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延坤
2016年4月1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迄今为止,作为中国传统重要侨乡的广东已有各类涉侨文博机构20多家,广大粤籍华人华侨、港澳同胞、归侨侨眷在捐赠文物藏品资料、捐赠款项、举办各类展览及开展华侨文化研究、组织华裔青少年寻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推进华侨文博事业建设与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可以说,广东华侨文博事业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广大粤籍华人华侨、港澳同胞、归侨侨眷在各方面的贡献。
在全世界6000多万华侨华人中,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有3000多万,广东省内有归侨侨眷3000多万。广东涉侨文博机构是指以集中展示宣传广东籍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归侨侨眷的历史文化与各项贡献为主的各种华侨华人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博览馆、展览馆、档案馆、图书馆、文献馆、名人馆等的总称。
广东涉侨文博机构有20多家,按照属性划分,主要分为国有文物系统博物馆、国有行业性博物馆、民办博物馆三大类。例如,2008年成立的广东中国客家博物(梅州市华侨博物馆)由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管,是梅州地区重要的文化名片。2010年成立的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由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管,2011年参观人数即达到50多万,民间有“不到华博馆,未到江门”的说法。2009年成立的由广东省委统战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管的广东华侨博物馆,还在筹建中的由广州市委统战部主管的广州华侨博物馆以及1997年成立的揭东区外事侨务局主管的揭东华侨博览馆(展览馆)属于国有行业性博物馆。2016年由广东省民政厅登记批准成立、广东省档案局为业务主管单位主管的广东省岭海档案馆,2018年成立的由台山颐和温泉大酒店主管的台山颐和侨乡博物馆属于民办博物馆,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筹,业务发展方面接收文物系统部门指导。
粤籍侨胞历来具有念祖爱乡的优良传统,对华侨文博事业建设与发展亦做出了重要贡献,最突出的表现是直接捐款捐物支持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如庄世平博物馆是广东普宁市为纪念原全国政协常委、原全国侨联副主席、著名革命家、爱国者、金融家、社会活动家和杰出侨领庄世平先生,弘扬庄世平先生的爱国爱乡精神和崇高品质,展示庄世平先生光辉一生和丰功伟绩而建设的标志性建筑,在广大侨胞、港澳同胞和社会贤达的大力支持下,博物馆于2005年2月奠基,2007年5月破土开工,2009年12月全面竣工,工程总投入2368万元,其中华侨捐款1300多万元。
广东华侨博物馆是广东省委统战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全国唯一一家省级专业华侨博物馆。广东华侨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及归侨侨眷和社会各界捐款近1700万元,省侨办投入800万元,侨界捐款共计2000多万元。除此之外,广大侨胞还积极捐赠各类华侨历史文物文献资料支持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已收藏各类华侨华人历史证章、社团票据、华文报刊书籍资料共20000余件(套)。
揭阳侨史文化展览馆由广大揭阳籍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如陈伟南等不遗余力,慷慨解囊捐建,主要反映旅外乡亲出国谋生的辛酸史、奋斗史、创业史和成就史,同时展示广大旅外乡亲守望相助、情系桑梓、感恩奉献的生动事迹。
粤籍侨胞在捐款捐物支持华侨类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同时,还积极进行宣传奔走呼号,为华侨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多方宣传。如汕头侨批文物馆于2004年4月24日在汕头市落成揭幕,该馆由香港知名人士庄世平先生、饶宗颐教授倡导,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持建立,是中国首家侨批文物馆,海内外热心人士对侨批文物馆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汕头侨批文物馆征集到侨批原件近3万封、汕头市民邹金盛收藏的侨批复印件3万多封、汕头市民麦保尔录制其收藏的近4万封侨批的32片光盘和泰国许茂春先生珍藏的一些曼谷侨批局老照片,此外还有送批用的市篮、批袋、水布、纸雨伞等文物以及有关侨批研究的文件、书刊。其中,一封151年前旅居泰国的父亲给在家乡的儿子寄10块洋元的侨批,成了迄今全国收藏年代最古远的华侨历史文物之一。
1985年,以归侨代表蚁美厚等代表的三十位人大代表向政协广东省第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案筹建广东省华侨博物馆,1986年省政府成立广东华侨博物馆筹备委员会,1995年奠基,2002年广东华侨博物馆场馆建成,2009年正式对社会开放,实现了广大粤籍华侨华人、归侨侨眷以及侨务工作者多年来奔走呼号建设场馆的共同愿望。
