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菲
摘 要: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公立医院是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保证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提高新时期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也应注意到,我国公立医院在进入新时期以后,也面临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竞争程度不断充分而导致的盈利能力下降等方面的问题。面对经营困境,加强内部控制应当是公立医院的合理选择,因为内部控制通过职责分离等途径可以很好地实现成本管控、风险识别等功能,对于增进公立医院的竞争优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信息化作为信息处理的新手段,本文的核心内容在于探讨如何将信息化技术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相结合。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
一、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作用
信息化技术作为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其由于具有强大的信息搜集、存储与分析能力已经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但对于我国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而言,其信息化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但是,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中又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效率
内部控制体系具有内在的严密性,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内部控制流程的高度复杂性,传统意义上主要依赖人工控制的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效率偏低,而且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内部控制机制的失效,因此,从提高内部控制效率的角度来讲,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将信息化技术内嵌入内部控制体系,利用信息化技术强大的信息捕捉以及信息交换功能,将为内部控制人员提供及时的信息,这对于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具有重要价值。
2.有利于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既包括横向的组成部分,也包括纵向的组成部分,其中的纵向组成部分是指信息流在组织上下层级之间的流动,即下级产生的内部控制信息要及时向上级报告,上级要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及时反馈,这样是比较合理的内部控制纵向体系。但我国公立医院内部层级比较复杂,如果单纯依靠人工方式传递信息,经过层层的信息筛选行为,很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的问题,这容易导致上级无法真实掌握下级单位面临的风险,同时下级单位可能也无法及时寻求上级的解决方案的指导,长此以往,内部控制将会失效。而信息化技术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及时性以及加密功能,克服了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这对于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具有积极影响。
二、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途径
我国的公立医院是事业单位性质,这就决定了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目标具有多重性的特点,即除了要考虑经济效益之外,可能还要兼顾社会责任等问题。经营目标的多样性导致了医院领导层管理目标的多元性,在多重目标的相互作用下,很容易出现管理方面的疏漏,从而导致资产不正常流失、成本异常增高等控制问题。学术界普遍认同,加强内部控制是有效应对管理控制偏差的途径,但公立医院涉及众多科室、众多业务,如此复杂的控制现状,需要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本部分将重点内容定位于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
1.推动信息化技术与内部控制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同样影响到我国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现状,表现之一就是我国的公立医院普遍引进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比如,我国很多公立医院普遍借助HIS、OA、LIS等系统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但很多公立医院在内部控制领域,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水平还有待改善,甚至有学者认为,很多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内部信息系统中的“孤岛”。公立医院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是与内部控制体系的特征以及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现状密切相关的。一方面,内部控制如果试图发挥作用,必须要与公立医院的业务管理紧密结合,但严密的内部控制所对应的复杂体系,使得信息化技术的运用难免出现漏洞;另一方面,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状况十分复杂,存在很多看似不重要但对内部控制建设有直接影響的活动,这也增加了公立医院比较全面地运用信息化技术的难度。
