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瓷器纹饰的文化特征分析

2020-07-06 07:46陈士松
客家文博 2020年2期
关键词:青白德化纹饰

陈士松

经多年考古研究工作,“南海I号”沉船被确定为一艘南宋时期远洋贸易商船。“南海I号”船货以外销瓷器和铁器为主。外销瓷器中涵盖了大量的德化瓷器。这些外销德化窑瓷器装饰独树一帜,纹样装饰形式与内容丰富,纹样装饰文化因素多元化,以不同纹样装饰在不同器物不同部位上,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和独特的文化特征,蕴含着时人的思想精神、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在吸收其他窑口,主要是景德镇窑制瓷技术的基础上,德化窑瓷器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装饰风格。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一种外销瓷,“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瓷器除了在器型方面充分浸染当时社会历史文化,兼具中外特色之外,在纹饰方面呈现出的特点也是如此,既具有本土特点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厚重的文化传承,又具备域外文化特色,打上中外文化传播交流的烙印,但还是以传统文化因素为主体,形成一种多元一体、精彩纷呈的新型文化风格。“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瓷器虽只属于青白釉胎体本色装饰,但是各类器型的纹样装饰方式、纹样布局形式、纹饰内容各不相同,体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化特征,值得加以探讨。

一、纹样装饰方式的历史时代性

“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瓷器采用了刻、划、刻划、篦划、模印、堆塑、捏塑等装饰方式,其中以刻划花、印花为主。宋代正是刻划花和印花大行其道的时期,德化窑瓷器亦不例外。

1.刻划花

刻划花技法由来已久,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刻划花技法是用竹、木、骨、金属刀具在半干的陶瓷坯体上刻划出不同的纹饰,不同时代各有不同的具体刻划风格1。发展至宋代,陶瓷刻划花技法在受耀州窑、定窑和景德镇窑等影响下进一步发展,呈现出别开生面的装饰艺术性和时代文化性。

“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瓷器刻划花装饰受南北方窑口的影响甚大,主要运用在青白釉碗、大盘、碟、执壶、罐、器盖上,以单线条刻划,部分细部辅以篦划纹。青白釉碗的刻划花装饰主要分布在外腹壁。青白釉大盘的刻划花装饰主要分布在内腹壁、内底,有些甚至遍及口沿。青白釉碟的刻划花装饰主要分布在内底。青白釉执壶、罐的刻划花装饰主要分布在上下外腹壁。青白釉器盖的刻划花装饰主要分布在盖面、盖钮。

2.印花

印花技法是用带纹饰模子在胎体上印出凸凹有致的花纹,在宋代发扬光大,成为当时南北窑口普遍采用的装饰手法2。景德镇窑印花技法来自定窑,但形成自成一体的青白瓷装饰艺术。德化窑印花技法来自景德镇窑,而又有所创新发展。

“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瓷器印花装饰广泛运用在碟、葫芦瓶、喇叭口瓶、执壶、罐、粉盒、军持、香炉等各类器物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主流装饰之法。青白釉碟的印花装饰主要分布在内腹壁、口沿。青白釉葫芦瓶、喇叭口瓶、执壶、罐、军持、香炉的印花装饰主要分布在上下外腹壁、肩部,青白釉瓶的印花装饰甚至遍及圈足外壁。青白釉粉盒的印花装饰主要分布在盖面。

印花技法的运用,一方面,极大地规范了德化窑瓷器的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德化窑瓷器的产量,为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推动了当时德化窑陶瓷对外贸易的发展,并取得了享誉海内外的艺术成就。

3.其他装饰方式

“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瓷器篦划装饰主要运用在青白釉大盘、器盖、执壶、罐等上,起着配饰的作用。篦划纹可有效增强主体纹饰的立体感,丰富整个纹饰的层次感。部分青白釉大盘内底、内腹壁所刻划的花卉纹花瓣、花叶及其周围饰以类似地纹的篦划纹,口沿或近口沿处饰以一圈连续折线的篦划纹。青白釉器盖面饰有交错的篦划纹,从而形成细密的网格纹。青白釉执壶、罐外腹壁所刻划花卉纹花叶上亦饰有篦划纹。

