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母语音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20-07-04 02:46罗朝霞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

【摘 要】重视母语文化的音乐教育,是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在众多的音乐教材中,文章选用关注母语音乐教育的桂教版教材,通过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与研究,阐述如何利用广西本土的音乐艺术文化实施母语音乐教育,以挖掘本土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母语音乐教育;音乐教材;音乐教学

【作者简介】罗朝霞,博白县中学音乐教师,一级教师,现任博白县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匈牙利著名音乐家柯达伊认为,“只有让儿童生活在音乐的母语环境中,才能使儿童深切地感受民族的历史、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情感”。“母语音乐教育”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首次被提出,“通过系统地学习母语音乐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1]。重视母语文化的音乐教育,是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应该是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

实施母语音乐教育,我们选用的是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以下简称“桂教版”),“该套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特别强调了从孩子们熟悉的音乐‘母语出发,也就是说,教材中民间童谣、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以民间音乐为原型改编和创作的音乐作品占有相当的比例。目的是通过最鲜活的民族文化熏陶,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引导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教材选取的许多民族民间音乐实例,不仅音乐动听,歌词优美,形式丰富,同时蕴藏着劳动人民朴实的民俗民风、真挚的情感体验,以及智慧幽默的生活态度。……教材的编写突出了民族特色,强调以民族民间音乐为本,进而开阔学生艺术视野,建立多元文化观”[2]。面对这样的教材特点,如何使用教材,并利用广西本土的音乐艺术文化实施母语音乐教育,自然成为音乐教学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实施母语音乐教育,体验方言之韵律

在匈牙利,柯达伊强调从母语入手并充分根据母语的语调来引入音乐;在中国,杜亚雄强调从母语入手,通过朗读—吟诵—歌唱三个阶段,逐渐完成从母语的语言音调到音乐的过渡。桂教版音乐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上比较突出,例如七年级上册“山风乡韵”版块“山歌好比春江水”單元的学唱曲目《唱歌要用歌问话》。这是一首柳州汉族民歌,歌词运用比兴手法,以“上山砍柴要用刀,出门过河要架桥”引出“唱歌要用歌问话,无歌你就夹尾逃”的主题。比兴手法和歌词多次出现的衬词“棒冬棒”,使歌词表达更加准确生动,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诙谐幽默的情趣。歌曲曲调以桂柳话的音调为基础,显示了浓郁的地方山歌特色和魅力。如果按照一般歌曲跟琴声学唱旋律的教学方法,学生掌握旋律的效率比较低,难以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以地方语言习惯唱出歌曲的特殊风味。此类民歌的教学,不能脱离生活以及当地的方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按照歌曲曲调“问字要音”的特点,引导学生模仿学说桂柳话念歌词,掌握桂柳方言独特的音调特点,并用这种方法来熟悉旋律,唱出歌曲的韵味。事实上,学生都非常乐意学习方言并用方言来演唱歌曲,感受山歌的艺术魅力。

中国地域广阔,民族语言众多,可以说“十里一方言”。广西博白县是客家方言区,即使这样,同是客家方言区的客家方言也会有些许区别。因此抓住各地方言的特点,学唱当地民歌就成功了一半,因为中国的民歌大多与当地方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方言是有韵律的。所以,笔者以《唱歌要用歌问话》作为切入口,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钻研,领会编写意图,挖掘教材内涵,开发了博白本土的客家山歌,并以其作为音乐课程资源的补充。博白客家山歌曲调也具有“问字要音”的特点,它的魅力在于节奏自由,怎么说就怎么唱,衬词和句尾拖腔显示了独特的博白特色,内容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和生活。但以客家方言为母语的学生大部分都不知道客家话还能唱歌,这加深了笔者关于传统客家音乐文化面临逐渐淡化、丢失的紧迫感,故而为这节课设计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以学唱《唱歌要用歌问话》为主,体验桂柳话的韵律美,感受柳州山歌诙谐幽默的情趣,而《博白客家山歌》则作为拓展环节的内容,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进学生对本土客家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第二个方案把两个内容互调,并根据教师的特长以及学情稍做调整。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广西本土的山歌文化,感受山歌的特点,体验方言的韵律美,理解方言和山歌曲调之间的关系,并能对与山歌相关的传统文化感兴趣。表1是第二方案的教学过程。

