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新時代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标准化建设,是确保高校大学生入党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立足陕西高校的实际情况,从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建议从构建严格的入党政治考评体系,建立完善党员发展体制机制,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创新思政课的教育模式等方面着手,进一步规范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流程和标准,提高高校党员队伍质量。
关键词:学生党员;党员发展;标准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高校各级党委要牢牢把握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推进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切实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从源头上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员发展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党员发展的工作程序和纪律,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已经有了较大改善,由注重数量转化为提高质量。据数据统计:“高校学生党员数量已由2012年的290.5万名下降到180.5万名,每年发展数额基本稳定在200万名。”[1]然而,在些关键环节和重要细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少数学生存在功利化的入党动机
高校作为各种思想、声音交汇的最前沿,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当前随着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意识形态、思想文化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交流、交融和交锋。同时,由于内容良莠不齐,一些错误思想、有害信息的传播,极易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产生负面影响,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选择,使得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日益趋向多元化与复杂化。一些入党积极分子及学生党员在入党动机上表现出了强烈的目的性和功利性,一些学生把入党看成是一种“有面子”的事情,甚至可以借此身份为自己在各类评奖评优“搭便车”,把入党作为增加自己竞争力的手段。
(二)党员发展标准不够规范
在当前的一些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标准比较单一,没有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导致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出现了认定党员标准过于简单武断,出现了不规范发展党员的现象。如:一些高校过渡强调“能人”的旧思维,即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入党的唯一标准,没有从政治标准、道德品行、群众认可等多方面进行衡量。同时,据部分学生反映,自身所在的高校对学生入党的条件特别“苛刻”,要求学生申请入党的前提必须是班干部或者是学生会干部,虽然自己一直想入党,但是考虑到自己不够资格,就无法申请。这些现象也充分说明了当前高校在发展党员的工作中,过渡强调一方面的标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党员发展工作。
(三)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缺乏实效性和长效性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高校存在“重发展轻培养”的现象。即在确定发展对象前做了大量的工作,能够严把选人标准,突出培养和考察,然而在学生党员入党后的继续教育上没有下足功夫,在后期的培养教育过程中缺乏考核和监督。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有待提升,不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政治的敏锐性和鉴别力也不够强,特别是在对国内外爆发大事件的看法或观点上,学生们思维相对比较局限,认识较为肤浅,这就导致学生思想上容易懈怠和行动上易错位。同时,一些高校对学生支部建设不够重视,组织生活形式也比较单一,学生党员很难建立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认识。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党建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基层组织建设机构不全、专职人员缺乏是困扰高校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据调查发言,在部分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中,一般都是各学院辅导员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由于工作经验和阅历不足,队伍流动性大,这直接导致学生党建工作的各项制度要求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2]特别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由于人员经费、机构编制、考评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大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工作难以依托,无法有效开展。同时,部分高校的基层组织存在名存实亡的现象,虽然各个学院都有成立学生党支部,但是组织活动开展不够正常,一些支部委员忙于学院各项的具体事务,在党建工作上存在忙起来不要的情况,这使得不少基层组织效率低下,执行不力,加之活动经费缺乏,活动难以开展。
(二)教育方式方法创新不够
一些高校在学生入党的启蒙教育下得功夫不够,这直接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创新不足。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中,一方面是教学内容上注重理论讲授,跟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中联系不够,导致学生只能去靠读书背书,来进行记忆,在理解上一知半解,一些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只要及格就可以,也注重联系实际思考,更不用谈理论指导实践。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思想教育重视不够。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呈现出缺乏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尊崇,反而对非主流的文化充满好奇与兴趣现象。在此基础上,由于网络信息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国内外反动势力利用隐蔽的渗透手段,对年轻学者、学生进行变相洗脑,灌输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这种渗透避开了敏感的政治字眼不易察觉,危害性极大,这对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高校学生有着极强的迷惑性。”
(三)高校党员发展运行的机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一是党员发展规划不合理。不少学校在发展大学生党员时,往往侧重优先发展高年级学生党员,认为高年级的学生面临就业压力,为了让学生快速找到工作,提高学院的就业率,出现了突击入党的现象。二是考察制度有待完善。一些高校在入党积极分子考察上,习惯用容易量化的指标进行考察,简单的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认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拿学生成绩衡量是公平的,不存在质疑的现象,导致没有深入细致地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和目的动机。同时,在入党审查和考察等环节上,大部分都是依靠学生党员干部或者是班干部进行考察,由于学生在此项工作上的专业能力不足,在关键环节上把关不够严,只是简单的让大家开个会,没有对自己同学进行客观的评价,使得考察过程流于形式。
三、新时代推进高校党员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构建严格的入党政治考评体系
政治标准是发展学生党员的首要标准,因此为了保证大学生党员质量,选出政治上的“明白人”,“必须要探索建立一套标准科学、内容完备、可操作性强的大学生党员发展政治标准考评体系。”[4]要着重结合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大学生的政治理想信念、政治立场观点、政治觉悟品德、政治追求作风和责任纪律意识等五方面出发,建立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入党积极分子政治评价体系。将政治意识强,理想信念坚定,能坚守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具有清醒的政治觉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党忠诚的学生选出来,把好积极分子的“入口关”。
(二)建立完善党员发展体制机制
一是在大学生党员的考察评价中,要建立长期考察的体制机制,重点瞄准大学生在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转正的各个阶段的思想情况和现实表现。二是要建立科学培养体系。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统筹谋划布局,解决好低年级不发展或者个别发展,高年级成批发展的现象,优化学生党员的年级结构,可以立足在低年级中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抓好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秉承“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三是主动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确定考核重点,如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考核学习情况,确保学生把学习根基扎牢扎实,对高年级学生重点考核社会实践锻炼情况,如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的表现等,锻炼好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一是要将高校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纳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布局中,从高点站位,科学谋划,落实好校党委领导,院党委负责的培养制度,讲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融入到学校管理的各项体制机制中。二是要加强培训力度。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要针对当前师生反映强烈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实效。同时,要鼓励师生去国内示范点学习经验和方式方法,把好的人才、好的做法引进来,提高党建工作质量。三是要完善严管和厚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突出好党建的建设的规范和标准,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做好规定动作,提升党建标准化建设的力度,对不能认真履职的进行严肃处理。
(四)创新思政课的教育模式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阵地,要用好思政课的有力武器,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的引导下,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是要创新授课内容,要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推进形势政策和党的创新理论相互融合的授课内容,增强学生对政治的敏锐性和鉴别力。二是要创新载体。利用好学校的宣传平台以及微信、QQ等即时通讯技术平台,录制思政教育微课堂,做到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两手抓,两促进。三是要把握好学生个性。要圍绕“谁来讲、给谁讲、讲什么”的主线,突出好学生的主题地位,进一步完善好学生评价的体系,根据学生所需,及时调整授课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兴趣,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2012-2018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EB/OL].2012-2018.
[2]李琰.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路径研究[J].法治与社会,2019: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