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怀宇
● 案例概述
原州区借助宁夏“互联网+教育”国家示范区建设东风,通过实施“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区)建设,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夯实教育扶贫基础,并坚持因地制宜、因校施策,扎实开展“互联网+教育”应用,通过实施“互联网+培训”“互联网+空间”“互联网+管理”“互联网+教学”和“互联网+创新素养”等模式,使教师信息素养得到提升,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学校管理更高效、城乡教育更公平、学生发展更全面,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
● 案例背景
2019年5月,原州区被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全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区)后,紧密结合实际,围绕“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确定一个重点,坚持三个优先,聚焦五大任务,着力八大改革创新点,落实十二项工作,以宁夏教育云的公共服务能力为基础,以云校融合为主要思路,奋力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区)建设,涌现出了原州二小“文澜之星”、原州七小“七彩之星”、原州十一小“6+N+3”、原州十八小“10+N+3”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众多模式,使原州区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显著提升,为助推教育精准扶贫、构建区域智能教育新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 八大改革创新
1.建设“一张网”,持续优化信息环境
一是加强校园网建设。严格按照《原州区创建“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区)2019年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学校基础网络改造进程,提高网络带宽,加强学校网络安全,创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信息化应用环境。
二是加强师生终端建设。借助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提升项目资金,全区所有班级配备教学大屏一体机,更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班通”设备,提高班班通和录播教室使用率。
三是加强学校个性化应用建设。推动学校“互联网+教育”先行先试模式,建好学校机构空间、微信公众号,丰富栏目内容,及时维护更新。在示范学校开展了校园电子图书系统、校园电视台、电子朗读亭等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学校信息化环境。
2.依托“一朵云”,丰富整合教学资源
一是充分利用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原州区所有学校均开通学校机构空间,智慧校园开通率100%,全体教师和适龄学生100%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90%的师生、家长能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创新应用。
二是积极用好教学助手、云校家。充分运用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教学助手、云校家等APP,有效落实到备、授、改、辅、评等环节,实现教学闭环,提高了教学交互能力,进一步优化了课堂教学,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广泛汇聚优质资源。收集整理历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宁夏中小学思政课“互联网+”教学教研示范基地工作平台、“互联网+教育”应用大赛、中小学德育学堂中各类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征集各种教学竞赛活动的获奖作品和优秀教案、课件、习题等,构建起覆盖所有学校、所有年级主要课型的动态开放、交互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库。在用好自治区平台和国家平台资源的同时,提供就近易学易用的本地特色资源,推动相互学习借鉴。
3.建好“三课堂”,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一是用好“在线课堂”,实现资源共享。制订出台《原州区在线互动课堂应用管理办法》,着力打造“强校帮弱校、城市带农村、一校带多校”的精准帮扶模式,真正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地区、农村学校,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是开展“名师课堂”,强化辐射引领。鼓励自治区、固原市级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开设“网络名师工作室”,督促各学校以学科组为单位开通“课程社区”,通过集体备课、课例点评、网络研讨、主题教研等活动,实现了“线上线下”双线示范、双线引领、双线带动、双线辐射,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研形态变革,引领其他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开展“名校网络课堂”,丰富教育形式。在城区优质中小学深入开展先学后教、翻转课堂教学研究工作,积极打造互联网背景下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建设学科教学、德育课堂等精品资源,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课程教育资源。
4.抓好“培训点”,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一是完善培训体系。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教师厅函〔2014〕7号),科学设置培训课程,根据不同能力起点、不同学科教师需求,进行课程规划与设计。
二是建立骨干团队。遴选优秀学科教师成立区级专家团队和服务团队,把技术骨干和教研骨干组织起来,开展培训交流研讨,充分发挥两个服务团队眼观全局、立足学校、带动周边的服务引领能力。
三是创新培训方式。坚持专家培训引入门、区级培训促普及、校本培训强应用的培训原则,充分发挥华中师范大学服务团队及本土专家团队作用,深入学校实地调研信息化推进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助力学校骨干教师成长。
四是实施“青蓝工程”。以三个教育集团和三个城乡办学共同体为试点,打破教师学校属性,实施“青蓝工程”,试行校际、城乡教师交流,青年教师跟岗实践,老教师担任学科教学组长,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优化管理措施,解除轮岗教师的后顾之忧,消除城乡隔阂,发挥优质资源学校优势,提升薄弱学校教师信息素养。
五是强化培训考核。健全教师信息技术激励机制,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称评聘和绩效工作挂钩,健全督导评估机制,确保教师对信息技术做到“想用”“会用”“用好”,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
5.完善“应用点”,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一是健全制度推进。健全信息化应用通报制度,对“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及教师“人人通”空间应用建立周上报、月通报、季总结制度,助推师生参与“互联网+教育”应用活动。二是交流展示活动推进。通过举办课件、微课、信息化应用案例及人人通网络空间交流展示活动,助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全覆盖,引领各校积极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形成满足需求、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学习模式。三是互动研讨推进。通过在试点學校召开推进会、研讨会,以实际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为研究课题,以典型案例为示范引领,以互动交流和经验分享为基本形式,促进教学应用整体推进。四是专家指导推进。聘请专家对试点学校教学实际指导,推进试点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从而达到以点带面。
6.建好“示范点”,加快构建数字化校园
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实现精准教学,构建泛在化、个性化、终身化精准学习体系,以“一校一案、一校一特色”的整体思路,建设集安全管理、智慧教室、党建思政、教育教学、学生评价、日常行为记录等为一体的高标准数字校园。
7.发挥“关键点”,加快教育治理现代化
坚持把宁夏教育云作为学校管理主平台,积极探索云平台下的管理模式,充分挖掘智慧校园功能,通过平台实现教师手机签到考勤、会议安排、通知公告、物品申领等智能化办公。将监控系统和校园广播接入校园安全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广播和监控的智能化、自动化,为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应急处置服务提供便利。
8.推广“创新点”,促进创客教育普及发展
按照“科学规划、点面结合、特色兼顾、小初贯通”的发展思路,从普及、提升、示范三个层面同步推进原州区学校创客空间建设,鼓励教师自编创客教材,培养一大批创客教师,使创客教育由信息技术学科向其他学科渗透,将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使校园创客活动更加多元化。
● 实践成效
①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优化信息环境。严格按照《原州区创建“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区)2019年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优化班班通设备,进一步改善教学设施,加快了信息化标准校园建设,着力打造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
②加强教学应用指导,提升了师生信息素养。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突破口,组织开展信息化应用能力项目式学习,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有效提升教师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新课改理念、信息技术手段、互联网资源等新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程,全体教师能够利用教学助手、宁夏教育云资源设计教学,利用“云校家”课前向学生学习终端推送微课和导学案备课,课中进行智慧教学,课后分层布置作业,实现与学生、家长时时互动交流,一对一进行辅导,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充分利用在线互动课堂、名师网络工作室、课程社区等创新教研形式,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实现“线上线下”双线示范、双线引领、双线带动、双线辐射,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推进教师教学应用、学生学习应用全覆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③以在线课堂为载体,提升优质资源覆盖。充分利用好已建成“互联网+在线课堂”,在2019年推进“一拖一”“一拖N”的教学模式基础上,总结教育集团、城乡共同体办学经验,制订出台《原州区在线互动课堂应用管理办法》,着力打造“强校帮弱校、城市带农村、一校带多校”的精准帮扶模式,深入开展先学后教、翻转课堂教学研究工作,积极打造互联网背景下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真正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地区、农村学校,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④综合评价全面普及,家校融合愛育花开。依托宁夏教育云平台,积极开展学生综合评价探索,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