但是鉴于信息化技术与内部控制深度融合对于公立医院发展的重要性,笔者提出如下具有实践价值的建议。首先,深入了解公立医院的业务范围。前已述及,公立医院的业务具有内在复杂性,而且存在很多与社会责任承担等方面相关的隐性业务。信息化技术与内部控制的结合,都要建立在具体的业务活动基础之上,否则只会导致内部控制体系流于形式。加之市场环境的变化,公立医院很多业务活动也发生了变动,因此,公立医院的领导层应当会同财务、内部审计等相关部门,对于公立医院所涉及的业务活动进行细致摸排,对本医院的业务范围进行比较明确的界定,从而为信息化技术与内部控制的深度融合创造基础性条件。第二,提高公立医院信息共享能力。信息化技术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信息的自由流动,但我国公立医院的科室之间普遍存在着“信息壁垒”问题。具体而言,公立医院不同科室之间的业务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导致科室之间的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都是针对本部门的需求建立的,独立性较强,但信息端口的整合度不高,这不利于医院领导层的宏观管控,也对内部控制体系化建设造成了阻碍。因此,公立医院要推动信息共享化进程,从而推动信息化技术与内部控制的深度融合。
2.推动内部控制流程体系化
信息化技术对于内部控制建设最大的辅助作用在于及时识别并报告主要业务风险点的风险水平,以此作为管理层风险分析与风险预测的基础。也就是说,信息化技术与内部控制融合要依托于比较明确的风险点,针对影响较大的风险点强化信息化技术建设,作为内部控制的辅助。但现实情况的困境在于,我国很多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不是体系化、整体化的,而是不同科室、不同部门根据自身需要以及报送要求建立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对于信息化技术的运用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即使在内部控制流程中运用了信息化技术,该技术所反映的风险也不是公立医院整体风险,而是某科室、某部门的风险,这对于发挥内部控制的宏观作用具有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推动内部控制流程的体系化建设。
第一,整合现有的内部控制流程。既然公立医院内部的部门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内部控制流程,公立医院领导层可以通过建立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信息化端口的方式,将部门之间的内部控制流程纳入统一的体系框架,通过信息化技术对内部控制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二,对潜在风险点进行识别。为了进一步推动内部控制流程的体系化建设,公立医院有必要重新对潜在的风险点进行识别,因为在内部控制体系化不强的时期,风险点都是根据部门需要设置的,某些风险点对于某部门而言可能很重要,但对于医院总体风险影响不大,反之亦然。对风险点的识别不仅包括在内部控制流程图中标出潜在风险点,更重要的在于描述潜在风险的重要性及其应对方法,这对于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化建设,并将信息化技术与内部控制结合具有促进作用。
3.推动信息化技术与控制活动融合
当前,我国公立医院普遍建立了比较成熟的控制活动制度,最为典型的就是职责分离制度,比如现金出纳与现金审核以及入账等职能不能由同一人完成。并且,很多公立医院在完成控制活动的过程中,也十分注重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但控制活动的内容涉及公立医院业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如果信息化技术建设进程难以跟进,也很容易出现信息化网络的漏洞。
针对这一潜在问题,笔者建议公立医院领导层采取如下可能的措施。其一是對控制活动进行分类管理。前文已经述及,公立医院的控制活动涉及内容众多,如果不对其按照某些标准进行合理区分,而是一味地将控制活动都赋予比较复杂严密的信息化技术,其要求的信息化与内部控制建设的成本将会十分高昂,对于财力比较有限的中小型公立医院将变得比较困难。因此,要对控制活动进行分类管理,因为存在某些控制活动,即使存在一定控制偏差,对于公立医院总体的经营管理活动不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对于这类控制活动,可以适当采用相对简化的信息化技术,甚至是人工控制与信息化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公立医院更加合理地推动信息化技术与控制活动的融合。其二是建立信息化数据库。信息化数据库的建立对于推动信息化技术与控制活动的结合十分必要,原因在于通过将日常控制活动的信息,特别是控制活动出现偏差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的相关信息录入数据库,有利于为日后的控制活动提供基础的数据资料,有利于提高信息化技术运行的一惯性和连续性。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信息化技术内部控制的效率,也有利于降低信息化技术辅助控制活动的成本。
三、结语
完善的内部控制对于公立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但公立医院内部业务流程以及管理层级的复杂性,使得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技术对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价值,一方面在于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另一方面在于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更为重要的是,本文结合以往研究,探讨了公立医院如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内部控制,其一在于推动信息化技术与内部控制深度融合;其二在于推动内部控制流程体系化;其三在于推动信息化技术与控制活动融合。这些建议对于公立医院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相比于之前的研究,本文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将信息化技术与内部控制在同一框架下进行讨论,在分析公立医院在运用内部控制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借助信息化技术增强其内部控制能力的思想,从而深化了本文的研究主题。
参考文献
1.杨梦珂,皮佳明.信息化环境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8).
2.李莉.信息化管理条件下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财会学习,2019(18).(责任编辑: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