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育中学生实践力培养分析

2020-07-04 11:31夏影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夏影

摘  要:作为地理教师必须要明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仅仅是课程标准赋予我们的任务,更是设立这门学科最初的出发点。因此,必须要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长期落实。本文将提出几点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力培养

引言:

课本中呈现的所有地理知识无一不是取自生活,均是实践的积累,而学习地理则是为了更好地回归实践。因此可以说,实践是地理教学永恒的主题,考高分,做题目,绝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但显然,现如今的很多教师都被应试教育理论蒙蔽了双眼,树立的教学目标出现了偏差。从当下开始,以实践为核心改革高中地理课程还为时不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实践意识的培养,淡化应试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课程标准逐渐向突破、探索、积累经验发展,将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作为课程目标。实践意识是一种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和品质,这是在高中地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实践意识主要包括自主创新、探索研究、活学活用、理论结合实际等方面。高中地理实践意识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对地理理论知识的掌握、对实践思维技巧的掌握和理论知识应用过程中经验的积累[1]。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中才是真正的“好学生”,教师要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着手,增强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并制定出双项的评价机制。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为例,这章主要学习的内容是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交通运輸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或者课后作业,去搜集本地或者一个地区近十年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渠道、交通运输分布的变化及影响。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这方面的实际情况就是一种实践,在这个实践中具象化地了解交通运输在实际生活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造成了哪方面的影响,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实践意识。

二、以生活为依托,学习知识

高中生学习地理的优势在于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常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学习知识更能得心应手。与其让学生将课本中的理论联系实际,不如让他们以生活这个大的背景为依托,从身边发现知识,学习知识。这样一来,由于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认知基础之上的,理解知识的难度会降低,随之提升的则是学习地理的趣味性。这要求教师以生活为原型设计教学,揭示课本中知识点的特征,帮助学生轻松掌握。

比如,在学习《全球气候变化》中的知识时,由于这节内容与生活中的一些活动以及现象联系比较紧密,教师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理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图表、图画信息,了解全球变化的周期并归纳其变化特点和规律。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全球变化所产生的后果都与人类的日常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再思考问题:生活中哪些活动会引起气候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实现了理论和生活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2]

三、改变传统形式,开展实践活动

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不应该是纯理论性质的,特别是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后,教师更要加大活动设计力度,争取摆脱过去那种以讲、读、写为主的死板教学模式,在活动之中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增强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以达到我们最初设立的目标。

地理实践是最为形象和生动的学习方法,它通过实验的手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某一部分知识点的规律变化。在具体操作环节,主要是教师给出地理实验的项目与实验方法,学生自行组织小组设计道具、选择合适的时间、观察记录、研究分析、得出结论、撰写实验报告。采用这种互动式教学手段,进一步加强了地理教学的时效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接下来以“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为例进行地理实验操作流程阐述。物料准备:1米长的木棍、粉笔、尺子、手机或者手表(计时)、指南针、计算器。实验地点:学校操场。实验时间:中午地方时12点左右(事先经过计算得出当地时间12点所对应的北京时间)。实验流程:(1)小组中一名成员在操场中树立一米的木棍,另一名同学用手机确定时间至当地时间12点,并利用指南针找到木棍影子的朝向和长度。(2)小组中派出两名成员记录学校旗杆的朝向和长度,并作好记录。(3)两组数据进行计算统计和对比,由小组负责人总结规律,最后在课堂中进行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汇报[3]

除这种方式外,师生还可以共同制作学习工具及地理模型,用于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化解难题。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能够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激发出全体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等高线的知识点时,教师给每个小组一张等高线的地图,学生分析后用橡皮泥、轻粘土、报纸和白乳胶等材料依照等高线的比例进行制作,制作完成后各小组进行对比,教师在课上进行点评。这样的手工学具的制作会让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更加深入了解等高线的含义和应用。多开展类似活动对于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及学习兴趣均有很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2014年初,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明确了三维目标,同时明确了具体的教育教学方向。地理核心素养是学好地理课程、夯实学科基础、提升学科能力的重要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同时包含四项内容: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其中地理实践力充分体现地理理论与实践的关联性。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新时期下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应注重提升地理实践力培养力度与效果。

参考文献:

[1]曹东.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9:14-15.

[2]马磊,苗天青.例谈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缺失与补位[J].地理教学,2016.20:13-14.

[3]陆芷茗.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及素养培养的路径——以南京一中课程基地建设为例[J].地理教学,2015(24):24-25.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