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课程之力 促内涵发展 助共同成长

2020-07-04 03:32陈刚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

[摘 要]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必须由课程来支撑。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也需要依靠课程,课程是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以及茁壮成长的土壤。为了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生发展的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我们整合学校资源,认真做好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研究,使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历“活动课程化,课程主题化,主题系列化”的发展过程,构建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让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色教学中得到提升。

[关键词]课程;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核心素养;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2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1-0084-03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必须由课程来支撑。设置什么样的课程,直接决定了教育的方向和价值,决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不改造和重构我们的课程,如何能够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各类劳动者和高端人才?另一方面,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也需要依靠课程,课程是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以及茁壮成长的土壤。《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出炉后,在学校层面上,核心素养仍然过于“上位”,而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完成课程设计,是促使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凸显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功能和作用。为了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生发展的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我们整合学校资源,认真做好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研究。

一、顶层设计,完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1.传承与丰富,基于核心素养提炼已有课程价值

我校一直以“萨达德育之星”“小酷智育之星”“海能体育之星”“香羽美育之星”“精卫劳育之星”五个校园吉祥物为代言,致力于培养具有“体魄强健,人格健全,才智多元,持续发展”的五星龙族少年。在对学生素养进行校本化表达的过程中,通过学校愿景、校长思想、教师引领、家长期望、社会需求等方面碰撞,学校用“健美”“崇善”“尚学”“求真”“创新”五个关键词概括出本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

结合学校“五星”素养重新审视学校原开发的三类综合校本课程,发现了它们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独特价值与作用。《爱的故事》构建以关爱、责任、尊重、敬畏为核心的爱的教育,培养学生崇善向德。《童心雕龙》教会学生用心思考,用情审美,外练写作技巧,内化人文素养,不断激发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情感、内容和写作技能的整体提升。《体育游戏》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运动,达到掌握动作技能、增进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因此,我们将这三类校本课程吸收进来,纳入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2.践行与超越,围绕办学理念架构特色课程体系

秉承“同真教育”办学理念,我们聚焦“素质”与“质量”,发力供给侧改革,要开足过去轻视的德育类课程、实践类课程、校外教育等课程,要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改革,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新进行顶层设计。学校按照学生的认知层面、行为层面,结合德育教育、活动课程,提出了“五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构想,以“塑造核心素养,打造办学特色”为课程目标,让课程成为核心素养落地的途径,让课程成为“多元文化下的情智教育”实施的载体。五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据我校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从目标与内容入手,划分为“向上、向美、向真、向善、向新”五大课程领域,在师生的共同学习、共同探究中,让学生寻获“真”知,涵育“真”情,实现“真”行。

我们积极构建适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着力呈现出五个基本特点。一是可行性,课程体系的构建要贴近实际,接地气,适合学生;二是整合性,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学科素养的整合提升,学科统整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三是选择性,加强课程结构的分层、分类、综合以及特需的设计;四是包容性,课程的设计务必适合每一类学生,甚至每一个学生,包容不同的性格、不同基础、不同发展方向以及不同特质的学生;五是生长性,“让课程自由呼吸”方可保证课程不断生成、生长,持续性发展,呈现出不断向上的张力、活力。

二、实践调整,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

1.礼仪课程进课堂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孔子提出“不学礼无以立”强调的就是礼仪之重要,而现如今,中国在西方文化涌入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礼仪被摒弃,礼仪欠缺的问题更加严重。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同时助力武汉文明城市建设的发展,引进儿童礼仪课程,努力打造湖北首家儿童礼仪示范学校。校长陈刚高度重视,他说:“我们需要的不是呼吁礼仪有多重要,我们需要的是踏踏实实推广和实践礼仪,重塑礼仪之邦形象,复兴唐家辉煌。”

学校邀请到中国儿童礼仪委员会的講师团队,和学校教师携手一边创编礼仪校本教材,一边在二年级六个班首先展开礼仪课程实施。教师们将国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完美结合,主要以礼仪游戏、礼仪儿歌、礼仪故事、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形式,并辅以少量讲解,让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想象,看的过程中记忆,做的过程中体会,说的过程中理解。儿童礼仪始终坚持温暖的、友善的、乐趣的、参与的、体验的教学方式,让孩子接受。

你瞧,升旗时,全体学生列队整齐,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所有学生都抬头注视;上课时,孩子们认真听老师讲解,回答问题先举手,发言身体要立正,态度落落大方,声音清晰响亮;课间时,孩子们文明游戏,主动使用礼貌用语;用餐时,孩子彬彬有礼,排队进餐,自觉收拾餐具,不浪费粮食……文明礼仪的风采只有在一言一行中充分体现,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真,这才是唐家人追逐的共同目标。

你听,“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玉不琢  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三字经》。“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称尊长  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弟子规》……在思考和礼仪教育的熏陶下,唐家学生学会了淡然和执着,学会了追逐更高的理想和人生目标。

现在,学校各职能部门正组织学生根据所学的文明礼仪知识,将礼仪、礼节、礼貌、敬人、自律、诚实守信等方面的内容,编排成歌舞、形体操、情景剧等形式的文艺节目,进行文明礼仪展演。礼仪课程让“礼”有根,在儿童阶段进行“培根”教育,将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播撒在孩子的心田,“童蒙养正,幼学礼仪”!在溯源中华礼仪之邦文化的同时,复兴唐小,实现梦想!

