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肝解毒法治疗轻中度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0-07-04 02:48芦晔王娜许建成
介入医学杂志(英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抑郁

芦晔 王娜 许建成

摘要:目的:观察调肝解毒法对轻中度抑郁患者(浊毒内蕴证)的疗效。方法:以诊断为轻中度抑郁癥并符合中医浊毒内蕴证的患者40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服用调肝解毒方药,对照组服用百忧解,通过HAMD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评价疗效。结果:1.HAMD评分可见中药组及西药组治疗后评分均明显减少,中药组与西药组无差异。2.中医症状评分可见治疗后中药组及西药组评分均明显减少,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无差异。中药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总有效率为90.5%,优于西药组。结论:1.调肝解毒法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西药氟西汀相当。2.调肝解毒法对郁证的中医症状改善作用与氟西汀相当,但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调肝解毒法;抑郁;浊毒

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No.2018060)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类疾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多以持续的情志抑郁,低落,精力不足,并伴有焦虑、幻听、胸闷不舒,或喜怒无常等症状[1]。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尚未有统一定论[2]。但公认与患者心理因素及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抑郁症西药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防止复发,但是药物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并且患者依从性较差,所以目前还有较多患者并未得到有效的治疗。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我们发现“浊毒”是许多慢性、反复发作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认为浊毒相干为害贯穿于抑郁症发展的全过程,抑郁障碍的发生是由于情志不遂,肝气不疏,脾失健运,心神失养从而产生的气滞,血瘀,痰湿等产物胶结一起而生浊,浊郁日久化热则生毒。“郁而化浊”是本病的的基本病机,浊毒内伏脑络也是该病迁延难愈的因素之一,采用调肝解毒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1.1病例来源:本研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抑郁症患者,所有病例来源于就诊于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门诊,本研究一共纳入符合标准患者40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主要根据《中医内科学》和《中医病证疗效诊断标准》中的郁证诊断和证候分型结合临床常见浊毒症经验:

诊断标准:郁证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致病。以抑郁善忧,情绪不宁,或易怒善哭为主症。

浊毒内蕴:精神抑郁,胸胁作胀,或脘痞,嗳气频作,或嘈杂反酸,咽中如有物梗塞,头晕昏蒙。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

1.2.2西医诊断标准

①诊断标准: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中抑郁发作诊断标准,诊断为以心境低落为主的单次或反复抑郁发作的患者;②抑郁程度划分:以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为标准,筛选轻中度抑郁症患者。

1.3 纳入标准:① 年龄18-65岁:男女不限;②符合西医轻、中度抑郁症诊断标准和中医诊断标准;③ 入组时汉密尔顿评分在18-35分之间。④抑郁症状持续至少1个月。⑤至少两个星期内未服用过任何治疗精神类疾病及治疗抑郁症的药物。⑥ 无药物过敏史。⑦ 知情同意并签字。

1.4 排除标准

① 患者存在任何一条不符合纳入标准的。

②患者有其他病理疾病导致抑郁的。

③无法接受此项调查研究者。

④治疗过程中服用影响结果的药物。

⑤具有严重的心血管病变、肺脏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

⑥妊娠或准备妊娠、哺乳期妇女。

⑦法律规定的残疾人士,精神病患者。

1.5 终止与脱落标准

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影响到受试者的生命安全。

②不遵从服药周期服药,依从性差。

③受试者不愿意继续接受治疗。

④服药期间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

⑤不能按时复查,中途失访。

1.6 合并用药

①观察期间尽职服用具有抗抑郁作用的中药及西药。

②需记录所有观察期间服用其他药物的名称,用量,时间及次数。

③入组前应详细记录已经出现的合并症。

2 分组及给药方法:

2.1 分组:根据患者意愿入组,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疗程共8周。

2.2干预方式:调肝解毒方所有药材均购自河北省康博药业有限公司,日服生药量为70g/d,水煎,每日一付,早晚温服,每次150ml,持续服用8周。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人口学资料:姓名、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婚姻状况、文化水平、家庭住址及工作。

其他相关信息:发病年限,个人史及遗传史,过敏史,合并疾病及合并用药。

3.2 疗效及筛查指标

HAMD评分量表:HAMD-24治疗基线,0, 4, 8周末各时间点评分一次。

中医症状积分量表:0, 4, 8周末各时间点评分一次。

4疗效评价指标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疗效评价标准:

HAMD减分率=基线总分-治疗后总分/基线总分*100%

临床控制: HAMD减分率≥75%

显效:50%≤HAMD减分率<75%;

有效:25%≤HAMD减分率<50%

无效:HAMD减分率<25%

中医症候积分疗效标准:

