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将民
摘 要:加强路基病害防治,能有效提升公路的稳定性及车辆运行安全性。本文在阐述路基病害影响的同时,分析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形成原因,并针对性地指出路基病害防治策略。期望能有效提升路基施工水平,在消除公路病害的同时,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出行环境。
关键词:路基;病害;形成原因;对策
1 引言
城市化建设背景下,我国公路基础施工项目逐渐增多。在公路建设中,路基施工直接影响着道路整体建设质量,并对后期过往车辆的运行安全具有较大影响。从施工过程来看,当前路基路面建设容易出现路基下沉变形、边坡下滑、路面裂缝、坑槽等诸多病害,直接降低了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质量。基于此,在项目施工中,有必要进行路基病害的有效防控,以此来保证公路整体建设质量。
2 路基病害的影响
路基是公路项目建设的基础,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路基施工往往按照线路位置和一定的技术要求建设。实际施工中,路基不仅要承受土体的自重,而且需要承受过往车辆荷载,此外,自然环境对路基也有深刻影响,这使得路基各部位容易发生缓慢变形,并最终导致自身水平位置、标高发生变化,引起一系列的公路病害。公路病害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随着公路病害的加剧,公路整体性受到影响,同时,其受外力破坏的速度加快,公路结构破坏严重还会降低自身稳定性,继而影响公路通行能力;另一方面,公路病害严重影响了过往车辆的安全性。具体而言,随着公路路基病害的加重,路面裂缝、坑槽、陷落等问题不断加重,当过往车辆车速过高时,其控制难度较大,容易因车辆失稳而发生交通事故,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基于此,有必要进行道路路基病害的防治处理。
3 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发生原因分析
路基病害可分为直接病害和间接病害两种,其中直接病害是指路基下沉、变形或边坡下滑等问题;而间接病害指随着路基病害加重,路面结构也受到了影响,并由此产生了路面裂缝及坑槽等问题[1]。
3.1 公路路基下沉变形
路基下沉是公路项目建设中路基施工最常见的问题,从形式来看,高填区、半填半挖地区是路基下沉的高发区。通常,路基下沉变形多是由于地基基础承载力不够引起的。如在一些软弱土层中,土层材料含水率较高,承载力较低,这使得其发生沉降的概率升高。同时,路基施工不规范也是造成路基沉降的重要原因,当路基压实设计不合理或者部分区域压实不到位时,路基在施工后期及运行阶段会出现较大规模的下沉变形。此外,过往测量超载也会对路基产生作用,并引起路面、路基下沉。
3.2 公路边坡下滑
在一些地质较为陡峭的地方,还应注重公路边坡的有效施工。公路项目建设中,边坡下滑会直接降低公路整体建设质量;就下滑形式来看,其包含了塌方和滑坡两种现象。就塌方而言,多和公路建设区域地质条件较差具有较大关联,这使得边坡区域的土质向下移动。而滑坡发生在一些地质比较陡峭的区域,一旦路基基础含水量较大,就容易形成一个滑坡面,而当公路基础施工阶段对于坡脚支护施工不合理时,就容易因路基自重及车辆重量,使得整个路基沿着斜侧滑动,这种基础滑动使得路基的稳定性失衡,降低了公路的整体建设及运行质量。
3.3 公路路面发生裂缝
作为公路病害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裂缝对于公路的影响极大。当道路裂缝得不到有效处理时,水、污染物就会随着裂缝下渗,这使沥青、碎石料和基层的粘接性能会不断降低;在高荷载车辆的持续碾压下,公路表面会出现局部松散症状,并且部分石料会在碾压过程中甩飞出去,由此形成2~5cm的坑槽或裂缝,影响路面平整度。引起道路裂缝的原因较多,其中,路基不均匀沉降、路面浇筑施工温度控制不合理是导致路面裂缝的两个主要原因。此外,在道路使用中,外界温度过高,过往车辆超载碾压等,都会使得路面沥青产生疲劳,并发展成为疲劳裂缝[2]。
3.4 公路路面发生坑槽