此外,“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各类青白釉器盖钮(图1)、青白釉大粉盒内瓷花等多系堆塑、捏塑,造型写意生动,形象逼真,体现出宋代写意的艺术文化时代特色。

图1“南 海I 号”出水德化窑青白釉印花兽纽器盖

二、装饰布局的中式传统性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讲究“中心、对称、均衡”的中庸原则,集中体现在传统民间工艺、古建筑、绘画构图、服饰等上,形成一种独特的中式风格3。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一类代表,“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瓷器造型装饰和纹样装饰亦取法自然,一直贯彻着“中心、对称、均衡”的基本思想,体现出典型的传统中式风格特征。

(一)造型装饰特征

“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青白釉碗、盘、碟、瓶、执壶、罐、粉盒、军持、香炉、器盖外观上,无一不围绕着一个中心,遵循着对称与均衡之理,还秉持着取法自然的造型设计。

青白釉执壶、粉盒、器盖或圆或方,口(盖面)、底(背面)、腹均体现出对称与均衡之美。有钮盖面以钮为中心,小巧雅致,又不失实用。像青白釉碗、盘、碟、瓶、罐、军持、香炉这些“圆器”更是如此。

此外,“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青白釉兽钮、飞鸟钮器盖以及葫芦瓶、葫芦执壶、瓜棱执壶、瓜棱粉盒、花口碟均是仿生造型的典型标本。青白釉兽纽器盖上的兽钮呈爬伏状,昂首,张口,竖耳,圆睁目,前足前伸,后足折屈,或卷尾,或翘尾,或垂尾,形态逼真,栩栩如生。青白釉飞鸟纽器盖上的飞鸟钮呈展翅飞翔状,双翼外张,首残,背、翼上刻划羽毛线条,更显真实。青白釉葫芦瓶、葫芦执壶、瓜棱执壶、瓜棱粉盒、花口碟都是借鉴葫芦、瓜果、花卉等植物形象,形成特定的仿生造型,呈现出不同的装饰效果。

圆形、方形与仿生,特别是花形、瓜果形的运用,既可在组合搭配中达到均匀平衡协调的状态,完成陶瓷造型结构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又能廓清规则、形成秩序,给人以稳重大方、端庄静穆之感,还可以陶瓷形象生动地再现自然动植物神态,充实装饰的形式与内涵。

(二)纹饰布局特征

“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瓷器纹饰主要采取分层成组、开光、满饰三种布局,既讲究“中心、对称、均衡”之美,又追求自然和谐之道,体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1.分层成组式纹饰

“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瓷器分层成组式纹饰,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抑或是同心圆环形,层次分明,有序成组,左右上下对称,从而实现画面均衡,给人以秩序井然的感觉。一些青白釉瓶、执壶、罐(图2)、军持、香炉上的横向分层式纹饰,层层相隔,形成纹饰条带,以左右二方连续装饰铺展开来,规律性很强。还有一些青白釉执壶、罐上的纵向分组式纹饰,纵向互隔,条块分明,线条感十足。一些青白釉罐盖、粉盒盖上的同心圆环形分层式纹饰,围绕一个中心,线圈相套,但又疏朗有致,或线圈线条简洁,无其他装饰,或线圈之间饰以二方连续分布的带状纹饰,或线圈之间饰以对称的成组纹饰,单体上看各处独立成一层一组,整体上又自成一体。

图2 “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青白釉印花缠枝纹四系罐

2.开光式纹饰

“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青白釉粉盒(图3)盖、大盘、碟底上的开光式纹饰,围绕中心纹饰开光,或花形或圆形,或单线或复线或多线,隔出内外空间感。简单的开光,四周边缘留白,突出中心。繁复的开光,由中心出发,向四面八方层层延展,整幅画面饱满,但不失层次感,从而呈现出均衡有序的状态。此外,一些青白釉碗、盘底、器盖,尤其盒盖中心上印制单独纹饰,立显中心感,令人眼前一亮。一些青白釉碗内壁上单独纹饰不断重复,十分均匀协调。

图3 “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青白釉印花开光式折枝荷莲纹粉盒

3.满饰

“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青白釉大盘(图4)器内满布纹饰,充分利用内底、内壁、口沿区域,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无限装饰的可能。每个区域反复重现同一纹饰,统一对称,协调一致。区域纹饰连成一体,紧凑而不失区分度,整体和谐匀称,富有画面感。

