处理。试验于2019年5月13日播种,2019年10月14日收获。出苗后定苗,保苗7 000株·667 m-2,统一进行田间管理。
收获时剔除边行,在每小区中间选取长势均匀1 m2进行考种测产,并随机选取10株室内考种。
测定指标:生育期、主茎节数、花荚干物重、地上生物量、单株粒数、百粒重、籽粒产量。
用Excel2007处理数据,抗旱隶属函数值的计算采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方法[5~6]。生育期、主茎节数、花荚干物重、单株粒数、籽粒产量的具体隶属值:
地上生物量和百粒重的具体隶属值:
品种抗旱隶属函数均值:
红小豆抗旱性鉴定级别及划分采用张小虎[8]等食用豆抗旱性鉴定级别及划分标准。详见表2。
表2 红小豆抗旱性鉴定级别及划分标准
从表3可以看出,庆科红2号的生育期最长,为103 d,主茎节数最多,为9.1节;冀红25的花荚干物重和地上生物量最大,分别为0.105 kg和0.215 kg,冀红14的单株花荚干物重和地上生物量最小,分别为0.015 kg和0.035 kg;冀红7号的百粒重最大,为24.14 g;庆科红2号的单株粒数最多,为523粒,冀红23最少,为126粒;冀红25的籽粒产量最高,为356.90 kg·667m-2,冀红24的最低,为150.61 kg·667m-2。
从表4可以看出,红小豆因品种不同各性状指标抗旱隶属值有明显变化,平均抗旱隶属值变化幅度从0.216到0.733,处于前5为的品种分别为庆科红2号、冀红25、冀红17、冀红4和晋小豆1号,其中庆科红2号和冀红25的平均抗旱隶属值均达到了0.600以上,分别为0.733和0.615,均达到了1级抗旱水平。其他参试品种(系)均能够开花结荚,且形成籽粒产量,达到了2级抗旱水平。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干旱事件在我国西北地区变得更加频繁[9],成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制约了农作物生长发育,对作物的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10],强抗旱型品种的筛选和育种,对作物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晋小豆1号和冀红4为当地引进种植的主栽品种,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适应性[11],庆科红2号为当地选育的新品系。通过试验发现,庆科红2号和冀红25均到达了1级(强抗旱)水平,具有较强的抗旱性,但是庆科红2号的产量水平相对较低,为240.06 kg·667m-2,处于中上水平,较丰产性较好的冀红4减产32.7%,说明红小豆籽粒产量与抗旱性呈中度相关。冀红25和庆科红2号均适宜于旱地农业生产应用,庆科红2号具有更强的抗旱性,同时可作为抗旱育种材料应用。
表3 不同红小豆品种(系)性状指标统计
表4 不同红小豆品种(系)性状指标抗旱隶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