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空间实现家校互动的有效方法探究

2020-07-04 02:40何世全
学周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家校互动有效方法网络空间

何世全

摘 要:当前教育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新时期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新途径。利用网络空间实现家校互通更是一种潮流,因为它有着极大的优势,能够满足当前教育的需求。当然,新的变化也需要对具体有效的方法进行探究与尝试,这样才能够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网络空间;家校互动;有效方法

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把我们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时代,其不仅影响着社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也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智能手机和各类智能化的软件的应用和普及,使我们真正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以及各种信息平台为家校之间的联系沟通带来了新变化,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提供了新的路径。

现在对于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要求调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形成教育的合力,所以家校之间的密切沟通与互动是非常有必要的。现代社会节奏快,家长也在忙于自己的事业,所以家校互动的方式也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不只是学生在校期间,放学后或者周六日、甚至是假期,家校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需要我们开辟新的途径来密切家校互动。特别是要利用好当前网络信息平台的便捷特点,开发网络空间来密切家校联系,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需求。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谈一谈在这方面的认识。

一、利用网络空间进行家校互通的优势

(一)沟通的高效性

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给予长时间的关注和引导,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付出。而在教育和引导学生方面,特别需要教育契机。但是,传统的家校之间的联系主要是依靠几种固定的形式,如每学期定期一到两次的家长会,或者学校组织的开放活动,以及教师的家访活动。次数比较受限制,同时也会受到时间的限制,特别是家长会上,需要交流的家长很多,难以实现一对一的有效交流。在学生有问题时,一般是需要家长来学校,这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特别是路上的时间,而且也需要教师在工作时间上进行协调,不是长久之计。

现在,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使家校之间利用网络平台互通愈加高效。对于教师在学校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或者沟通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进行沟通。可以利用现在使用最为普遍的通讯交流的软件钉钉、微信和QQ,及时和家长联系,或者留言,也可以把学校的作业和其他要求一并推送给家长。家长在教育和管理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教师及时交流,达成教育的一致,及时地解决问题,提高效率。

(二)沟通的便捷性

互联网时代给我们提供的巨大优势之一就是其便捷性,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既方便又快捷。对于这种方便和快捷,也可以应用到家校互通方面,实际上当前对于智能手机大家都越来越依赖,而手机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了解信息、相互沟通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大家当前用的微信和钉钉平台,应用频率相当高,方便、及时和快捷就是这些系统最为明显的特征。这也给家校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便捷,可以把需要交流的问题及时地和家长在平台上进行交流和沟通,交流途径不仅仅是打电话、发信息,也可以是视频连线的方式,沟通的效果会有明显的提升。

同时,对于个别学生的一些突发状况,例如学生因为生病需要请假一段时间,难免会耽误一些功课,这也是家长最为担心的问题。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及时地推送学习资源和各种资料,并且能够和学生进行视频连线。这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就方便了很多,缓解了他们的压力,也能够密切家校之间的关系,也为学校其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同时,网络平台还不受空间的限制,这对于一些家庭情况特殊的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是非常方便的,因为网络空间是不分时间和空间的,沟通与互动要顺畅和便捷很多。

(三)沟通的隐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愈加重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或者“成凤”,但是孩子的差异性是客观现实。而目前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因为班级学生容量比较大,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一名学生,难以实现每一名学生的差异化引导,这是班级教学与管理的困难所在。同时,学生和家长都有自尊心,需要我们尊重,在处理一些问题时也需要保密,否则容易引发其他问题。

