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及其驱动因素

2020-07-04 02:05卫平汤雅茜
改革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

卫平 汤雅茜

摘   要:通过对我国7城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实地调查,运用Logit回归模型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探究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特点。研究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受创新战略、创新投入、创新模式和企业规模的影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创新动力和迈入高端创新层级,应加大研发资金向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技术领域的倾斜力度,加快复合型高素质专利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原始创新,提高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效率,引导激发企业管理层形成高端创新战略意识。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20)06-0136-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着力增强企业高端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水平,已成为我国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攻方向和紧迫任务。这一重大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很好的解决。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近些年来虽有较大提升,但在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瓶颈。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对我国进行封锁围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对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端创新能力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一、相关文献综述

国际经验表明,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主要取决于一国的高端创新能力[1]。在产业层面具备高端创新能力的多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高端创新、攻克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的尖兵和前沿。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且迫切。我们需将探究产业高端技术创新水平的目光转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考量,从而找寻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驱动因素。

关于创新驱动因素的研究既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又是研究难点。以往研究多为科技创新层面的探讨,且方法、手段多样,涉及创新资源投入、技术模式、企业战略、企业规模、政策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我们注意到,有国外学者利用一手调查数据资料分析人才、研发投入等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实际影响,如Souitaris对希腊105家制造业企业进行调研和实证分析,发现研发强度、营销能力、专业人才比例、对员工创新贡献的激励是影响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2]。还有学者从专利角度考量创新产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如Scherer等学者研究认为,R&D投入对专利产出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影响[3-4]。从国内相关研究来看,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科技创新影响因素的关注面相近,但视角多维,结论各异甚至相左。如在宏观政策支持方面,白俊红认为,政府R&D资助是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促进因素[5];李苗苗等则认为财政政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是非线性的[6];黎文靖等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产业政策大多数都不能有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7];吴超鹏等学者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后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对企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积极影响[8]。在企业微观层面上,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是目前创新水平的常用指标,许多学者采用发明专利衡量创新水平[9-12,7],且研究发现发明专利申请量与企业市场价值显著正相关,而非发明专利申请与企业价值无关[7];部分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研发资金和研发人才等研发投入对科技创新具有重要驱动作用[13-16];武柏宇等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R&D人员的质量比R&D人员的数量对专利产出的创新水平影响更大[17];李廉水等则采用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的柯布—道格拉斯形式分析,发现我国创新经费投入对制造业创新能力提高具有驱动作用,但创新人员投入对创新能力存在抑制作用[9];吴献金等学者实证发现R&D人员数量对泛珠三角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效应,但R&D经费投入影响不显著[18]。

此外,有些学者认为,技术创新模式也是影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学术界和政策层面均强调原始创新是提升创新水平的内在动力[19]。林春培等阐述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技术创新模式[20]。周柯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新人员整体水平偏低是我国难以对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的重要原因[16]。国外学者对于影响创新的研究触角还延至了创新主体,如Sternberg等学者经过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国家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21-22]。国内在该领域也有较为深入和拓展性的研究,如周芳利用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微观调研数据对创新驱动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战略因素不仅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动因,而且是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23];李宇、张雁鸣等学者探讨了企业家精神对大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24];等等。

如前所述,科技创新层面驱动因素的学术研究较多且成果颇丰,但聚焦高新技术企业高端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较为少见,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些探讨。为使研究贴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的实际,我们借鉴国外学者调查研究的经验,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运用判断抽样与定额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对7个代表性城市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实地调查,于2016—2018年采集了248家高新技術企业调查问卷的一手数据和36家企业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深度访谈资料。本文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微观角度揭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驱动因素,从而为促进我国技术创新高端化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客观依据和参考意见。

