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杨
【摘 要】 培养阅读能力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大量的阅读才能实现质的突破。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引导,让学生畅享阅读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对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大多缺乏自制力,所以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才能提高阅读效率。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深入探讨了教师实施阅读指导的策略,希望给语文教育工作者带来启发。
一、激发阅读兴趣,化被动为主动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固定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但是,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了每一个语文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尽管教师可以采取强制的方式督促学生阅读,但这种手段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小学生对外在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而且喜欢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在教学《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对昆虫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阅读行为。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为学生播放《昆虫总动员》这部3D动画片,该片主要讲述了一只瓢虫在丛林中被其他昆虫追赶,并由此引发的一幕幕精彩的故事。这部动画的特别之处是画质细腻,将昆虫的形态特征呈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具备强烈的趣味性,非常适合小学生观看。在观看以后,想必小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已经达到一个高峰值,此时再展开课文的学习就会如鱼得水。由于前期铺垫的缘故,所以在阅读和昆虫相关的课文时,阅读过程也会感觉更加轻松快乐。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进行适当的课外迁移,比如将《昆虫记》中有关蟋蟀的知识在课堂中进行渗透,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内容,还能扩展学生的视野,无形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做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行为的驱动力,如果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让学生对阅读行为产生期待,让学生爱上阅读。
二、教会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每一次阅读,都应该成为一次精神的盛宴,而不只是为了充饥。很多教师只追求阅读数量,却不追求质量,导致小学生的阅读行为很难对其身心发展构成积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指导学生,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只有在好的方法的辅助下,学生的阅读行为才会获取最大化的利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读之书会转变为成长过程中的“养料”,滋润学生的心灵。
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时,第一步,教师需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课文讲了鲁迅先生的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鲁迅为人如何?第二步,教师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出文章的精彩片段或者自己不理解的语句,然后以4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可以交流自身的阅读感受,也可以将自己的困惑向其他组员提出,从而激发成员之间思想火花的碰撞。第三步,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营造一个互动氛围,对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筛选,选择其中和教学目标息息相关的问题,作为解决的重点。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文,帮助学生一同梳理答案。通過这简单三步,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有助于在今后的阅读活动中提高效率。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告诉学生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而是需要用行动引导学生,让学生跟随教师经历完整的阅读环节。这样才能在无形中渗透阅读方法,让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升。
三、尊重阅读感受,弘扬学生个性
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很多教师都会在潜意识中将自我的价值观渗透给学生,甚至还会干预学生的阅读感受。事实上,阅读是一种私人化的行为。即使是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阅读以后,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些感受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对阅读内容的真实反馈。作为教师,需要懂得接纳这些不同的声音。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
例如,学习了课文《落花生》以后,课堂中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的学生并不认同课文中父亲的价值观,并对此提出了质疑。他是这样子阐述的:文章赞扬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做真正有用的人,而不是只讲体面的人。但很多人吃花生的时候,想到的只是它的口感,并不会感动于它的默默奉献,那么它的奉献又有什么价值呢?”随后又有其他的同学附和这一观点,“对啊,为什么奉献就必须是默默的呢?为什么做人就不能讲体面呢?”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首先需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发现和阅读感受,但是尊重不等于全盘接受,而是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教师在表扬学生的同时,也需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每个人都希望他人记住自己的奉献行为,那么这种行为就不能称作是奉献,只能称作是索取。一个只有索取的社会,是没有正能量的,更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一个只知道利己、不知道利人的人,一个只知索取、不知奉献的人,同样是无法在社会立足的。只有成为懂得对社会做贡献的人,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在阅读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产生独特的感受。作为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一些多元化的策略指导学生的阅读行为。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还需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
【参考文献】
[1]郭宏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识回归[J].学周刊,2019(33):123.
[2]张艳.浅谈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