网络空间能够为我们提供这样的一种需求,我们可以和每一名学生及家长进行单一的沟通,这样既能够保密,还能够畅所欲言,把问题说开,有利于家校之间的顺畅交流,

(四)沟通的互助性

在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中,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要综合各种因素,发挥教育的合力。实际上家长在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群体也蕴藏着巨大的教育潜力,这是需要我们挖掘的。小学教育阶段,虽然学生的學习任务和初中阶段相比比较小,但是这是学生习惯养成和各方面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需要在方方面面进行规范和引导,如果仅仅是依靠学校和教师,这带来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另外,小学阶段学生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在家里,需要家长切实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角色。但是,很多家长要么是时间上紧张,要么是在教育和管理方式方法上存在困惑,需要教师给予帮助和引导,或者是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利用网络空间平台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的家长钉钉群或者微信群,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家长;也可以在班级选出几名能力较强的家长代表来建立班级的学习或者互助小组,把一些家长能够做的工作安排给家长,通过家长之间的交流实现相互之间的学习和沟通,特别是优秀教育管理经验的相互分享。这样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压力,还能够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教育管理效果。

二、利用网络空间实现家校互动的有效方法

目前,利用网络空间强化家校互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当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确实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网络空间虽有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扬长避短,合理利用网络空间的优势,使我们的家校互动更有效、更高效。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思想上重视,操作中谨慎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我们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也要与时俱进,特别是现代教育的新需求也要我们积极地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学生培养的教育体系中,构建配合有效、合作有力的家校互动的有效教育机制。其中,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建立网络空间平台是大势所趋,每一位教育者都要意识到其重要性,而且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实践和推进。

但是,互联网空间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传递速度快,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艺术等能力方面的要求更高,稍有不慎可能会引发严重的问题,甚至会迅速扩散,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所以,教师在操作和使用的过程中必須要谨慎,特别是要注意沟通的艺术性,沟通过程中要保持正确的态度,要有耐心,注意用语,多进行换位思考。另外,教师要注意沟通的语言,要本着帮助家长一起来解决问题,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开展工作,这样才能够使工作更具实效。

(二)强化正面引导,关注个体差异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希望孩子成人成才是最迫切的愿望,这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是,学生是有个性、有思维的个体,难免会出现成长中的波折,也就是问题。这需要教师的教育艺术。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和教育,千万不要出现过激的语言和过激的行为,这样容易引起教育的分歧。当然针对班级中个别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教师也要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特别是一定要有耐心,要坚信只要我们持续不断地付出肯定能够使学生不断地进步。因此,教师在利用网络空间时一定要多关注这样的学生,给学生和家长信心,这样才有利于我们解决问题。

(三)建立有效平台,形成教育合力

目前,随着网络信息平台的不断发展,各种家校互通平台已经非常普遍地应用到了家校联系的空间,如校讯通、班级的QQ群、微信群、钉钉群等,很多班级也建立了多种家校沟通互动的平台。但是过犹不及,对于学校管理工作来说,我们追求的是实效而不是表面化,所以在建设班级家校互动平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实效,从本班学生家长的现实需求和班级特色出发来开发符合本班的网络平台,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做到以生为本,才会使家长朋友更乐于参与其中,形成教育的合力,实现1+1>2的良好效果。

(四)重视特色建设,发挥引领作用

我们利用网络空间进行家校联系,最终目的是实现有效的互动,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形成家校教育一体化的教育合力。所以,我们要想让家长朋友支持和接受这样一种互动途径,首先要有自己的特色,要设计和规划好需要给家长定期推送的内容,满足家长的需求。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互动一定是双向的,既要有学校给家长推送、交流的内容,也要鼓励家长把在家做的一些好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存在的困惑与教师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互动”,交流的针对性才会更强,对学生来说也会更有效,也就能够切实达到我们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互动的目的。

三、结语

总之,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利用好网络空间这一便捷、高效的平台,我们要结合新时期教育的特点,特别是新时期教育的需求,积极开发网络信息互动平台,立足于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实际操作中要谨慎细致,本着切实有利于实现家校互动的目标,打造有特色、有实效且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平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海梅,王红玉.校园网中家校合作互动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7).

[2]顾正国.“基于‘家校互动平台的中小学网上家长学校”实施方案[J].现代教学,2008(5).

[3]唐黎明.精彩博客架起家园合作新桥梁[J].中小学电教(下),2013(5).

[4]乔晓丽,李菲.网络,家校合作的新桥梁[J].中国教师,2007(1).

猜你喜欢
家校互动有效方法网络空间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基于家校互动网络平台的小学语文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