二、理论分析与计量模型

(一)理论分析框架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并描述了“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企业将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加以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并肯定了企业家和企业规模对创新的影响作用。国内外学者在其基础上对企业创新进行了有意的探索,尤其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及其驱动因素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创新理论。借鉴现有相关理论成果并结合笔者的思考,这里认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是指在创新战略的推动下,优化配置企业内外部的创新资源,依据企业自身经济规模形成适合的创新模式,实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样遵循这一逻辑。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可以从四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企业创新战略的导向和驱动。创新战略是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源头和初始条件[25-26,23],是确保企业按计划实施并推进创新活动的战略前提[27-29]。企业家基于战略统筹来分析研判市场信息,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布局创新行动,聚焦核心能力的建设实施创新计划。二是企业基于创新战略导向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在经历要素驱动、资本驱动后,我国进入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这对于创新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大创新资源的质量和投入力度变得更为重要[13-17]。企业的高端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强化知识要素、专利技术和专利人才等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实现,企业的知识储备是增强技术创新活动频率、强度和前沿性的决定性因素。三是适宜的创新模式。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应依据不同的创新资源和创新需求采取不同的创新模式[29-32,16,20],适合企业的创新模式是实现最大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四是企业规模。企业规模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早在熊彼特的“熊彼特假说”中就有所阐述。熊彼特认为,企业规模与创新能力正相关,大企業更能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33]。规模因素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在当代新兴产业大发展时期尤为显著。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驱动机制具体如图1所示。

这里利用我国7城市微观调查数据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合已有文献研究情况,选取创新战略、创新投入、创新模式和规模因素四个维度探析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并加入相关控制变量,具体如表1(下页)所示。

被解释变量。创新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由技术水平所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前瞻性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是当下的重要创新方向。为识别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高低,尤其是企业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高精尖技术和核心技术方面的研发水平,结合现有文献研究以及实地调查情况,这里以发明专利申请情况来评价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专利是国际上衡量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可反映企业的创新努力程度,其中发明专利技术含量高,包含企业核心技术及其相关的重要外围技术,更能体现企业技术原创性程度和企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我国不同区域间的专利数量具有可比性,而发明专利申请情况比授权情况更能反映企业的技术创新积极性。

创新战略因素。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战略高度和方向决定了企业的技术创新高度和持续创新能力。这里主要关注高新技术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等高端技术领域的创新。专利战略包含对高端技术的检索、研发、申请、应用、保护等环节,且专利战略强化了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的系统性、全局性运作,是创新战略的重要体现形式,是我国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主要战略抓手。因此,这里以专利战略来表征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战略,考量企业创新战略对创新能力的实际影响。

创新投入因素。经费投入是技术创新的血液和主要动力来源,研发资金的缺失或滥用会造成创新放缓或停滞,甚至引发“创新危机”。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推动器,技术研发人才是企业提升创新水平的核心人才,技术研发的方向选择决定了企业提升技术水平的难度和前沿性,而研发技术的应用及保护是企业进行技术防御和进攻以及抢占市场的重要环节。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人才应“重质”而非“重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为准确反映高新技术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等高端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情况,这里以专利研发经费投入和专利人才队伍投入来测度企业对高端技术的研发投入情况。其中,专利技术研发和申请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契合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应用及保护的要求。由于经费投入绝对值易受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且各地区和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有较大差异,因而这里利用专利技术研发投入强度相对值表征专利研发经费投入情况,以从事高端技术检索与研发、专利申请、应用及保护各环节的知识产权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专利人才队伍表征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人才投入情况,利用微观数据对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检验。

创新模式因素。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和成效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参考已有文献研究的提法和国家官方的界定[30-32,16,19,20],将技术创新模式因素分为原始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主要考察研究对象当前技术创新的主导模式,暂不考虑几种创新模式结合运用的情形。其中,原始创新模式强调企业不借助任何外部技术进行内部技术研发,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技术突破并推动企业创新的后续环节;模仿创新模式是指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学习再创新的跟随渐进性技术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则是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享资源、取长补短的一种共同创新模式。本文利用微观数据分析不同技术创新模式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规模因素。国内外学者就企业规模对于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吴延兵认为,几乎所有制造业产业中的企业规模对创新强度都具有非线性递增影响[32];王伟光等的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中大企业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34];周亚虹等采用面板数据的Probit模型发现企业规模对研发活动具有促进作用[35];而Sternberg等学者研究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国家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21-22]。结合上述研究情况,本文采用微观数据进行研究检验。

