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新时期德育语文课程活动体系的有效构建

2020-07-04 12:36王林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德育课文初中语文

王林

韩愈《师说》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放在师者工作的首要位置,这足以表明“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不仅如此,“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那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赫尔巴特语)由此可见,“道德品质”对于育人来说,既是全面发展的“必需品”,又是健康成长的“营养品”。就初中语文课来说,如何突出以德育为核心的人文性教育现象呢?笔者对此做些探讨。

1.善于从“教材利用”中促进德智互动。作为“例子”语篇,教材文本的经典性或精髓性不仅反映在“工具性”上,同样集中地体现在“人文性”上。比如,《春》文中的“自然”德育元素,《秋天的怀念》中的“孝亲”德育元素等,都是我们开展语文“德智互动”教育活动的优质资源。不仅如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抓住课文中的“省缺遗漏”现象,积极开展与之相应的“相机补白”活动,有利于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情感体悟中进一步汲取德育营养。

2.善于从“资源开发”中促进德智互动。在教育社会化、信息化日益加剧的今天,我们应根据实际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大力开发与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不断增加课程活动的宽广度和深厚度,为促进“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育”的和谐统一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着“同一作者”导向策略,先后引入作者的其他经典作品,如《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故乡》《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等,以此就故事内容、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等方面,引导学生开展“求同与求异”的类比阅读活动。通过如此形式的“多文本阅读”,讓学生从中不仅习得了极具个性化的“鲁迅笔法”,而且切实感受到了富有时代特质的“鲁迅精神品质”。

3.善于从“内外链接”中促进德智互动。这里所说的“内外互动”,在于强调语文教学与生活元素的相互渗透和有效融合。因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自觉接受社会生活元素的涵养和滋润,积极开展内外互动的“生活化语文、语文生活化”课程活动,既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又能不断放大“德智互动”的良性循环效应。以《皇帝的新装》教学为例。在课文教学结束后,笔者以“我对童话题材的学习与感悟”为题,让学生在个体悟读并联系生活认知基础上,开展与之相应的“想一想、谈一谈、写一写”等情感活动。许多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欺诈融资”“传销被骗”等现象,深入地解析了“虚假贪婪”的人性弱点和“自私自利”的本质属性,否则就不会有行骗者的生存空间。这不是令人期待的“德智互动”吗?

4.善于从“拓展延伸”中促进德智互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大语文教育观”指导思想,善于通过“拓展与延伸”来开辟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时空,从中取得最大化的“德智互动”效益。以蒲松龄的《狼》为例。在课文教学前后,笔者要求学生通过自由途径和形式,多方搜集关于“狼”的信息,以进一步增强对“狼族和狼性”的切实感知。

5.善于从“阅读体验”中促进德智互动。“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其意重在强调“自主体验”的必要性和“学用结合”的重要性。理论和实践表明,积极开展以学生体验为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无论对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活动体系,还是对于实现“德智互动”来说,都是一种不容忽视且无可替代的优质平台。比如,在《背影》《散步》等教学后,开展以“孝亲与尊老”为主题的演讲讨论活动;在《智取生辰纲》《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教学后,开展“经典故事”讲评活动……通过各类自主体验,引导学生在“德智互动”之路上走向更高更远。

总之,“德育与智育”是学生健康成长中的“一体两翼”。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若以这些方面为基本抓手,认真应对并且熟能生巧,必将促进德智“并蒂之花”的日益娇艳。

猜你喜欢
德育课文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