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古典小说具有现代影视的艺术特征:“镜头式”的语言形式、“戏剧化”的情节设置、“画面感”的环境描写。教师可以用鉴赏影视作品的方式去教学中国古典小说,即通过聚焦“文字镜头”,赏析人物形象;串联“影视画面”,理清故事情节;再现“小说环境”,读懂作者意图。通过“影视化”阅读,帮助儿童感悟中国古典小说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关键词】影视化阅读;中国古典小说;文字镜头;影视画面;小说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5-0032-05
【作者简介】殷业凤,江苏省苏州市平江教育集团平江实验学校(江苏苏州,215000)教师,二级教师,苏州市教坛新苗。
2019年9月,统编语文教材在全国全面推行使用。教材中共选编优秀古诗文124篇,其中中国古典小说篇目有改编自《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节选自《水浒传》的《景阳冈》、节选自《西游记》的《猴王出世》、节选自《红楼梦》的《红楼春趣》、节选自《儒林外史》的《两茎灯草》等。中国古典小说具有现代影视艺术“镜头式”的语言形式、“戏剧化”的情节设置、“画面感”的环境描写,这与儿童多层次、多角度感受生活的审美特点相符合。教师可以创设影视化的阅读场域,帮助儿童感悟中国古典小说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国古典小说的影视艺术价值
中国古典小说的源流之一是宋元话本。话本内容主要通过说书人的“说”来呈现,“说”不仅要有听觉形象的创造与渲染,更需要引导听众将听觉形象通过“再造想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说书艺术这种特殊的审美关系决定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基本走向,也使之具有了现代影视艺术的诸多特征。
(一)语言形式:“镜头式”描写
影视作品往往使用长、短、快、慢镜头的推、拉、移、转,远景、近景、特写的交替出现,呈现文本内容的空间性、视像性、流动性。
电影画面的特写镜头取景范围小,画面内容单一,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显出来,起到强调、放大的效果。中国古典小说擅长通过“特写镜头”式的语言,将重点突出的细节进行工笔细描,以刻画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表达特定的思想情感。“快镜头”与“慢镜头”可以改变叙事的节奏,“快镜头”可以缩短事件的时间跨度,突出时空的浓缩感。中国古典小说常用“快镜头”式的语言介绍故事缘起或背景。如《西游记》中讲述仙石化作石猴的语段,仅仅百余字,就浓缩了石猴的漫长孕育过程,同时富有奇幻的神话色彩。而“空镜头”多用来交代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中国古典小说擅长通过“空镜头”式的环境描写,渲染特定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情,塑造人物形象。中国古典小说在演变、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语言风格,仿佛是通过“镜头”向读者“呈现”故事。
(二)情节设置:“蒙太奇”叙事
影视艺术一般把“蒙太奇”划分为三类: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叙事蒙太奇包括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復蒙太奇等。“平行蒙太奇”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中展开的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行出现,分别叙述,最后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中,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相互穿插出现,共同揭示统一的主题或展现同一个情节。“交叉蒙太奇”将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接,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另外的线索,各条线索相互依存,最后汇合在一起。“重复蒙太奇”则是通过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达到刻画人物、深化主题的目的,这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反复叙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由成百上千个事件组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丰富的社会面貌往往要通过具有戏剧性的情节设置来呈现。如《红楼梦》中将逼真细腻的日常生活同波澜起伏的大事件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双线多头网状结构,将表面看来平淡无奇的生活琐事,和主要故事情节交织在一起,展示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三)艺术手法:“蒙太奇”表现
表现蒙太奇包括对比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心理蒙太奇等。中国古典名著中不仅有许多蒙太奇叙事的结构方式,也有许多表现蒙太奇的艺术手法。
“对比蒙太奇”将具有反差性的镜头进行并列组接,从而产生对比的效果。它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对比手法,即通过内容或形式的强烈对比,达到作者想要的某种效果。“隐喻蒙太奇”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并列或交替展开类比,形象而含蓄地传达作者的某种寓意或事件的某种情绪色彩,它往往构成对主人公人生、命运、人性的一种隐喻。而“心理蒙太奇”偏重心理描写,通过镜头的组接或音画有机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现人物的回忆、梦境、闪念、幻觉、遐想、想象甚至潜意识的活动,多用对列、交叉、穿插的手法,表现人物强烈的主观色彩。如《红楼梦》写了三十多个梦境,其中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用“心理蒙太奇”式的梦境,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某种特殊心理,表现人物内心深处隐微复杂的情感活动,呈现形象的画面,建构人物特殊的心理时空,揭示主要人物的命运和品质。