此外,本文加入企业性质作为控制变量。

(二)计量模型

三、变量描述与数据说明

(一)变量选择与说明

本文旨在探析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驱动因素,模型中包括四种类型的解释变量:创新战略因素、创新投入因素、创新模式因素、规模因素和控制变量(见表2,下页)。这里排除了解释力低且无意义的变量,保留了有理论意义的变量,从而保证不会造成估计系数有偏,以致估计效率下降。

(二)数据说明

课题组对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深圳、广州、武汉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企业主要涉及电子、电气机械等相关设备制造业,以及化学、医药制造、软件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行业,涉及高新技术企业高端创新微观调查数据的有效样本量为248个,样本企业基本情况与统计性描述如表3(下页)和表4所示。

四、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本文运用stata12.0软件对企业微观调查数据作实证分析。在进行Logit回归分析之前,首先对所选取的解释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所有解释变量的容忍度均高于0.8,且VIF均约为1.1,表明本文选取的解释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然后,分别使用普通标准误和稳健标准误进行Logit估计,结果表明普通标准误和稳健标准误所得结果非常接近。此外,根据计算模型准确预测的比率所示,本文所采用的Logit二值选择模型拟合情况良好。

基于Logit二值选择模型,本文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驱动因素。表5显示了Logit二值选择模型的回归结果(模型1),揭示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驱动因素,总体来看Logit模型回归结果符合理论预期。为进一步检验和比较各因素对创新能力影响概率的大小,本文进行Logistic估计以汇报几率比(模型2),具体分析如下:

1.创新战略因素

专利战略(X1)对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积极驱动作用,具有创新战略并实施专利战略的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概率是不实施专利战略企业的3.255倍。这表明企业的创新战略能增强企业内部的创新活力,是驱动企业进行高端技术创新的重要内生动力。企业管理者制定的创新战略是把握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方向和重点的决定性因素,抢先的前瞻性战略布局是企业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专利战略布局是体现和实施创新战略的重要途径,能为企业在技术领域上培育并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调查显示78.8%的企业“促进技术创新”是实施专利战略的主要成效,表明企业实施专利战略达到了促进技术创新的目的。实证结果表明,具有创新精神和战略意识的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2.创新投入因素

专利研发经费投入(X2)对创新能力无显著影响,说明我国企业专利技术研发投入并未有效转化为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根据被调查企业所进行的国家权威性技术评审会的科技成果评价鉴定情况来看,调查发现超过70%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层面不具备国际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企业仅为10%左右,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见表6)。同时,研发效率关系着企业技术创新速度,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研发效率高,企业可以通过更少的投入产出更多的技术,从而可以进行专利申请和布局,提高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研发效率低,则难以产生新技术,从而专利产生的动力不足。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实力不强和研发效率不高可能是专利研发经费投入难以有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有效量分别仅占三种专利申请和有效总量的30%左右,技术含量和创新性相对逊色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所占比例远高于发明专利。因此,企业专利研发经费投入对企业创新能力无明显影响,可能是企业没有对国际高端技术研究方向进行深入探索,使得研发投入方向和重点出现偏差,更多的投入被用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非前沿性和非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专利研发,致使企业专利技术总体上创新性和先进性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等高端技术创新水平尚未得到切实提高。

专利人才队伍投入(X3)对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投入专利人才队伍的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概率比没有投入专利人才队伍的企业高135.2%。从事高端技术相关工作的专利人才不只是单一的研发或经营人才,而是在专利检索,技术研发,专利申请、应用、保护等各环节均有贡献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专利人才是企业推进高端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因素。调查发现,35%的企业认为,从对高端技术前期的检索研发工作到后期的应用保护环节,专利人才缺乏皆是推进高端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高素質复合型人才是目前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急需人才,专利人才的投入能够提高企业学习和利用知识的能力,推动企业在高端技术领域上的探索深度和前沿性,有效推进高端技术的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3.创新模式因素

