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洁
【摘 要】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富于生命力。生命源于自然,创造生活。自然生活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把生活搬进美术课堂,学生才能学得好。本文从泥土 雨露 阳光 养料四个角度,阐述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美术作品源于生活,把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搬进美术课堂,是美术教育的最好方法。小学美术教育应该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塑造和完善学生人格。
一、把“泥土”搬进美术课堂
“泥土”是培养小苗成长的载体,让学生有自由成长的空间,把视频、图片带进课堂,对于美术课来说是美术课堂最好的辅助。
比如《恐龙世界》一课,恐龙早已绝迹,学生对它既喜欢又陌生。提供了可自由发挥想象的创作空间。在课堂中播放恐龙化石的图片,再配上恐龙世界的视频,带着学生进入恐龙世界开阔同学眼界,增加科学知识,培养创作兴趣。孩子创意是无限的,只是缺少激发它的契机,而自然界的一片叶子、一块石子、一汪湖水、一颗稻穗,经过学生的画笔都会成为一幅幅精彩的佳作。大自然的美,到处都是。生活有许多细节,如花坛里小芽从春泥中苏醒,树杈上小鸟迎来了新生命。
二、把“雨露”滴进美术课堂
小苗成长需要雨露的滋润,美术课堂需要生活浇灌。“设计应用”领域有许多源于生活的设计。这些生活中的设计对他们来说最直接的,可触摸的,因此应该把生活融进美术教育教学中去。要知道生活经验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学生只有多与我们生活的五彩缤纷的世界接触,才能有效的拓展视野,这样,学生才能在接受自然美的影响的同时,奠定的艺术美的创造的基础。比如《杯子的设计》一课的教学内容十分贴近生活。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中,我向学生展示各种杯子的设计,让学生对杯子的外形、作用展开探讨,学生能发现杯子中发现巧妙的设计,对人性化的设计进行分析、评述。最后学生的创作也体现了杯子的人性化设计。
在我们生活中也会有许多难忘的事,如:第一次学会骑车的喜悦,和父母郊游时的快乐,将风筝放飞时的成就感,和小伙伴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这些生活片断都可以成为创作的题材。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积累自己感兴趣的生活片段,在课堂上就可以通过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来进行创作,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们摆脱了对着范画临摹的枯燥,所得到的收获也远远超过了课堂中老师所教授的。我们应从学生感知,理解的生活出发,将美术教学回归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收获。
三、把“养料”施进美术课堂
植物要长得高,需要强壮的根系,那就需要施肥助长,美术课堂也需要其他学科的文化帮助成长,比如,美术和音乐就像是一对孪生姐妹,都会把美撒向人的心灵,为人类精神营造一片美丽的天空。音乐的美来自听觉;美术的美来自视觉;当然我们也能将听觉和视觉融为一体,同时为我们的艺术服务,在我们的作品中增添色彩。
在美术课上,我们常说“绘画是凝固的音乐”。平常的音乐我们都是用耳朵来听,但在美术课上,我们就可以说是“画音乐”。这是因为音乐能营造气氛,引起联想,它提供给我们一个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从而获得创作的主题,激情和灵感,我们就可以“画音乐”了。在给学生上《会动的线条》一课时,我播放了舒缓的音乐代表曲线,跳动的音符代表折线,连续的舞曲代表螺旋线,学生在时而优美又时而而激扬的旋律中,对线条就有了更深的领悟。再如:《绘画游戏》中的线条练习时我先组织学生欣赏纯音乐,要求他们跟着旋律,把手中的笔想象成一个舞者,在纸上舞蹈,随着音乐舞蹈,跳跃,把自己对歌曲的感受绘画出来。再运用自己所能联想到的形状、色彩、等美术语言装饰自己的画面,这样,看似枯燥的教学内容就变得像音乐一样充满了活力。
四、把“阳光”撒进美术课堂
任何植物都離不开阳光,正如美术课堂离不开一个和谐良好的氛围。浓郁、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就好像,当我们去医院看病,医院里特有的气味,医生身上的白大褂,器材碰撞的声响和病人脸上的愁容都会让人莫名的产生紧张感。原因很简单,氛围会强烈地刺激人的心理,感染人的情绪,它会使人产生恐惧感,同样,换一种氛围,也可能使人产生想做某件事强烈的欲望和动力。利用这一点,在《过春节》一课中我注意对教学环境的布置,我美术专用教室布置成春节的氛围,在墙上贴上中国结,玻璃上黏上窗花,黑板上写大大的倒福,柜子里摆满各种和春节有关的装饰品。和学生们一起回忆生活,了解不同地区的春节相关知识及习俗,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不仅要追求结果,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除了教会学生知识技能以外,我们还要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美”的兴趣,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以一种积极美好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对待自然。
总之,美术课堂不应该是枯燥古板的。应该让课堂保持充活力,充满生机,让美术的课堂绽放新生命。小学的美术教学,除了描线与涂色,还可以融入其他有趣的形式,它可以做游戏,可以讲故事,可以在音乐中感受喜悦和悲伤。在充满生机的课堂中,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美”的力量,创造美的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红.试论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4).
[2]王雪萍.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探究[J].吉林教育,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