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践活动是连接德育素养的通道,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它使人成为一个文明的、有教养和健全人格的人,实践活动是优良品德的形成的源泉,而品德修养是一个人“灵魂”的外化。百行德为先,少年儿童是人生优良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基础教育阶段的正向教育不能错过。这一阶段获得的道德素养会融入人的血液、神经,成为人的精神的一部分。不能让德育素养的提升淹没在做不完的试题之中,要找到德育形成卡点和生长点,让德育素养认祖归宗,德育只有根植于实践活动之中,就找到了它的家园。通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人才观,赋予德育新的时代内涵。
【关键词】道德素养 实践活动 时代内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核心素养下培养初中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1110。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062-02
道德素养是指沉淀在人身上,对人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有价值的品格,是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大问题,是一个人精神层面的“DNA”。实践活动是连接德育素养的通道,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优良道德品质衡量的标准,它使人成为一个文明的、有教养和健全人格的人。实践活动能创造价值财富,能谋幸福,也能浸润心灵。“做”才能成人,使漂泊无根的心灵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少年儿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担负着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道德”是成人之道,在实践活动中领悟、体验道德素养生成过程,让道德核心素养落地,值得从以下几点思考:
1.课外阅读与多种活动相结合
根据个人兴趣,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教室、楼道书柜中的存放的各种书籍,进行广泛而深度的课外实践阅读,吸收优秀文化成果,培养学生爱知识爱科学的思想,厚植精神营养。
课外根据学生的特长,也可以利用寒暑假,举行音乐、舞蹈、绘画、书法、乒乓球、足球、羽毛球、象棋、围棋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获得成长体验,生成德育素养。
只有把道德品质教育渗透到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挖掘出学生的特长和禀赋,获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德育素养自然而然的会生成。培养优良品质,非一朝一夕之功,需长期精雕细刻,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越早,教育效果就越好,如果认为年纪小,反而会错失良机。
2.自我服务与公益服务相结合
自我服务是人的關键能力所在,一切实践活动都起始于自我服务,任何人将来不管从事哪一种工作,自我服务都将是他的义务,好习惯一旦养成,人就变得勤快起来。
自我服务的实践活动,如:照料自己的生活,铺床褶被,打扫房间,清扫庭院,洗衣服,缝补鞋袜,做饭等家务劳动,这些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勤劳俭朴,热爱生活,表里如一的优良品质,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技能和独立生活的关键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凡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就非常关心社会利益的孩子,都会养成一种义务感和荣誉感”。
各种公益活动,如:制作板报,维修课桌凳、门窗、打扫卫生,抹桌子,插黑板,整修校园绿化带,植树造林,协助老师执勤,巡查班级纪律,清洁校园周边张贴的小广告,捡拾绿化带中的垃圾袋等。这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公共事业的服务思想,不计报酬的劳动态度有重要作用,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最高尚的美德,是用自己的劳动为社会服务。
体力活动既可以促进学生的肌肉关节发育,使身体强壮起来,也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责任心。学生在手脑并用中,自然会改造主观世界。
3.人文素养与科创活动相结合
实践活动建立在学生自觉、自愿、自动的基础上,才会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使道德素养持续成长。
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展览馆等育人场所,睹物思情,见贤思齐。在全媒体时代的今天,组织观看有道德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激发他们崇德向善,从中汲取德育元素。
结合各地举办的科创大赛和文艺活动,制作各种航空、航海模型,雕刻,剪纸手工艺术,采集制作植物标本,进行有关理、化、生自然科学操作实验。演讲,诗歌朗诵,乐器演奏,摄影等艺术活动的实践。
这些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灵活多样,内容形式限制少,伸缩有余,学生在完全放松,自由的活动中,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智慧,更大范围内学习、体验、领会社会道德内涵。
4.地域优势与特色文化相结合
农村有的学校依山傍水,青山绿水,培养德育素养最接地气。利用春夏景色优美的季节,组织学生春游,采摘一些野菜,自己动手做饭,既培养了集体观念,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回归大自然,享受自然之美,通过如画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美景,以境陶情。
城区学校利用当地传统精美的雕塑建筑文化、历史名人、英模、道德模范事迹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也可以组织学生打扫社区公共卫生,给社区孤寡老人的生活提供帮助,看望生病的同学,对家庭困难的同学伸手援助,从中感知助人为乐的幸福。
实践活动拓展了道德体验领域,营造了自由、生动的育人环境,优化道德生态,让道德生命理性成长。
5.预判风险与安全防护相结合
为了保证实践活动安全,要周密计划,精心组织,严格管理,讲求实效,克服无效的活动,预先估计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实践活动要力所能及,无危险,无毒害,不组织有损健康的实践活动。
校外要有老师带领,妥善统筹安排,实践活动后要及时总结,把安全方面作为总结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养成在实践活动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实践活动不易过难,不易过于频繁,要劳逸结合,时间分配合理,不影响休息。
实践活动多在户外进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更充分,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十分有利,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践活动是优良品德的形成的源泉,而品德修养是一个人“灵魂”的外化,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是极其复杂的,要不断实践和探索,总结经验,寻找规律。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改变“分数唯一”的质量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人才观,赋予德育新的时代内涵。
百行德为先,少年儿童是人生优良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基础教育阶段的正向教育不能错过。这一阶段获得的道德素养会融入人的血液、神经,成为人的精神的一部分。品德的培养不能缺少良好的环境条件,不能让德育素养的提升淹没在做不完的试题之中。要扩大道德素养正向敏感区,找到德育形成卡点和生长点,让德育素养认祖归宗,德育只有根植于实践活动之中,就找到了它的家园。只有厚植德育幼苗生长的土壤环境,它才能茁壮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06.
[2]窦桂梅.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
[3]鲁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J].上海: 教育研究,2007.11.
[4]李镇西.用一生时间去追寻那个让自己吃惊的“我”[J]. 北京:中国德育,2019.11.
作者简介:
陈来成(1971.10-),男,汉族,中学一级教师,甘肃省庄浪县第三中学教师,研究方向:班主任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