原始创新模式(X4)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提高有显著积极影响,即以原始创新作为主要技术创新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可能性越大,其提高创新能力的概率是不将原始创新作为主要技术创新模式企业的1.916倍,说明原始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动力,对增强创新动能、打破我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困局具有重要作用。调查显示,80%的高新技术企业将原始创新作为主要技术来源,高新技术企业已意识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以原始创新为主要创新模式的企业,着眼于高端技术的原创性发明和创造,其自身的基础研究积累和核心技术的形成将有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模仿创新模式(X5)和合作创新模式(X6)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均无显著作用。相较于原始创新,作为跟随渐进性创新的模仿创新可在较短时间内辨识并吸收关键核心技术[21],合作创新则通过与企业、研究机构、高校进行研发合作实现创新主体优势互补和资源互用,减轻创新资源短缺的负担,两者皆为企业获取重要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便捷途径。相关研究及国际经验表明,“二战”后在有关发达国家的创新路径选择上,起初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缩短了科技创新历史进程,发挥了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育、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并使之日益成为国家创新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专利是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调查发现,仅30%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获取重要技术,其中仅14.3%的企业对引进的外部专利技术进行改进创新,缺乏专利应用资金和人才则是企业专利应用较少的重要原因(见表7)。这说明企业对引进外部专利技术的二次开发重视度和投入不足,再次印证了创新投入的偏失和缺乏阻碍了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创新的推进,影响了企业正确认识自身实力并选择合理技术创新模式的判断,使得外部专利促进企业技术提升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尚未发挥切实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两者对企业创新能力无明显影响,反映出这两种创新模式目前尚未成为技术实力薄弱或资金、资源不足的高新技术企业跨越技术创新障碍的有效突破口,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快速获得创新性技术并缩小与先进企业差距的作用不明显。

4.规模因素

企业规模(X7)对企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企业规模越大越利于提升其创新能力,且大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概率比中小企业高出了57%,符合熊彼特关于大企业更利于创新的观点。调查发现,30%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规模以及知识资产组合能力是推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创新、实施专利战略的门槛因素,本文的实证结果与调查结果相吻合:一方面,可能与大企业研发经费比小企业充足有关,雄厚的资金实力不仅能增强企业技术研发的频率和强度,而且能增强研发失败的创新风险的承受力。大企业基础研究技术实力雄厚且管理规范,更有能力吸引创新人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现状,多数高新技术企业仍分布在中低端生产制造环节,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低端,领先型高新技术企业和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技新术企业为少数大企业;同时,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动力和能力不足,而仅靠少数大企业的创新难以全面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在7城市企业微观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选取驱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四个维度因素,运用Logit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为:创新战略、创新投入、创新模式和企业规模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驱动作用。其中,实施专利战略、加大复合型专利人才投入、以原始创新作为企业主要技术创新模式对高新技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具有显著作用,企业规模越大,提升创新能力的可能性越大。专利研发经费投入和以模仿创新、合作创新为主要创新模式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明显。

为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关键领域的技术实力,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有必要从如下方面着手:

第一,重视企业管理层创新战略意识的培育,以推进企业创新战略、专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管理层注重高端技术创新的战略意识是高新技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源动力,且对企业创新具有战略方向性影响。政府应建立和完善针对企业管理层的创新激励机制,引导、激发他们尽早形成发力高端创新的战略意识,从而助推企业创新战略、专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使企业创新活动得以深入推进、高端创新能力得到切实提升。

第二,优化创新投入结构和创新资源配置,向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技术突破创新领域倾斜。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技术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命门”,因此需着力培育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创新能力。企业需调整创新资源的投入结构,将资金、人才和技术资源切实有效集聚到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具有高端技术创新实力的企业应将原始创新提升到战略高度以形成突破创新的优势与能量。同时,从事高端技术的专利检索、技术研发、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是企业增强科技实力、提升创新能力的人才保障,应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使用,着力建设知识产权业务领域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三,立足自身技术实力合理选择创新模式,加大对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的政策支持。原始创新可以从创新源头推进企业创新的能力提升,但需与企业资质相匹配才能发挥出其优势。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进程中,企业正确认识自身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实力是合理判断和选择企业主要技术创新模式的关键。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是技术实力薄弱、创新资源匮乏的企业突破创新瓶颈、快速获取创新性技术和迈入自主创新的有效技术创新模式。一方面,技术非优势企业应采取模仿创新或合作创新模式推进技术创新,通过观察技术先驱的创新活动,研究开拓者的技术动向,选择成功的创新技术进行模仿创新,或根据自身资源优势选择匹配性较强的创新合作者实施合作创新,使企业节约时间和研发经费并降低风险;另一方面,政府在推动原始创新的同时,可创造条件吸收各界科研力量,鼓励产学研进行合作创新,并推动技术创新的国际合作。

参考文献

[1]余东华,田双.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理[J].改革,2019(3):50-60.

