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是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又一更高要求,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素养教育是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作为数学教师就更应该在教学时有这方面意识,本文中笔者就核心素养与分数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对小学数学这方面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分数 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150-02
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小学的分数教学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分数,在小学数学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同时还拥有不同分数单位,不同的进制等特征。在三年级分数学生要进行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在五年级又要进行分数的意义教学,我们该如何把握两次教学的目标,培养良好数学抽象和推理能力,建立分数模型。下面是笔者的一些思考。
一、继承除法,强调直观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京版教材在三年级下册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里,虽然更加突出分数产生的价值,但同样我们可以看出分数与除法的继承关系。在除法意义中,有平均分与包含除两个层面, 既倍数关系与份数关系模型。其中平均分更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在三年级学生心中,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问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应该用除法已经成为学生的学习经验。在这里虽然还没有涉及到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学习,但是我们可以适当的进行衔接,这对以后学习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分数的意义都会有所帮助。
具体在教学中,最开始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说出计算整数除法的过程,逐步过渡到1除以一个整数,这时教师在引出分数,再进行分数认识的教学,为孩子将来学习做好铺垫。
另外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希望大家注意几点:
1.直观教学,给学生大量的图形帮助学生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的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2.强调平均分,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基础,给学生建立正确的分数模型。
3.强调分数各部分的意义,与平均分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对应关系。
4.学习分数的范围应该是分母小于10的真分数。
同时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量与率的区分在三年级不是教学的重点,但是前面的学习更加注重分数作为量的属性,而后的教学则有从量过渡到率,并且有一定的渗透群体单位“1”的含义,同时开始渗透分数单位。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要求,对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能力都会有所帮助。
二、扩充整体,注意关系
到了五年级,我们开始学习分数的意义,在京版教材的设计中,这一块要更多的考虑分的整体也就是单位“1”的范围发生了变化,由三年级的一个物体,逐渐扩充为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在这时,对单位“1的”这个“标准”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应给出明确的分数意义: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和几份的数叫作分数。在这时分数的教学中,量的属性和率的属性进行区分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逐步抽象的方式,渐渐淡化分的整体,体会只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接下来就是分数单位的教学,我們可以依据教材中通过纸条长度的探究进行逆向思考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分数单位的意义,同时在分数单位的教学中我们还应该和整数的单位进行对比。突出分数无固定单位,进制不统一的特点。通过辨析,学生对分数的建模逐渐完成,达成了核心素养的要求。
在接下来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和分数的分类教学中,由于三年级已经做了是分数与除法相关联的铺垫,学生应该可以很顺利的理解。但是这时会出现假分数,所以借助直观进行直观想象依旧是学习的主要方式。与此同时,教师既要强调分数与除法存在密切关系,也要强调二者的区别,因为此时区别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除法和分数的不同,也会为六年级“比的意义”教学提供很好的知识基础。总体来讲我们要让学生明白:
1.除法更侧重计算,注重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2.分数更侧重关系,既可以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可以是表示的量与标准量的关系。
综上所述,可以对三年级分数的认识和五年级分数的意义进行一些归纳:三年级教学分数初步认识时,应该更侧重分数从除法而来,更加强调平均分,分的整体是一个物体,而且可以对分数的群体单位“1”以及分数单位做适当的渗透;到了五年级,首先,我们要注意单位“1”范围的扩大,也就是群体单位“1”的教学,其次,分数单位以及与分数单位相关的不固定进制关系同样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接下来,我们还要注重分数与除法关系,与比的关系与区别,这样就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区分和对比。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我们每一节数学课当中,分数教学在小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准确的把握教材,针对自己的学情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逐步进行推理想象,建立模型,学生的核心素养会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作者简介:
许博(1982.10-),男,汉族,北京人,北京市史家小学通州分校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