图4 “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青白釉刻划花花卉纹敛口大盘

三、纹样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

“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青白釉瓷器纹饰题材丰富,取法自然,以植物类纹饰为主,动物纹、几何纹、文字纹较少。植物纹包括各种花纹、草纹、叶纹。花有牡丹花、荷莲花、菊花、兰花、草花、团花,叶有三叶、花叶、蕉叶、卷枝,草有卷草、兰草、芦苇水草。动物纹主要是鹿、芦雁、凤鸟,与其他纹饰组成复合纹饰。几何纹包括弦纹、联珠纹、云纹、雷电纹等。文字纹仅有“福”“禄”二字。通过这些纹饰,人们寄情于纹,以纹表意,发挥传纹达意的作用,从而实现文化心理、精神信仰、审美诉求的表达。从纹饰题材内容来看,“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青白釉瓷器纹饰既融合了传播发展着的佛教文化与儒家文化,彰显宋代人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意趣,又涵盖了源远流长的吉祥文化与世俗文化,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祈福。以下着重介绍几种纹样内容。

1.牡丹花纹

牡丹花,花开繁盛,体型硕大,色彩艳丽,被称为“百花之王”。牡丹花历来是美满、幸福、富贵、繁荣的象征。作为观赏性植物,牡丹花早已出现在先秦文献描述中,汉晋时期已有栽培,并成为绘画题材4。唐代,赏牡丹成为一种习俗风尚,牡丹备受社会上下阶层钟爱,至迟在中晚唐时期应用在瓷器装饰上5。至宋代,牡丹花更被称为“富贵之花”,品种增多,还出现专门的牡丹花著录文献,如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等。宋瓷上牡丹纹装饰更加丰富多样,更加普及广泛,不管单体纹饰,还是与其他纹饰形成的复合纹饰,均表现出牡丹花的勃勃生机、绚丽多彩、娇美艳丽之态。

“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青白釉碗内壁、底心,盒盖,执壶、军持外壁上的牡丹纹,或对花,或折枝,或缠枝,或分格,无不显示出自由绽放而又端庄大方的魅力,更透露出一种当时深受儒家文人士大夫喜爱的质朴雅致之美。

2.荷莲纹

荷花、莲花本为同一花卉,称呼不同而已。荷莲花也早在先秦文献中就有所记载,且周代就已在青铜器上应用莲瓣纹6。随着东汉佛教的传入与传播发展,佛教文化赋予莲花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象征。莲花成为圣洁之花,寓意超凡脱尘,清净寂灭,自此带上浓厚的佛教色彩,在装饰领域大放光彩。瓷上装饰荷莲纹始于六朝青瓷,并在唐代突破简单化、图案化、规格化、程序化,逐渐写意起来,走向世俗化7。至宋代,荷莲纹在前代的基础上,注重写实,融入更多生活气息,渐渐生活化,成为纯净无染、高尚人品的象征,在社会各阶层中备受欢迎。宋代周敦颐《爱莲说》将莲花的品质描述得淋漓尽致,使其备受时人推崇。

“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青白釉碗内外腹壁、内底,碟内底,盒盖面,瓶身以及罐肩部上的荷莲纹,类型多样,形态各异,有重瓣莲花(图5)、月华莲花、单层多瓣莲花、折枝单朵莲、折枝对花莲、朵花对花莲、并蒂对花莲、缠枝莲花、仰莲瓣、覆莲瓣等,脱离早先的宗教意味,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纹样,给人以清新雅丽、脱凡不俗之感,深受人们的追捧。

图5 “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青白釉印花重莲瓣纹喇叭口瓶

3.菊花纹、兰花纹

菊花与兰花在先秦文献中颇多记载,但是什么时候应用到器物装饰中至今仍缺乏定论。菊花、兰花常常被人格化,在古人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菊花,花之“隐逸者”,傲寒而立,象征着君子不畏霜寒、不畏权贵的傲然气节,亦有吉祥长寿之意8,还有多子多福的象征。兰花象征着高洁典雅、矢志不渝、坚贞爱国,有花中君子之称。故宋人将“兰、菊”与“梅、竹”称为“四君子”。这样,菊花、兰花逐渐在宋代瓷器造型装饰中发展起来。当时,耀州窑、定窑、吉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德化窑等瓷器均应用有菊花纹9、兰草纹。