梅州丰顺县华侨纪念馆主要由泰国丰顺会馆捐资兴建,成立于1979年,目的在于弘扬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爱国爱乡的奉献精神,纪念侨胞功绩和在异域的奋斗精神。泰国丰顺会馆于1963年成立,是泰国华侨社团中会员较多、覆盖较广的会馆之一。该馆以“联络乡亲,互通声气,向工商业发展,为中泰人民谋求福利”为宗旨。
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是客家地区重要的涉侨场馆,该馆有一批热心博物馆公益事业,具有良好文化素养,无偿服务观众,为观众在博物馆内进行各项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其中就有归侨侨眷参与其中,担任义务讲解员,为观众讲解客家文化与历史,他们细致周到的服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展示了博物馆志愿者的风采与激情,成为该馆一道亮丽的风景。
广州越秀区侨联原主席王志光在退休后仍发挥余热,积极参与到各种志愿活动中,仍关心、支持、参与各项侨务文化工作,并担任广东华侨博物馆志愿者,积极参与接待、志愿讲解、协助征集华侨历史文物文献资料、开展藏品信息采集登录、协助展览藏品布展撤展等工作,诠释了老侨务工作者的初心与风采。
举办展览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职能,华侨类博物馆亦不例外。广东华侨博物馆、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暨南大学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等均各自依托自身藏品优势,以重要历史节点为契机,举办或合作举办各类展览,如广东华侨博物馆“辛亥百年 华侨丰碑”专题展、广东华侨华人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专题展、“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与广东改革开放40年”专题展、“粤侨情 中国梦——广东华侨华人与新中国成立70年”专题展等。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征集成果汇报展、与广东华侨博物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合作举办北美铁路华工展、“祖国之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海陆空军备模型展”。暨南大学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更是依托暨南大学图书馆及华侨华人研究专业力量搜集整理了一批重要的华侨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展示,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主席视察暨南大学时更是亲临现场参观,极大地提升了华侨文物藏品知名度。
此外,在协助开展华侨文物藏品研究方面,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图录华侨文物卷的编写得到了包括广东华侨博物馆、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馆、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馆、开平博物馆、汕头侨批文物馆等单位以及侨务工作者的支持,在这些博物馆中部分工作人员具有归侨侨眷身份。
广东作为传统侨乡,一直坚持开展与举办针对华裔青少年的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系列活动,其中,开平最早举办,1980年即组织华裔青少年回国进行寻根活动,其后各级政府侨务部门组织、华侨文博机构承接的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活动更是热烈开展起来,规模越来越大,层次也越来越高,从1980年至今约40年的时间,广东地区有超过数十万的华裔青少年参加了此项活动,在提升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祖籍国的了解。
“侨博讲堂”是广东华侨博物馆在广东省委统战部的关心和指导下创立的工作品牌,创立以来得到了侨界、社会团体及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其中,广东侨界作家联合会、《华人》杂志社及其他涉侨团体每期都发动侨界友人参与到该项活动中来,侨博讲堂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极大地丰富了归侨侨眷文化生活。此外,2019年广东华侨博物馆还举办了“粤侨情中国梦——广东华侨华人与新中国成立70年”专题展等涉侨展览,为侨胞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广东华侨博物馆在发布“广东华侨华人与新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专题展”文物藏品资料征集公告之后,也得到了广大侨胞、归侨侨眷的积极响应,纷纷捐赠珍贵文物藏品书籍资料予以支持。
