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彩萍,孙新荣, 漆文选
(渭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甘肃 渭源 748200)
渭源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定西市南部渭河源头一带,属高寒山区,年种植马铃2.33 hm2以上。近年来,由于连年规模化种植,施肥不规范、重视程度不够,防治不当,马铃薯早疫病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据田间调查 , 病田率在25 %~41.5%,病株率在15%~30%,每 667 m2减产15 %~50% ,烂窖率3 %~8%。
近年,马铃薯早疫病已成为仅此于马铃薯晚疫病的第二大病害,主要危害叶部,同时还可以侵染茎秆和块茎,典型症状为叶部出现同心轮纹。
叶部症状:据大田观察,高寒山区马铃薯早疫病首先侵染植株下部较老叶,出现1~2 mm小斑点 ,后扩大成3~12 mm圆形或椭圆形褐色病斑,病斑上有清晰的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上形成黑褐色霉层,后期病斑在叶片上不断扩展并相互连接,但受到叶脉限制会形成角形,边缘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严重时病斑成片并有穿孔,病斑不断扩展,最终导致叶片褪绿、发黄、坏死或脱水。
茎秆症状:茎部多从叶柄和茎秆分枝处发病,病斑呈褐色,线条形,稍凹陷,扩大后呈灰褐色长椭圆性同心轮纹。
块茎症状:块茎染病,薯皮上产生暗褐色凹陷的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大小不一,直径可达2cm,边缘形成浅紫色隆起,有的老病斑出现裂缝,皮下浅褐色或呈海绵状干腐。
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为茄链格孢,属无性菌类链格孢属真菌,主要侵染茄属植物,菌丝生长温度1~45℃,最适25~28℃。pH 值在2~12范围内均能生长, pH 值6~9.0生长最适。初侵染源主要为带病种薯,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薯、病株残体上越冬,病菌通过气孔、伤口侵入,播种病薯产生分生孢子侵染后,造成幼芽腐烂或形成病苗,病害远距离传播靠种薯,田间病菌传播靠风雨、灌水和农事操作等传播蔓延。
高寒山区马铃薯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播后一个月左右发芽出苗,种薯发芽病菌开始侵染,病苗出土后,气温 6~25℃,叶片有露水或水滴时,病原菌萌发形成分生孢子开始传播,6月上中旬马铃薯现蕾 ,气温 15℃以上、降雨量达35~50 mm 以上并伴有3 d左右的连阴雨天时 ,病害开始流行,气温 25℃以上时,只需短期阴雨或重露天气,早疫病暴发流行。7-8月马铃薯开花期,正值高寒山区雨季,温度适宜,特别是在湿润和干旱天气交替期间,病害发展最迅速,发病严重。
(1)合理轮作。实行 3 a 以上的轮作 ,避免连作及与茄科作物轮作,与小麦、玉米、豆类、中药材等作物进行轮作。
(2)选种抗病品种。选种克星1号、庄薯3号、青薯9号、陇薯10号、陇薯14号、希森6号等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3)挑选种薯。播前严格挑选种薯,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表皮光滑、细嫩、无病、无冻伤的幼龄健壮薯做种。播种前20 d将种薯置于室内或
室外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 保持温度10~15℃,每隔5~7 d翻动一次,当芽变紫即可播种,再次剔除病薯,用58%的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00~150 g拌种100 kg。
(4)加强栽培管理措施。选择土壤肥沃疏松、地势平坦高燥、排水良好的壤质地种植,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花期喷施叶面肥提高抗病性。
(5)对症选用高效药剂防治。5月中下旬及时开展马铃薯早疫病监测,6 月初, 在早疫病发生前,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 70% 丙森锌可湿性粉剂300 倍液预防,发病时用 58%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 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9% 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或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等农药交替叶喷防治7~10 d防一次,连防3次以上。
(6)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大面积防治仅靠一家一户自发防治 , 很难有效防控,有条件的地方进行统防统治和飞防,提高防效,及时有效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