“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青白釉执壶、喇叭口瓶(图6)、粉盒上的菊花纹,融入造型装饰中,有窄菊瓣、折枝菊花、团菊之分,特别是团菊纹与器体浑然天成,成为蕴含时代精神与文化品质的代表。“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青白釉粉盒上的兰花纹数量较少,但依然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装饰特色。

图6 “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青白釉印花菊瓣纹喇叭口瓶

4.福禄文字纹

“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青白釉扁壶(图7)上的福禄文字纹是古代吉祥文化的直观展现。作为民俗吉祥文化的重要内容,“福”与“禄”凝结着中国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祈求。蝙蝠、葫芦、鹿等动植物,凭借着自身与福、禄的同音,成为吉祥文化中寓意崇拜的代表。这件扁壶上还有鹿口衔枝图案纹饰。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的宋代玉雕抚鹿玉童子中就有鹿口衔枝,小鹿昂首,圆眼,口衔莲茎,寓意吉祥。

图7 “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青白釉印福禄文字纹扁壶

5.芦雁衔枝纹、凤鸟花卉纹

“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青白釉粉盒盖面上的芦雁衔枝纹、凤鸟花卉纹数量比较少,但都属于当时装饰图案的一大代表。其实,早在隋唐佛教题材的绘画中,凤鸟、鹿、鱼等动物口衔枝的图案就比较常见,如莫高窟中唐时期的第158窟西壁涅槃变中壁画内容显示,当佛涅槃之时,大雁随同飞天一起,口衔莲花,飞往佛涅槃之地(图)10。随着佛教的传播普及,这类图案在宋代极为普遍,但逐渐失去宗教意味,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宋代,耀州窑凤凰牡丹、鹿衔瑞草,磁州窑的雁衔芦苇,定窑的凤凰、雁与花卉纹的搭配,四川彭县的飞鸟衔草,这类动物与花卉纹的组合使用,成为宋代瓷器装饰艺术的一种新风尚。

图8 中唐时期的莫高窟第158窟 大雁口衔莲花飞往佛涅槃之地(采自《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4卷图版69)

四、结语

“南海I号”出水德化窑瓷器纹饰风格独特,自成一体,在纹样装饰技法上,主要采用当时风行的刻划花和印花等技艺,具有历史时代性;在纹样装饰内容上,取法自然,采用牡丹、(荷)莲花、菊花、兰花为主的植物类纹饰,配合使用凤鸟、鹿等动物纹,“福”“禄”文字纹,以及几何形纹,具有纹样的丰富多样性;在纹样装饰布局上,讲究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心、对称、均衡”的中庸原则,具有中式风格的传统性;在纹样装饰意义上,以纹寓意,具有文化的多元性,寄托着中国古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祈福,体现出时人特别是士大夫阶层的思想精神、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使丰富的佛教文化、儒家文化、吉祥文化与世俗文化在德化窑瓷器身上得以统一起来。

注释:

1 蔡锐.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刻划花装饰艺术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14.

2 陈健捷.从定窑到景德镇窑——宋代陶瓷印花装饰的差异与成因[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3(4):80-90.

3 石晶.中国“对称”与“均衡”图案基础原理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4 董健丽.漫谈牡丹及牡丹纹瓷[J].陶瓷研究,2001(3):20-24.

5 刘兰华,张南南.中国古代陶瓷纹饰[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3:44.

6 刘兰华,张南南.中国古代陶瓷纹饰[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3:49.

7 穆青.试论中国瓷器上的莲纹[J].文物春秋,1990(4):59-72.

8 滕道洋.中国传统陶瓷菊花纹装饰特征演变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

9 刘兰华,张南南.中国古代陶瓷纹饰[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3:56.

10 敦煌文物研究所编.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4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东京:平凡社,1987:59.

猜你喜欢
青白德化纹饰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出水茶具
蜡染的纹饰探讨
清三代青花瓷铭文与纹饰的认知特征与图文关系
德化窑白釉雕鹤鹿老人像
德化白瓷,从地方民窑到“瓷界新星”
流年
青白口 不能忘记的红色历程
德化一中校长陈荣天到访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
长安再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