[2]SOUITARIS V. Firm-specific competencies determin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 survey in Greece[J]. R&D Management, 2002, 32(1):61-77.

[3]SCHERER F M. Firm size, market structure, opportunity, and the output of patented invention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5, 55(5):1097-1125.

[4]DEMIREL P, MAZZUCATO M. Does market selection reward innovators? R&D, patents, and growth in the U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J]. London, 2010, (4): 1-32.

[5]白俊紅.中国的政府R&D资助有效吗?——来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1(4):1375-1400.

[6]李苗苗,肖洪钧,傅吉新.财政政策、企业R&D投入与技术创新能力——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4(8):135-144.

[7]黎文靖,郑曼妮.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6(4):60-73.

[8]吴超鹏,唐菂.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6(11):125-139.

[9]李廉水,张芊芊,王常凯.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驱动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5(10):169-176.

[10]刘志东,高洪玮.中国制造业出口对美国企业创新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9(8):174-192.

[11]李义超,徐婷.企业创新与杠杆率动态调整关系实证研究——创新效率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7):87-94.

[12]刘端,陈诗琪,陈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权增发、外部融资依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J] .管理学报,2019(8):1168-1178.

[13]张治河,冯陈澄,李斌.科技投入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4(4):149-160.

[14]郭国峰,温军伟,孙保营.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9):134-143.

[15]粟进,宋正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基于京津4家企业的一项探索性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5):156-163.

[16]周柯,唐娟莉.我国省际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管理,2016(7):24-34.

[17]武柏宇,彭本红,刘军,等.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J].中国科技论坛,2016(8):23-30.

[18]吴献金,史芳.泛珠三角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九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10-12.

[19]李海超,李美葳,陈雪静.高科技产业原始创新驱动因素分析与实现路径设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6):61-65.

[20]林春培,张振刚,田帅.基于企业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模式相互匹配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J].中国科技论坛,2009(9):47-51.

[21]STERNBERG R, ARNDT O. The firm or the region: what determines the innovation behavior of European firms?[J]. Economic Geography, 2001, 77(4): 364-382.

[22]许晖,纪春礼,李季,等.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应对机理研究[J].管理世界,2011(2):142-154.

[23]周芳.T&B模型下创新驱动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7(1):126-128.

[24]李宇,张雁鸣.大企业情境下企业家精神驱动的创新成长导向研究——以苹果公司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1):154-163.

[25]LAWSON B, SAMSON D. Developing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organizations: A dynamic capabilities approac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1,5(3):377-400.

[26]AKMAN G, YILMAZ C. Innovative capability,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market orienta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in turkish software indust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8, 12(1): 69-111.

[27]熊立,曹元坤,占小军,等.双元文化、创新战略与科技企业创业绩效:一个知识流的视角[J].管理工程学报,2020(2):30-39.

[28]張晖.软件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4):183-186.

[29]廖媛红.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框架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6):85-88.

[30]戴园园,梅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J].科研管理,2013(1):2-10.

[31]郭强.自主创新博弈:由政府与企业边界生发[J].改革,2008(2):51-57.

[32]吴延兵.创新的决定因素——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08(2):46-58.

[33]吴延兵.企业规模、市场力量与创新: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07(5):125-138.

[34]王伟光,马胜利,姜博.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中低技术产业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3):70-82.

[35]周亚虹,贺小丹,沈瑶.中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和产出绩效研究[J].经济研究,2012(5):107-119.

Abstract: 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seven c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by using Logit regression model, and explores the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key core technology fields in China.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China is mainly driven by innovation strategy, innovation investment, innovation mode and enterprise scale.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enhance the innovation power and step into the high-end innovation level,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unds to the key core technology and high-end technology fields,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ound high-quality patent talents, enhance the original innovatio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mitation innovation and cooperative innovation, and guide and stimulate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o form a high-end innovation strategic awareness.

Key words: high-tech enterprises; innovation ability;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分析
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分析
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发展SWOT分析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监管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