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类中药的药理研究概况与儿科临床运用展望

2020-07-04 07:03杨玲芳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4期

摘 要:芳香类中药具有芳香化湿、解表、理气、醒脾、辟秽、开窍、解郁等功效,临床上既可用于治小儿疗泄泻、发热、厌食、呕吐等常见的多发病,也可用于神昏惊厥、抑郁等神经精神性疑难疾病。本文洋细介绍了芳香类中药的特点,并就儿科临床运用现状展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芳香中药;药理研究;儿科临床

传统药材中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数量与种类很多,古代医家常称之为“芳草”或“香木”。芳香类中药包括含挥发油及芳香气味的中药,如:藿香、佩兰、艾叶、香藿、丁香、柴胡、薄荷、花椒、察香、沉香、檀香等。此类中药有芳香走窜、能行能散的特性,具有芳香化湿、开窍醒脑、解表透疹、辟秽行气、活血解郁等功效。基于芳香药物疏畅气机、宣化湿浊、消胀除痞、醒脾开胃之性及气味芳香的特点,此类药物在儿科临床的运用较为广泛,现综述如下。

一、芳香化湿止泻

湿为阴邪,最易侵犯脾胃。例如,小儿脾常不足,加之伤风感寒饮冷,脾阳易为湿邪所困,常出现食欲不振、呕恶吐泻等,治以芳香化湿。郑州老中医石栋湖用多年效验方小儿伤风止泻饮治疗,处方组成:荆芥、防风、藿香、佩兰、苏梗、黄连、川椒、获菩、泽泻组成。其中藿香、佩兰芳香化湿以醒脾止泻。运用香砂六君了汤为主治疗脾胃虚寒、脾肾阳虚、乳食积滞、外感寒湿、外感暑湿、久泻气虚、肝木克脾型小儿腹泻,处方用药均选用了藿香、香藿、白豆寇、砂仁、陈皮、苍术、木香等芳香类药物,取其芳香不燥、化湿行滞之性,能使脾健胃和,用之最宜。

二、芳香解表

芳香中药多数轻扬升浮,可宣可散,故常用于小儿外感疾病的治疗。小儿低热综合症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增多症,该病可归属于温病范畴。病在上、中二焦,脾虚湿困为本,湿热蕴结为标。故治疗宜先清除低热,再调其脾运而收功,方用三仁汤加减,其中运用青蒿,藿香、豆寇、石营蒲、佩兰等芳香之品以芳香化湿,清利湿热,疏利气机。江苏省名老中医金绍文教授治疗小儿发热颇有心得,其中一法为芳香宣化、分消利湿,若湿热为病,症见发热,初起有汗热不解,腹胀,便溏,舌腻,喜用藿香正气散加味,加入苏藿梗、佩兰叶、陈皮、薄荷等芳香宣化,往往奏效。

三、芳香理气

芳香类药物大多气香性温,味辛,善于行散,能理气、调中、散结。气机不畅,多责之于肝、脾。肝主疏泄,脾主运化,小儿所欲不遂,饥饱失宜等诸多因素影响脏腑气机运行,导致宣降疏泄失常而致病,治疗宜芳香理气。例如用四花四香汤治疗小儿浅表性胃炎78例,总有效率为93.6%。该方由川朴花、扁豆花、代代花、金银花、广木香、藿香、丁香和茴香组成,有芳香健胃、溫中理气散寒、止痛助运之功。

四、芳香醒脾

芳香药多入脾胃经,有加强运化,增进食欲,醒脾开胃之功。故常用于厌食,以醒脾开胃,甘平调和为法,用藿香、丁香、佩兰、小茴香、豆寇等芳香之品,取其醒脾化湿,甘平之性补而不滞,尤其适于小儿。芳香类中药多有透皮吸收作用,可借助药物芳香穿透之效,激发经气,促进消化故外用较多,临床用“厌食一贴灵”(大黄、槟榔、高良姜、白豆寇、陈皮等)治疗小儿厌食症500例,总有效率达96.6%。

五、芳香辟秽

芳香药物有辟除秽浊疫疠之气,扶住正气,抵御邪气的作用,从而达到辟秽扶正,防病治病的目的。聂坚选用苍术、艾叶、藿香等含挥发油成分、气味清香、抗菌力强的中药研制而成苍艾香薰油。研究证实,对多种致病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作用,还能有效保护小鼠上呼吸道粘膜及粘膜免疫功能,且对呼吸道粘膜无刺激作用。并具有很好的消毒效果,杀菌率达86.2%,对培养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的空问消毒均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六、芳香开窍

石菖蒲、细辛、麝香、冰片等芳香开窍药具有辛香走窜、开窍醒神之效,临床常用于儿科急危重症的治疗。如以这类芳香开窍药组成的凉开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就具辛香辟秽,通窍开闭之功。《温病条辨》曾载有“此芳香化秽浊而利诸窍,使邪随诸香一齐俱散也”。陈捷等治疗“支气管炎并中毒性脑病”的3岁男性昏迷患儿,以石菖蒲、郁金、陈皮等为主的涤痰汤加减组方,配以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治疗,一月后神志转清出院。

七、芳香解郁

“百病多生于郁”。芳香类药物以其特有的挥发油成分可通过吸入等方式作用影响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进而达到稳定情绪和改善记忆等。如熏衣草香气具有缓解压力的作用。以苍术、艾叶等芳香药物为主制成的挥发油复方制剂,对儿童抑郁症、发作性睡病患者呈现可喜疗效。由此,芳香类药物运用于儿童抑郁症等以情绪低落,认知能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类疾病的临床治疗和替代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八、问题与展望

芳香类中药气味芳香,含有挥发油成分,多数芳香类药物能刺激胃粘膜,促进胃液分泌,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增强机体抵抗力,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能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但芳香药物,气味浓烈,多属辛温之品,性燥而猛,若用之不当,易耗气伤阴,鉴于小儿为“纯阳之体”,所患热病最多,故芳香药物应用宜谨慎,不宜过量。

基于小儿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肝常有余、肺常虚的生理特点,所患疾病以肺系、脾系以及心肝系疾病(神经精神类疾病)居多。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或脾胃虚弱等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司,脾胃健旺,则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因脾喜燥而恶湿,湿易伤脾,芳香之药,香气沁脾,善醒胃悦脾,化湿理气,切中病因病机。再者,未服其药,先闻其香,小儿易于接受,依从性好,故在临证治疗时只要把握好用法用量,巧以内服辅以外用将获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永红.泻散贴脐治疗小儿虚寒泄泻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2006 (2) : 85-86.

[2]符虹.金绍文.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J].江苏中医.2000,21(3):5-6

[3]陈捷.紫雪丹.儿科运用举偶[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2(1):50-60.

[4]聂坚,解宇环等.芳香类中药在儿科临床运用及展望.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5,38(2)::87-88

作者简介:

杨玲芳(1974-),女,湖南长沙人,主管中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