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级分析法的高校对二级单位财务监管思考

2020-07-04 03:29陈永祥孟瑶
财经界·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财务管理体系引言层次分析法

陈永祥 孟瑶

关键词:高校二级单位  财务管理体系  层次分析法

一、引言

近年来,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不断加快改革步伐,而高校对二级单位的财务监管也逐渐成为体系改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部分高校二级单位存在风险意识不足、内部控制设计不够科学、制度执行不到位、财务人员素质较低等情况。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二级单位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导致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整体运行风险增加。在不断下放自主权的情况下,如何对二级单位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并给予有效的监督指导,已经成为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对二级单位财务监管现状

(一)高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1)二级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相比高校对自身财务制度的重视和完善程度,二级财务单位对于财务制度的重视程度往往不足,财务制度不全面、无法覆盖单位所有部门和环节;制度陈旧、不能进行及时修订,已经无法满足现有业务需求。

(2)二级单位会计核算规范执行不到位。由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二级单位通常实行独立核算、收支自主把控,在会计核算方式方法、业务处理规则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权。由于缺乏高校的指导和监督,各二级单位依据自身的理解进行操作,部分财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不能得到有效执行。

(3)二级单位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部分高校二级单位没有建立严格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资金管理过程中,不能满足不相容岗位分离的要求,未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管理体系。在财务业务审批流程中,未明确授权批准方式、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

(4)二级单位管理观念落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受工资薪金、发展前景等因素影响,二级单位很难吸引到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人员,加之缺乏现代化的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5)二級单位管理粗放、缺乏必要的考核和激励。对于预算绩效管理重要性的忽视,使得二级单位属于编制预算或仅仅进行简单的增量调整,从而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加之财务分析能力薄弱、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导致财务管理对实际工作无实质性指导帮助。

(二)高校对二级单位财务监管的方法

(1)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监管。将高校和二级单位的关系视为代理关系,高校作为委托方,将权力下放至二级单位。充分发挥二级单位主观能动性的情况下,坚持统一领导,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制约,从而控制财务运营风险。

(2)基于权变理论的监管。高校对于二级单位的财务监管不设置固定的模式,根据具体的环境和二级单位自身情况,灵活的调整监管方式。要求在对二级单位的财务监管上,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不同的监管方式应当建立在对二级单位充分分析的基础上。

(3)基于管理幅度理论的监管。针对规模不断扩大、组织结构日趋复杂的二级单位,高校有针对性的调整管理幅度,增加管理层次,变集中管理为分权管理。

(三)高校对二级单位财务监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二级单位财务监管主要依托校内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高校对二级单位财务监管效果普遍不够理想,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部分高校领导对于二级单位财务监管重视程度不足,忽视了二级单位财务风险预测和预警,监管充满随意性。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不高、权威性不强、能力不够,不能有效地开展二级单位财务情况审计工作。

(2)财务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和成本。受办公地点的物理距离影响,学校对二级单位财务实际情况难以直观准确的掌握。同时,不同二级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建设程度良莠不齐,二级单位财务数据共享受到限制,高校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二级单位财务运行状况。

(3)高校行政人员配置有限,往往疲于应付日常业务,没有充足的精力兼顾二级单位财务监管。近年来,各高校的经费不断攀升,财务会计的业务量也在不断增长。而从事财务和审计的行政人员数量却被严格控制。对二级单位的财务监管不能做到制度化、常态化,往往流于形式。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二级单位财务状况评估体系构建

高校对二级单位的财务监管应当在初步评估二级单位财务状况的基础上进行,根据二级单位财务管理实际情况,分析舞弊出现的可能性,给予不同的财务监管方案。本文选用层次分析法对二级单位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由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是一种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划分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决策步骤见图1。由于其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特点,被广泛使用。

通过专家咨询、文献检索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高校二级单位财务状况评估问题进行分解。首先,将高校二级单位财务状况评估问题分解成制度建设状况、内控实施状况、人员素质状况和激励考核实施情况四个方面。