疗效指数N=基线总分-治疗后总分/基线总分*100%

临床控制:N≥95%

显效:70%≤N<95%

5 数据统计及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验和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1表示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结    果

1 纳入病例及完成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病例40例,其中中药组20例,西药组20例。

2: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HAMD 量表总分变化

经8周的治疗后观察,HAMD量表评分可见中药组经过8周的治疗评分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经过治疗评分也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中药和西药在HAMD评分减少方面疗效相当。

4中医症状积分量表总分变化

经8周的治疗后观察,中医症状评分可见中药组经过8周的治疗评分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经过治疗评分也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中药和西药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疗效更加。

5 临床疗效指数

6 安全性评价

中药组有1例出现腹泻现象,不良反应率为5%;西药有2例出现胃脘不适,不良反应率为10%,其余试验对象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讨   论

抑郁症是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受抑郁症的折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抑郁症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西医方面,对抑郁症的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的药物也只能缓解症状,而西药的副作用同样也是不可忽略的。所以在抑郁症防治方面,中医药则具有很明显的优势。

抑郁症在中医学里属“郁症”“癫狂”"脏躁"、"梅核气"、"不寐"等范畴,而传统中医总结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不外乎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而致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但总归离不开,风痰火湿食[3]。浊毒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理论,从浊毒的致病规律论治抑郁症具有独特的价值。

郁是中医理论的概念,也是中医临床常见病证[4]。浊毒亦有广义、狭义之分,浊毒既指狭义的具体的浊毒病邪,作为广义的概念指有浊毒性质、致病缠绵难愈或深重猛烈特点的所有致病因素。“浊”最早出现在《素问·经脉别论》中,将浊的概念理解为既是体内化生的水谷精微,还指代谢之后的污浊之物[5]。浊是机体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湿聚成浊,可总结为湿为浊之源,浊为湿邪之甚。广义上讲,浊泛指体内一切秽浊当除之物,如气浊、血浊、痰浊等[6]。而“毒”既可理解为外界内侵入人体的病邪,也可由脏腑功能失调而内生。它既是一种毒邪,也泛指一切危害深重,致病力强,难以去除的病邪。故“浊毒”它是病因,是一种病邪,还是对人体气血阴阳造成失调,从而影响脏腑功能气机紊乱,而产生的病理产物。

总的来说,郁是以气机升降失常为基础,从而导致气郁不达,血郁不化,痰郁不祛,湿郁不除,火郁不发的状态,而浊是体内不能代谢的污浊之物,是由各种气血痰湿不能化而郁于体内而化生。故郁是生浊的基础,而浊久熏蒸而蕴生毒。郁,浊,毒的关系密切,正是反应了机体发病的病因病机[6]。

郁证的特点为其病机核心是气机不畅,其转归易于化火,其与虚证之间互为因果,`可以相互转化,且临证常见各种郁证兼夹为病。浊可分内浊与外浊,与抑郁相关主要以内浊为主,浊性重着粘滞,日久熏蒸化热而生毒。

临床观察可见从HAMD、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来看,干预两组在治疗8周以后,组内评分较基线均明显下降(P<0.01),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调肝解毒方与盐酸氟西汀均有一定抗抑郁作用;从HAMD减分率来看,中药组和西药组在临床疗效上不存在差异,表明中药调肝解毒方的抗抑郁疗效与西药盐酸氟西汀相当;从临床观察上看,两组对抑郁症状改善作用于2周起效,8周末效果最佳。故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着重观察2周,4周,8周之间的疗效差异。这正是与浊毒理论论治抑郁症的思想一致,产物胶结一起而生浊,浊郁日久化热则生毒,浊毒为病则生抑郁。故治疗上疏肝理气,清清化浊,清热解毒,郁而能解。

参考文献

[1]Gelenberg AJ.A review of the current guidenlines for depression treatment.J Clin Psychiatry 2010;71(7):l5.

[2]徐永著,盛慧.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2;47(3):323-326

[3]许乐思,岳滢滢,王梦莎,等.《伤寒杂病论》中抑郁症相关病证和方证的辨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02):272-274.

[4]李正富,田合禄.田合禄五运六气解读《伤寒论》之太阳病分三篇意义[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03):990-994.

[5]邢玉瑞.中医浊毒概念问题探讨[J].中医杂志,2017,58(14):1171-1174

[6]裴林,李佃贵,曹东义,刘启泉,王彦刚.浊毒浅识[J].河北中医2010,32(1)24-25

猜你喜欢
抑郁
赶走青春期的小“抑郁”
偏瘫患者应用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效果解析
产后延续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及生活质量的作用
过半帕金森病会和“抑郁”相伴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