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

2020-07-04 02:36陈西曲刘卫华方焯
高教学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

陈西曲 刘卫华 方焯

摘  要:针对高等教育中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出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四个必要方面: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文章一流专业建设的思考可为我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一流本科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9-0024-04

Abstract: Aiming at the specialt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four necessary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the foundation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 the reform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and grass-roots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The thinking of the first-class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 construction

一、概述

我國高等教育中的本科专业教育目前比较突出的矛盾是:相对固化的专业建设与迅猛发展的社会高质量需求之间的矛盾。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包括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和高等院校等都在积极探索专业建设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我国一些大学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进行许多卓有成效的尝试。由于各个高等院校一般都有自己传统的优势学科和强势专业,这些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的改革基本上是集中在传统优势专业建设方面的修补和完善,创新的力度明显不足,专业建设内容有些陈旧且没有革命性的规划。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新兴战略性专业,其出现本身就带有革命性的因素,而且,该专业人才需求日新月异,所以其专业建设方面就应该突破传统专业建设的局限性,应与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创新性需求相适应,具有创新性。

最近,教育部为了推进我国本科专业教育的水平提高、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能力,以建设世界和国内一流专业为目标,提出了1万个国家级和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的建设计划,即“双万计划”,从而引领我国高水平本科专业教育的发展。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05年设立并开始招生,该专业宽口径、厚基础、相关行业对人才的巨大需求等特征作为优势与特色学科专业列入了我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其发展得到了学校的重视和支持。2019年,该专业在取得良好的专业建设基础上,响应教育部的“双万计划”号召,成功地申报并立项为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如何有效地推进传统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模式改革,使之与迅猛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行业需求相适应,是从事该专业教育的高等教育者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本文中,我们结合长期的专业建设经验,针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提出了该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几个必要方面,可以为我国其他兄弟院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借鉴。

二、一流专业建设主要内容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是一个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但主要方面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一流专业建设的基础

一流专业的建设不是空中楼阁,必须要具备坚实的专业教育基础。这一基础应建立在该专业的专业定位、历史沿革和特色优势等主要方面。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的定位是:依托武汉轻工大学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办学定位,根据电子信息行业型和湖北省地域性特征对该专业的应用型创新人才需求,结合本校轻工食品类优势特色学科,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对接国际,培养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促进信息技术科技发展的高素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建成具有电子信息应用背景、较强综合实力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武汉轻工大学是一个以粮食行业科学和技术为特色的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设立并开始招生以来,其发展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由于湖北省委、省政府做出将“两圈一带”战略落实到“十二五”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重大战略部署,将电子信息相关行业作为湖北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该专业的发展也得到湖北省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与扶持,2011年10月被列入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2015年12月又获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该专业在服务行业与地方经济,发展轻工食品、农产品加工与转化相关行业信息技术进步、服务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这些坚实的专业发展基础才是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获批的关键。

三、结束语

本文针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一流专业建设,提出了建设的四个主要方面。我校在本专业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近几年毕业生中,升学率达到22.73%,大部分同学进入985或211高校继续学习,升学质量较高。近三年就业毕业生签约单位以企业为主,其中民营企业占比最高,也有部分学生流向事业单位、机关和部队。签约单位地域主要集中在湖北、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其中留在湖北的毕业生占比最高,符合本专业立足湖北,面向全国,辐射行业的就业定位。2018年本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84%,企业满意度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根据麦可思就业调查数据显示,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在毕业一年后的月平均收入分别为5650元、 5445元和5932元,同期非211高校本科生月平均薪酬水平为4180元、4681元和5145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学生教育的质量说明我校本专业建设的思路是成功的。

当然,高等教育专业建设的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提出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一流专业建设几个方面也应该随着社会行业需求的发展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在以后的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围绕本文介绍的四个方面,进一步采取几个主要举措:1. 进一步完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本专业教学管理及实际的课堂和实践教学经验,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成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清楚、课程体系特色鲜明、实践实验条件优越、学生创新能力强、就业优势明显的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品牌专业;2. 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建设一支教科研水平高的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3. 建设校企共建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在已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校企联合,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4. 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校企联合共同制订教学团队选拔方法和规则,校企联合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运行办法和制度,校企联合共同完善人才培养计划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估办法。具体的建设思路和成效我们将另文发表。

参考文献:

[1]陳西曲,黄海林,文国知,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高教学刊,2015(24):200-201.

[2]黄海林,刘卫华,方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19(98):51-56.

[3]王秀琴,邱建华,丁建宁,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0):70-71.

[4]唐朝京,毛钧杰,杜光远,等.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与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75-77.

[5]周远明,梅菲,刘凌云,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人才培养改革,2013(287):31-32.

[6]李敏君,赵祥敏,张伟,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与设计[J].前沿,2014(3):127-128.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引企进校实施项目教学新载体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