通过学说客家话,紧扣教学内容,同时完成开声练习。了解客家历史,欣赏图片,激起学生对客家文化和客家人怎样唱歌的兴趣

三、新课教学

欣赏和学唱博白客家山歌,合作探究博白客家山歌特点

1欣赏《讲到唱歌心就开》,发现句尾规律,引导学生聆听比较,探究客家方言和客家山歌的关系

2学唱《高山岭顶有只窝》,学会用客家话念歌词,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怎么说就怎么唱

3提出问题,分小组合作探究博白客家山歌的特点,并请小组代表回答

4总结博白客家山歌特点

1通过聆听、体验客家山歌,发现山歌的句尾规律。并通过聆听比较,探究客家方言和客家山歌的关系

2通过学唱客家山歌,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感受体验博白客家山歌的特点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4加深对博白客家山歌的印象

四、拓展升华

拓展小结,并即兴演唱歌词,布置作业1拓展:范唱柳州山歌《唱歌要用歌问话》,发现桂柳方言与山歌曲调的关系

2布置作业:搜集各地客家山歌和用其他方言演唱的山歌

3升华:根据“问字要音”的特点即兴演唱一句“客家山歌特出名”

4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拓展内容加深了学生对山歌“问字要音”特点的印象,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并即兴演唱“客家山歌特出名”,让学生沉浸在浓浓的客家山歌氛围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传统民歌大多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各个地区的语言、风俗、审美心理和文艺传统等都是影响民歌地方色彩的重要文化因素,加上各地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民歌形式,因此形成了各地民歌独特的审美特征,或朴素直率,或诙谐幽默……只有掌握了民歌的审美特征和民歌的审美情趣,学生才会认同民歌,只有认同、熟悉民歌,才能喜欢、传承民歌。

二、实施母语音乐教育,体验非遗音乐的魅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里提到:“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桂教版音乐教材选取的民族民间音乐有不少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九年级下册“艺苑和声”版块“梨园曲苑竞芬芳”单元中,除了昆曲、京剧、越剧、黄梅戏等,还选取了广西本土的彩调剧。彩调剧起源于广西北部,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用桂柳话演唱,载歌载舞,属于“三小戏”。无独有偶,博白县也有一种“三小戏”——桂南采茶戏,其起源于江西赣南,带着客家人的烙印,在博白生根发芽,与彩调剧有诸多相似之处(见表2)。

教材所選的彩调剧片段来自传统彩调剧《阿三戏公爷》中的一段丑角唱腔《盘花》,在体会丑角唱腔与方言及人物行当的性格特征关系时,教学依然从桂柳方言的特征入手,了解彩调剧鲜明的地方语言特色和旋律,因为方言就是地方戏曲的灵魂所在。通过对彩调剧相关知识的学习,从彩调剧丑角的唱腔、动作以及妆容等,体验模仿学习的乐趣,从而了解彩调剧的特点及审美情趣。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笔者设计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以学习彩调剧为主,桂南采茶戏为辅;第二个方案反之。表3是第一方案的教学过程。

三、拓展小结

(一)分享各自所知道的小戏

(二)简要介绍桂南采茶戏

(三)小结下课

分享各自所知的小戏,再次加深彩调剧“三小戏”特点的印象,关注本土文化,拓宽音乐视野事实上,在学生的生活中,传统民歌、戏曲等传统音乐的比重要小于流行音乐,但并不表示学生不愿意学习,因为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本就来自民间,来自普通大众,有着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审美情趣,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作为广西本土的音乐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学习,用自己热爱家乡音乐的热情和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去感染学生。桂教版音乐教材已经做了很多挖掘和准备,实施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我们有强而有力的支持。抓住本土文化的特点,抓住母语音乐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情趣,让学生接受和喜欢家乡的音乐,八桂大地的音乐魅力一定会在母语音乐教育中完美绽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广西壮族自治区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广西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教学参考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马龙珠)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
高校音乐教学在地方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