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蘑菇成就大产业

2020-07-04 02:37张延伟
资源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禹州市菌棒工作队

张延伟

“你看,俺村的香菇大棚里现在有12万袋产菇的菌棒,另外还有30多万袋菌棒将分期分批培育完成并上架,香菇盛产期可持续到冬季,每袋菌棒纯利润按8元计算,就是300多万元的收入。这多亏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村工作队的鼎力支持!”近日,禹州市磨街乡常门村党支部书记王俭掰着指头和笔者算起了细账,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常门村原属省定贫困村,位于禹州市西部山区,辖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全村260户1046口人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3户693人,贫困发生率66.15%。

2015年7月,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常门村结为帮扶“对子”,并向常门村派驻了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他们在深入农户座谈调研,和村“两委”班子一起理思路、定措施,因地制宜选择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当驻村工作队员了解到前几年村里曾有个别群众尝试过蘑菇栽培,但受交通不便、销路不畅等因素影响以失败而告终的情况后,随即着手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与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反复讨论后达成共识,决定发展食用菌栽培来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驻村工作队多方协调,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到村里为群众传授食用菌栽培技术;队员们身体力行、带头开展义务劳动,平整村里的工矿废弃地,動员村“两委”成员集资购买建大棚的原材料……先后在平整后的废弃地上建起9座蘑菇大棚。

蘑菇收获了,驻村工作队又当起了义务“代言人”,通过微信建立“爱心蘑菇群”,千方百计加强与城区各超市及饮食行业的联系,竭力动员同事和亲朋好友购买或在工作之余帮助村民销售蘑菇,使常门蘑菇很快打开了销路,每天采摘的蘑菇供不应求,极大地调动起村民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驻村工作队在帮助销售蘑菇的过程中广泛征求顾客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市场需求引导村民适时调整蘑菇品种,主打“常门香菇”品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截至目前,全村已建设香菇大棚52个,同时利用政府扶持资金建起1个香菇菌袋加工厂,实现了菌棒的自给自足,菌种成本降低了一半,蘑菇品质和产量大大提升;随后又建起大小2个冷藏库,解决了香菇销售淡、旺季的难题,拉长了产业链条。驻村工作队倡导村里成立了许昌常门蘑菇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方式,直接带动23户76名群众脱贫,另外吸收本村和邻村62名贫困群众务工,每户月均增收1800元以上。在驻村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常门村已和某大型超市初步达成了香菇产品供销合作意向,市场前景广阔……

驻村工作队还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多方为常门村争取基础设施项目和专项资金,先后铺设混凝土道路4.2千米,建设人畜饮水工程1座,彻底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行路难”“吃水难”问题;新增200KV变压器一台,实现了户户通有线电视,接通了宽带网络,建成了占地1500平方米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完成文体活动设施;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定期邀请专家进村讲授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焊工、家政服务工130余名,增强群众的脱贫致富本领;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光伏发电及专项扶贫资金入股分红项目,积极推荐公益岗位就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扶贫解困措施,使该村的贫困发生率从66.15%降至0.09%,全村1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除1户1人因残享受低保外,其余162户全部脱贫,常门村也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作者单位: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猜你喜欢
禹州市菌棒工作队
禹州市夏都中心学校表彰优秀学生
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策略分析
石湖林场香菇种植户(新韵)
浅析陇西香菇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提升禹州市中药材产业的竞争力研究
扶贫工作队
禹州市瓷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中办国办:根据贫困村实际需求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