2.游戏课程进操场

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体育游戏作为学校体育的内容之一,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占有一定地位,对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掌握动作技能、增进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等,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为此,我校陈刚校长亲自牵头、主编,开发了《体育游戏》校本教材,结合体育社团、阳光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节等资源推进实施。本教材的实施,让我校体育教师能更好地组织体育游戏教学,保证体育课的有效开展,同时对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真正让阳光体育走进校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校还不断归纳、总结体育精神,使它成为学风、班风、教风和校风,使体育起到育德、益智、强志、健体、养性的作用,带动学校工作走上新的台阶。

3.节日课程进家庭

学校根据“小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特色定位,对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索,精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五个富有文化蕴涵的传统节日设计课程,每学期开展一次主题活动,或发动学生查询书籍、网络,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或师生动手营造校园节日氛围,或邀请家长到学校共度节日……一年里,学校以重大节日为时间点,串起了中华传统节日的前世今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更加喜欢传统节日、主动继承传统礼俗。

今年的端午节主题是爱家爱国,学校低年级以了解端午节的具体时间和外在表现形式为主,开展了“巧手迎端午,绘彩蛋”活动;中年级开始初步探索每个节日的文化内涵,以了解每个节日的来历、传统、主要习俗为主,开展了“巧手迎端午,品粽味”活动;高年级要对节日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以搜集节日的经典诗词,文学作品为主,并初步了解和探索现代社会中这个传统节日的习俗与传统的习俗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开展了“巧手迎端午,诵诗文”活动。这种纵向的阶梯式的活动,使学生的认识从易到难,更容易达成目标,也使学校的节日课程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学校还倡导学生们在节日期间与家人一起挂艾草、戴香包、看龙舟赛、包粽子、吃盐蛋……在“小手牵大手”欢度节日的过程中,一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放假的节日,学校为假期进行文化预热,回校后师生分享活动感受;不放假的日子,全校师生、家长代表一起过。每个节日课程,都是一次家校总动员。“我现在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找到了存在感。”杨婉婷轻声细语地说,以前过节,吃的就那几样,说的就那几句话,家长不在乎,自己也觉得很没劲。参加了学校节日微课程后,家里的节日氛围忽然就变浓了。杨婉婷的眼睛亮了起来:“现在我写的春联不但贴在了家门口,还贴到了外婆家。每次去外婆家,外婆都要夸我的字写得漂亮,还跟我预定了今年的春联,说要让他们也沾沾喜气。”

学生、家长的喜欢是学校课程不断深化、优化的最大动力。学校还计划以传统节日为时间轴,连带二十四节气知识普及,结合坚持多年的国学经典诵读,实现把优秀民族文化基因注入孩子生命的长远目标。

4.写作课程进社会

按照统一部署和安排,学校三青鸟艺术文学社团除了根据写作校本教材《童心雕龙》进行每周两次的课内培训,依据龙系列指导用书《四季系列》进行《龙族精卫》《龙族拓印》《龙族天宫》的接龙活动,学校还将他们带进社会,进行写作社会实践:去区政府采访煨汤大赛,感受民俗文化;参加东风本田的实践活动,画汽车,写汽车的想象作文;同月参观赛马俱乐部,感受赛马文化,写作和绘画;参访吉庆街民俗文化活动进行创作,与作家互动,电话和视频采访黑鹤和舒辉波;到东湖参加楚才竞赛会的活动,与知音漫客的老师和楚才专家评委一起交流;参加邮局悦“邮”书香活动,写、画、演,过了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儿童节。

三、精彩绽放,三方共同发展

1.提升素养,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五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努力培养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能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的有素养的一代新人。学生接龙书写的《龙族拓印》长篇小说将在全国知名期刊《作文总动员》上连载,师生合创的节目连续四次登上武汉市六一表彰大会的舞台。武汉市首届“红读杯”新诗文大赛勇夺最佳风采奖,担任评委的播音专家鄢继烈老师对孩子们的表现高度赞誉,他说:“这是我当评委以来参加的活动中最感人、最有特色的一次!學生素质好,有应变能力,节目有相当水平,有完美体现,语言有感染力!”

2.教学相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教学观念得到转变,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自己也在不断提升道德修养,丰富自己的理论修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学校成功培养出了一批教学骨干,参与教育部教材修订,获得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

3.多措并举,获取学校特色发展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师资打造、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学校知名度不断提升。文化引领,构建学校特色化课程体系,使我校课程文化氛围日益浓郁,文化底蕴日益丰厚,这些特色化的课程已经成为我校的一张张文化名片,彰显出我校的办学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评价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学校将不断挖掘新的资源,持续研究并不断扩充课程内容,多举措抓实、抓好课程建设,努力做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学生核心素养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
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研究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优化的具体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