为了更加清晰地衡量二级单位财务情况,可以对第一层次的几个方面进行更细致的分解。制度建设问题可以分解成制度覆盖面和时效性等两方面;内部控制建设实施问题可以分解成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五方面;人员素质问题可以分解成业务能力和风险意识等二方面;考核激励问题可以分解成绩效考核实施情况和激励实施情况等二方面。详见图2。

实务操作时,应根据结构模型进行高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状况评估。将评估结果对照高校财务管理风险可接受程度,对二级单位财务状况进行分类。对于制度不健全、业务复杂、内部管理混乱、财务人员能力不足等因素引起的评估风险较高的二级财务单位,应当扩大监管覆盖面、对薄弱环节重点审查、增加监督审核频率、加强预算考核等方式综合强化监管力度。

四、高校对二级单位财务监管建议

(一)建立畅通有效的交流渠道,加强业务指导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对二级单位的培训指导方式。组织系统、全面的集中财务培训,包括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会计基础知识、财务信息化应用等;定期走进二级单位,进行现场调研,详细了解二级单位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调整培训指导方案;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最新的制度、指南、流程等,促进二级单位更新制度、调整流程;通过微信群开展实时互动,及时了解二级单位财务需求,解答业务处理中的疑难问题;利用QQ群下发财务专题讲解视频、音频材料,统一核算口径。

(二)加强二级单位制度建设,明确责权利

制度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应当涵盖二级单位的所有部门和环节。完善财务监管首先应当督促二级单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在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下,理顺责、权、利关系。二级单位财务制度一方面要确保合规性,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高校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也要与二级单位的实际工作紧密相联系,确保制度实施过程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制度指导工作,以制度约束权力,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促进二级单位核算規范化、管理精细化。

(三)统一二级单位财务核算规则,完善预算控制管理

首先,高校应当以相关国家政策和学校制度为依据,结合二级单位业务的特点和管理需求,建立统一的二级单位财务核算规则。通过健全的规则体系进行有效的约束控制,防范舞弊的发生,降低二级单位财务风险;其次,提升二级单位预算管理意识,加强预算控制。高校应当指导二级单位完成内容全面、方法科学、可操作性强的预算编制,促进二级单位合理使用资金;最后,年末时二级单位根据实际执行情况编制上报决算报表及相关说明,全面反映财务收支和运行状况。

(四)提高巡视巡查、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外部监督

高校应当对二级单位开展巡视巡查,定期开展财务检查和调研,强化监督检查,及时交换意见,落实责任,细化整改。不定期进行“回头看”工作,对于整改不到位的问题,查明原因、确定时限、持续跟踪督办,推动整改彻底落实。高校要重视对于二级单位进行内部审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内部审计的重点应当包括二级单位的创收经费的监管、经济业务真实性、审批流程、合同的执行和管理、资产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对于违规使用经费、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等行为,要追责到底。同时,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财政、物价、监察部门等外部机构监督作用,及时查找问题,确保监管有效性。

(五)全面实施会计委派制

高校会计委派制是高校财务为执行和管理单位,委派会计人员代表高校对二级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由于委派的会计人员的聘用、考核、任免、调动等由学校统一管理,会计人员不受二级单位的干扰和制约,确保了独立公正的地位。委派会计人员更敢于坚持原则、依规履职,二级单位的会计信息更真实、更可靠。有利于高校对二级单位财务的全面监管。

(六)提升财务信息化水平,构建财务网络管理系统

目前,高校及二级单位基本普及了会计电算化,但是由于信息化水平有限,财务信息的共享机制还有待提高。高校应当增加财务信息化投入力度,利用现有的信息系统和网络资源构建高校财务管理网络信息系统。使财务信息突破空间距离,通过信息共享对二级单位的财务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从而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

参考文献

[1]张淑娟.高等学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优化研究[J].兰州大学,2010.

[2]王积慧.高校二级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完善[D].西南财经大学,2010.

[3]方方.基于层次分析法的S化工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7.

[4]林国金.层次分析法在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5-7.

猜你喜欢
财务管理体系引言层次分析法
基于思维导图的线性代数复习策略
提高小学低段课堂写字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