广东省是全国第一侨务大省,华侨众多是重要省情和独特优势。中央及历届广东省委省政府都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重视统战侨务工作。近年来,广东省统战侨务系统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勇于进取,为工作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广东华侨文博工作作为宣传展示广东侨务文化的重要窗口,在侨务工作大局中亦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省委省政府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对涉侨专题博物馆举办各类展览、加强学术研究力量、开展相关华侨文博活动都给予大力支持,可以说,中央、广东省委省政府及各级领导关心与一贯支持是确保华侨文博事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念祖爱乡、重信明义、敢为人先、团结包容”的粤侨精神,2013年正式对全世界发布,广大粤籍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归侨侨眷对广东华侨文博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支持与贡献正是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粤侨精神是对海外粤籍乡亲移民史、奋斗史、贡献史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中华文化、岭南文化和广东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既反映了广东华侨的优秀品格和精神特质,也与岭南文化的内涵和“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一脉相承。粤侨精神是海内外广东人共创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鲜明的广东特点和丰富的时代内涵。祖国和家乡是粤侨的“根”和“魂”。无论离开家乡多久多远,无论身在世界何处,粤侨始终赤子情深、桑梓情浓,始终怀着热切的“中国梦”“家乡梦”,义无反顾地为祖国和家乡的进步发展倾注热情、贡献力量。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粤侨都是最积极的支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为振兴中华、国家统一、民族强盛、家乡发展以及侨务文化华侨文博事业都作出了巨大贡献。粤籍侨胞还坚持不懈地在居住国传扬中华文化、岭南文化,发展华文教育,组织青年一代回乡寻根问祖,矢志不渝地把念祖爱乡的精神薪火相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广东华侨华人的根在祖(籍)国,过去,他们常常回到家乡看祖庙、宗祠。现在社会发生了变化,很多宗祠、祖庙消失了,他们回国需要找到精神家园,广东各类华侨文博机构正是彰显侨胞贡献,弘扬侨胞精神,传承宣传华侨文化的重要阵地与窗口,许多侨胞乡亲回国第一站即是到各类华侨文博机构参观,了解祖辈历史与家乡发展变化,以博物馆为代表的广东华侨文博机构已成为广东籍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归侨侨眷共同的精神文化家园。
目前,世界160多个多家和地区分布有3000多万广东籍海外侨胞,他们都是中华大家庭的成员。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广东籍海外侨胞,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不忘祖国,不忘祖籍地,不忘身上流淌的中华民族血液,热情支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粤籍侨胞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应加强对华侨文博事业的宣传推介,同圆共享中国梦。
粤籍海外侨胞每年都往返于居住地与祖(籍)国,参与到各类侨务文化宣传工作中,如国务院侨办举办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系列活动,中国侨联举办的“亲情中华”系列活动,都离不开广大粤籍华侨华人社团、侨胞的大力支持与参与。此外,广大粤籍华侨华人社团侨领及青年负责人也会参与到举办的各种涉侨主题研修班,也会参加参观华侨类博物馆的活动,同时利用学到的知识在海外开展相关工作,宣传推介中华文化,让海外更多侨胞了解国内侨务文化及华侨文博工作。2016年新加坡政府曾组织本国公务员前来中国参加研修班学习,其中一项重要课程内容就是参观广东华侨博物馆,了解中国侨务历史与文化,这可以说是利用侨务文化资源开展侨务公共外交的重要方式,华侨文博机构成为侨务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华侨华人与华侨文博事业发展息息相关,广大粤籍侨胞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持续发声,反对台独、疆独、藏独、港独等分裂势力在海外的违法犯罪活动,积极维护祖国团结统一,传递正能量,有利地传播了中国好声音,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意义重大。
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6月6日在北京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强调,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粤籍侨胞与广东华侨文博事业建设与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的根让我们情深意长,共同的魂让我们心心相印,共同的梦让我们同心同德,我们一定能够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