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离不开科学,科学也不该缺席我们的生活。在身边、在远方,一日三餐里、天文地理间,无不蕴含着科学的智慧,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能让我们更好地生活、发现和认识世界。近期广受关注的一些“大事小情”里,有哪些值得我们了解和掌握的“科普干货”?各领域专家这么说——
如何为孩子选择兼具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口罩?儿童口罩佩戴时间和更换频率是多少?什么场景下需佩戴口罩?
儿童口罩要符合《儿童口罩技术规范》推荐性国家标准(GB/T)或《民用卫生口罩》团体标准里的基本参数和要求。儿童口罩分为儿童防护口罩和儿童卫生口罩两大类。选择儿童口罩的两个核心指标:一是颗粒过滤效率(PFE%),卫生口罩PFE≥90%,防护口罩PFE≥95%;二是通气阻力,卫生口罩通气阻力≤30帕,防护口罩呼气阻力和吸气阻力均≤45帕。
儿童防护口罩以立体型为主,具有较好的密合性,可防止微生物、飞沫、粉尘、花粉等颗粒物吸入。可用于中等污染或潜在中等风险环境,如雾霾天、流感高发季以及较大(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车站、公共交通、机场、超市等场景。儿童卫生口罩以平面型为主,具有较好的舒适性,可阻隔微生物、飞沫、粉尘、花粉等颗粒物传播。可用于低污染或低风险环境,如日常感冒、流感、花粉季以及一般(Ⅳ级)公共卫生事件时餐厅、教室、工作场所、宿舍等场景。
开学后,建议家长给孩子每天准备三个口罩:上午戴一个,午饭后更换一个,再留一个备用,以便口罩破损或弄脏后替换。
去医院看病、打预防针,或者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如超市、公共汽车、地铁,建议戴口罩。身处家中、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场景,建议不佩戴口罩进行运动,更不建议戴N95(KN95)类口罩。防护类N95口罩的总吸气阻力不大于350帕,总呼气阻力不大于250帕,约是儿童口罩通气阻力的近10倍。据医学专家介绍,儿童戴N95(KN95)口罩,呼吸量、心脏、供血量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儿童口罩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和《民用卫生口罩》团体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靳向煜)
日前,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早餐喝粥营养太少,对抵抗疾病没有用。粥有没有营养?早餐怎么吃更健康?
粥是最受中国人欢迎的传统早餐之一,比较适合胃肠道消化吸收不佳的人群。由于粥的能量密度较低且营养素较为单一,若是仅以谷类熬粥(如大米粥、小米粥、高粱粥),只能为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和少量的非优质蛋白质,如果长期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对于增强免疫力是不利的。
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细胞中的固体成分70%是蛋白质。优质蛋白质就是其所含有的各种氨基酸种类和比值更接近于人体内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易于被人體消化吸收。如果不是优质蛋白质,在同等数量下摄入,将会出现免疫力低下的情况。对于免疫系统而言,良好的蛋白质营养就是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抵抗力。
平衡膳食是指选择多种食物,经过适当搭配做出的膳食,这种膳食能满足人们对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需求。早餐也需遵循平衡膳食原则。所以,建议将谷薯类与大豆类混合熬粥,实现蛋白质互补。另外,早餐除了喝粥,还需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以及其他能量密度稍高一些的主食,如包子、饺子等。尤其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需要保证足够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以满足快速的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推荐早餐进食至少2两主食,可选择三明治、低糖面包(蛋糕)、面条、饺子、馄饨,同时还需保证1个鸡蛋、1杯纯牛奶。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营养科医师冯果)
近日,湖南郴州现“大头娃娃”事件,疑因将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如何正确选择婴幼儿“真”奶粉?
明确产品真实属性。在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分为三大类:“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幼儿和幼儿配方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前两种是给普通宝宝吃的,最后一种是给一些有特殊疾病,如乳糖不耐、蛋白过敏等的宝宝吃的。在选择奶粉时,首先要看产品类别,只要不是这三种,就肯定不是给婴幼儿吃的奶粉,千万不要买。
明确产品资质合格。婴儿奶粉都是模仿母乳制成的配方食品。我国对婴幼儿配方奶粉采取注册管理制度,这个制度就包括了对产品营养、配方的审核。因此,在选择奶粉时,注意查看产品是否有相关资质说明,或者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查询该产品是否进行了注册。
不盲目买含“高级”成分的奶粉。奶粉中含有多种健康成分,但总体分为两大类:必需成分和可选择成分。必需成分是所有奶粉中都必须添加的营养成分,也是宝宝生长和发育必需的。从健康角度,取得了注册资质、规范生产的奶粉都有这些必需成分,足以保障宝宝健康。至于可选择成分,是“锦上添花”,要不要买,取决于家长的喜好。
不擅自购买特殊配方奶粉。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是针对患有特殊紊乱、疾病或医疗状况等特殊医学状况婴儿的营养要求,专门设计制成的粉状或液态配方食品,国家规定是要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给特殊医学状况宝宝食用的。如果宝宝有乳蛋白过敏、乳糖不耐等问题,一定要在医生或者专业营养师指导下选择靠谱产品,不要盲目购买,更不要盲从导购员建议。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锋)
2020年,中国测绘人员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测高的目的是什么?有何科学意义?
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 珠峰”)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第一高峰,精确测定出世界第一高峰的高程是人类认识地球的重要标志。100多年以来,不同国家对珠峰进行了多次测量,得到了多组不同的数据。中国对珠峰的大规模测量工作也已经进行了6次(1966,1975,1992,1998,1999,2005),这些测量都动用了当时最可靠和最先进的测量手段。
较为国人熟知的珠峰高程测量活动有两次:第一次是1975年,我国首次将测量觇标矗立于珠峰之巅,并精确测得珠峰海拔高程为 8848.13米,这个数据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第二次是2005年对珠峰高程的测量,官方报道的是对珠峰高程的复测,除了采用传统大地测量方法外,还运用了卫星测量技术,并且利用先进的冰雪雷达探测仪,比较精确地剔除了冰雪厚度,经过多种测量和计算处理后公布的数据是8844.43米。2020年的这次测量除了各种先进方法、先进设备外,还将实现我国专业测绘人员首次登顶珠峰测高,这将使测量数据更可靠、更具说服力。
喜马拉雅山或者说整个青藏高原都是因为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形成的。从宏观的地质角度看,珠峰还在持续升高的过程中。同时,珠峰还要抵御强烈的地震和风化作用对其高度的影响。有些地震的震动会使山体垮塌或造成山体内部体积收缩,而使山峰的高度降低。例如,2015年4月25日的一次7.8级地震,使珠峰的海拔降低了大约2.5cm。
对珠峰的高程进行精确和持续的测量,会使科学家更加精准地了解地壳运动的规律,对认识地球的演化,了解气候变化、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等都有重要意义。此外,通过测量珠峰,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测绘技术和测绘仪器设备的制作水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苏德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