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斐
摘 要:本文中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重点是从学生的角度着力,降低学生的学习坡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获得感,并在此过程中分别运用多媒体教学、生活化教学以及自主探究教学,从而为学生营造形象、实际以及自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提升整体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提升学生的解题速度上,并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思考能力,因而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较强的思维灵活性,进而不利于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为此,教师应注重给与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并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获得数学学习快乐,以及思维能力的增强。
一、以多媒體教学为着力点,降低学生的学习坡度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度同时,让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吸收效率,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稳定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授课,将教学的侧重点进行精准化处理,并全面和生动地展示此部分教学内容,从而在降低学生学习坡度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具体教师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点,展示课件内容。教师运用文字的形式,对课件内容进行简要介绍。教师展示教学工具中的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并让学生观察何种图形在拉拽的情况下,图形的形状保持不变。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进行提问。小冉说:“长方形一拉成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一拉更扁了。只有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发发生改变。”第二点,设置问题。在大部分学生掌握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后,教师出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小明的板凳腿松了,总是来回晃,因而使用的安全性。假如你是小明,你会运用何种方式,让板凳更加的稳固?小冉说:“可以在晃动的位置,制作一个三角形结构!”为了让学生更为清楚地认知板凳上的三角形结构,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凳子上的三角形结构。
二、以生活化教学为突破口,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
生活教学的优势在于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心理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构建与数学知识的连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例如,在讲授“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时,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坡度,提升他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下的问题:虽然我们没有学过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但是我们可以从已知下面两项条件中,进行分析,即将圆柱进行转化,可以从圆面积的推导原理中寻找灵感,并思考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式。与此同时,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你们可以运用生活中的物品,制作圆柱,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转化!”第二点,实施引导。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运用现代通讯工具,和学生进行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第三点,展示成果。在再次上课后,教师对学生提问。小冉积极地举手说:“我拿生活中的土豆作为学习用具。即将土豆切成一个圆柱,并按照圆的面积的推导方式,进行切割,从而重新拼凑,进而得到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由此可以判断圆柱体体积公式为底面积与高的乘积。”
三、以自主探究法为切入口,增强学生学习成就感
教师可以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法授课,给与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并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适时地引导,从而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3的倍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考虑到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因而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寻找能够被3整除的数的规律,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成就感。具体教师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点,创设问题。教师出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以下三个数字,哪些可以被3整除,哪些不能被3整除?为什么?132、963、852。第二点,适时引导。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你们可以从各个位数之和与3的关系进行探究!”第三点,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学生探究结束后,教师对学生提问。小陈积极地举手说:“这三个数字均可以被3整除。通过验算,并举出其他的数字进行计算,我发现这样的规律,假如数字各个位数之和可以被3整除,则这个数字可以被3整除。”
总而言之,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从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着力,构建出最为接近学生学习区域的教学模式,并让学生运用思维,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结合具体学情,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充分发挥自主思考与教师引导之间合力,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提升整体的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雪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20)
[2] 陈翠霞.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探究[J].中国教师.201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