当公路路面存在坑槽时,过往车辆的颠簸较大,车身平稳性较差,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坑槽主要是在路面形成的大小不一的坑状,在早期阶段,坑槽多为网状开裂形式,而当道路管理人员未能进行有效保护时,就会使得道路材料脱落,进而发展成为坑槽。从形成过程来看,诱发坑槽的原因包括:其一,项目施工初期,对于材料搭配设计不当,如在和沥青混凝土材料中,使用了较多的细集料,同时材料配比设计有误,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其二,沥青路面收面施工不得,孔隙较大,这使得水分渗透明显,降低了瀝青与骨料的粘附性;其三,过往车辆对网状开裂形成反复碾压,导致疲劳损害。
4 提高路基施工水平预防公路病害的主要策略
4.1 路基变形、下沉预防处理
要从源头上预防路基下沉、变形等问题的发生,在项目施工初期阶段,应注重以下要点把控:其一,进行施工区域地质结构的有效勘察,系统掌握地层土质情况、水文情况;其二,合理使用开挖回填技术,当路基基础不严密时,应按照分层摊铺的方式回填密实性较好的材料,然后逐层摊铺,分层碾压,确保其碾压强度符合项目建设需要。其三,合理进行软土地基处理,目前,添加干石灰粉、粉煤灰、使用土工布、挤密桩加固等都是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形式,应注重这些计算的合理应用,起到良好的预防路基变形、下沉作用。其四,进行回填材料严格管理,要求回填材料符合施工标准,同时有助于提升整体压缩模量。需要注意的是,在后期使用中,还应避免车辆过载,防止对公路路基造成影响。
4.2 优化公路边坡的下滑处理
针对公路边坡滑坡、塌方等问题,首先应采用抗滑桩、挡土墙、灌浆等方式,就可能发生滑坡、塌方的位置进行加固处理,提升路基整体性和稳定性,为后期路面施工和道路通行创造良好条件。其次,应注重柔性保护措施的有效应用,如在边坡区域种植植物,这样能有效减少雨水对边坡的冲刷,起到稳固边坡的作用。最后,应注重工程类防护墙、砌石防护栏、坡脚的有效防护,避免公路边坡下滑,保证路基整体稳定性。
4.3 路面裂缝病害的预防处理
为避免公路项目出现路面裂缝,在施工前期阶段,应注重路基基层的压实处理,一方面,路基承载力要达到工程项目设计标准,另一方面,应保证路基基层的平整性。在路面浇筑施工中,温度控制不合理也会引起路面裂缝。对此,要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并严格控制路面浇筑的时间、温度。在完成路面材料浇筑后,应通过草席、塑料膜等材料,进行有效保护,若有必要还应对其进行洒水保养,避免路面发生裂缝。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发生较为细小的裂缝,应加热普通沥青,然后用水壶将沥青浇入裂缝,并在沥青冷却后粘贴贴缝带,避免裂缝进一步扩大。
5 加大路面坑槽的处理
路面坑槽直接影响了道路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在其处理中,先应注重材料搭配设计,确保粗集料、细集料、沥青等材料的应用符合项目设计规范。同时,在施工中,应注重路面的压实处理,同时对铺设材料进行收光,避免雨水下渗破坏路面沥青与骨料的粘附性。此外,当路面产生微小坑槽时,还应采用热再生修复法进行有修补,避免坑槽进一步扩大[3]。
6 结论
路基病害防治对于公路项目施工质量具有重大影响。道路项目施工中,人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路基病害的类型、形成原因和影响,然后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处理,才能有效地提升道路项目施工质量,为人们创造安全、稳定的道路出现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凯.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科学检测及预防养护[J].砖瓦世界,2020(10):203.
[2] 宁克强.公路路基沉降病害及施工控制技术[J].城镇建设,2019(12):120.
[3] 王群.高速公路特殊路基潜在的病害与防御施工探述[J].装饰装修天地,2019(1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