二、中国古典小说阅读的影视特征
“影视化”阅读可以让儿童透过抽象的文字符号想象情节画面,调动儿童的感性认知与理性思维,开展丰富的审美鉴赏,是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有效策略。“影视化”阅读基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影视化特征,符合儿童的审美取向,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通过充分的再造想象使儿童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引导儿童领略中国古典小说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一)表现形式:文字符号与影视画面的互通
中国古典小说中“镜头式”的语言形式,和影视作品中的特写镜头、慢镜头、快镜头、空镜头等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古典小说的情节设置,与影视作品中的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等手法相似。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艺术手法,与影视作品中的对比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心理蒙太奇形式类似。这使中国古典小说的“文字画面”与“影视画面”有了互通的可能。
(二)阅读过程:感性想象与理性分析的交织
要将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个“文字画面”转换成大脑中的“视听画面”,必须在充分品读文本的基础上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阅读中,随着情节的推进,环境的变化,人物形象也会发生细微的改变。这时,学生通过想象再现情境,通过理性分析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理顺、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领会古典小说的表达艺术。有了合理想象的细节内容和理性思维的情节架构,扁平的文字才能站起来、活起来,变成一幕幕立体的、活动的影视画面。与一般影视不同的是,这种由阅读而创造的影视画面是属于学生个体的,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又是最具深刻体验的。
(三)阅读体验:审美情绪与思维活动的共燃
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时,会不自觉地跟随故事的发展,走进人物内心,与主人公实现心理共融、同悲同喜,获得一种特殊的观赏享受。当读者用“影视化”阅读方式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也会不由自主地跟随“文字镜头”还原“故事细节”,展开“再造想象”合成“影视画面”,体会人物内心或细微或强烈的情感体验,获得阅读的审美快感和思维的发散与联通。
三、中国古典小说的“影视化”阅读策略
(一)聚焦“文字镜头”,赏析人物形象
1.品读“特殊镜头”,感悟人物特点。
影视作品中有很多像“特写镜头”“慢镜头”“快镜头”这样的“特殊镜头”,可以表现独特的艺术效果:“特写镜头”可以凸显作品想要表现的人物特点、氛围情绪;“慢镜头”可以放缓叙事节奏,让观众细品精彩之处;“快镜头”可以加快叙事节奏,凝练地呈现相关内容。以统编语文教材五下《景阳冈》中打虎的精彩片段为例,作者放慢节奏,运用“慢镜头”式的语言对打斗场面进行细致描绘,极具画面感,这种描述可以调动读者的情绪,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教学这一片段时,停留驻足,细细品味,先用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水浒传》中打虎的不只是武松,还有李逵。李逵是用什么杀虎的?刀!但是武松是赤手空拳把老虎打死的。把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圈出来。”引导学生提炼出三“按”、二“揪”、一“踢”、一“提”、一“打”這一组动词。接着研究武松打虎的慢镜头,质疑这些动词能不能互换、调换顺序,让学生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用词的准确,感悟武松英勇彪悍、武艺过人的人物形象。
2.揣摩“心理蒙太奇”,走进人物内心。
“心理蒙太奇”是影视作品中心理描写的重要手段,常常运用画面与声音的不连续叙述、跳跃性地出现、艺术化地处理,展现人物内心复杂多变的隐秘感受。古典小说常用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仍以《景阳冈》为例,武松在读了榜文知道景阳冈真的有虎后,心想:“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转以转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时,除了通过“心理蒙太奇”走进人物内心,还可以通过品味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勾连前后文,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3.关注“对比蒙太奇”,读懂对比衬托。
“对比蒙太奇”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多样,既有内容上的对比(生与死、美与丑、善与恶、喜与悲),也有形式上的对比(光线的强与弱、色彩的冷与暖、视角的俯与仰),表现特定的艺术效果。古典小说为了塑造主要人物的光辉形象,常常会将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进行对比。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下《草船借箭》,将周瑜和诸葛亮对比:从人品胸襟看,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企图暗箭伤人;诸葛亮宽容大度、顾全大局、光明磊落。从智慧谋略来看,周瑜只知道叫军匠故意延迟,阻挠造箭;诸葛亮却能够观天象、知地理、识人心,从曹军那里“借”来十万支箭。这一系列对比,塑造了诸葛亮神机妙算、顾全大局的形象。
(二)串联“影视画面”,理清故事情节
1.抓住小说要素,把握主要情节。
影视艺术中的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等,很多时候会交替使用,使得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生动。中国古典小说多是章回体小说,这些作品由一回或者若干回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连起来串成一个长篇故事。统编语文教材注重引导学生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如《草船借箭》课后思考题:“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内容。”有时,小说的场景有着明显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按照场景的变化梳理故事的情节。如《景阳冈》课后思考题: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喝酒→(上冈)→(打虎)→下冈”补充完整,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提问和练习,有助于加强学生关注小说的要素,提升阅读思维与逻辑。
2.联系人物塑造,理清情节关系。
影视作品中没有一个镜头是多余的,或是为了塑造人物,或是为了营造氛围,或是为下文作铺垫。中国古典小说亦是如此,很多看起来可有可无的“特写镜头”,实则有助于刻画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
孙双金老师在执教《景阳冈》时,抛出一连串问题:“课文通过武松打虎的情节就可以反映武松艺高胆大和英勇无畏了,为何此前却连篇累牍叙写了武松喝酒的情形?为什么要写吃酒?是不是偏题了?”借此探讨吃酒、上冈和打虎之间的关系,抓住“一饮而尽”“叫”等动作和语言,体会武松的豪爽和不拘小节;从上冈看到榜文知道有虎,为了面子还不肯回酒馆的心理描写,体会武松的好面子,进而挖掘出英雄人物的另一面性格,看到一个真实、立体、生动的英雄形象。当学生明白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所有的情节设置、叙写描摹都是为刻画人物服务时,自然就会留心前后各种镜头,理清情节之间的关系。
3.品味“反复蒙太奇”,感受情节魅力。
影视作品中的“重复蒙太奇”常和蒙太奇其他手法叠加组合运用,以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古典小说除了含有数字的显性“反复蒙太奇”之外,还有很多相对隐蔽的“反复蒙太奇”。仍以《景阳冈》为例,武松打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几经波折。孙双金老师在执教时,先让学生默读“打虎”部分,看看武松打虎分为几部分,梳理出“躲闪—棒打—拳打脚踢—棒打”这几部分。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武松一棒把老虎打蒙在地上。这样写好不好?”学生很快就发现:如果这样写后面的情节就没有这么惊险刺激了;原文的“反复”的写法会增加真实感;老虎的各种反应可以反衬出武松的英勇。中国古典小说一波三折的、“反复蒙太奇”式的情节设置有一种独特的艺术张力,这种张力不仅可以凸显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还可以促使读者形成一种阅读期待,获得一种独特的阅读享受。
(三)再现“小说环境”,读懂作者意图
1.留心“空镜头”,感悟人物特点。
影视作品中的“空镜头”又称为“景物镜头”,常用来交代时间地点、介绍环境背景、渲染情绪氛围、烘托人物形象或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空镜头”的概念和作用与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相似,中国古典小说擅长通过“空镜头”式的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统编语文教材五下《猴王出世》中就有一处“空镜头”:“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这一处空镜头以极其精练的语言写出了石猴的出生环境。而仙石所处环境,更无树木,只有兰芝相衬,受日月精华洗礼,正与孕育仙猴的情节相衬,与石猴的神异出众相符,为后文甚至全书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传奇故事埋下了伏笔。
2.读懂“空镜头”,明白情节推进。
中国古典小说还擅长通过“空镜头”式的环境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景阳冈》中也有几处着墨不多的环境描写:日色“渐渐坠了下去”;“日短夜长,天容易黑”;“乱树林”忽然“发起一阵狂风来”。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仅仅只有二十几个字的环境描写,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学生很快就会发现端倪:这些语句营造了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氛围,也为下面老虎的突然出现做了铺垫——没有这个乱山冈,就没有那只老虎;没有那只老虎,就没有武松打虎这个故事了。正是这几处看似不起眼的“空镜头”,将故事情节朝前推进。
3.了解故事背景,走向古典名著。
在学习中国古典小说课文时,要了解整部名著,才能对课文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选入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几篇中国古典小说,只是古典名著中一个片段,属于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所讲的“引子”那一类。王荣生教授认为“把课文当‘引子教,特指‘由节选引向长篇作品”。教材也时时处处在提醒教师和学生关注原著。课文旁边的泡泡、课后思考题、阅读链接、资料袋、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都在引导学生由“一篇”到“一类”,从一篇篇课文走向一本本名著,进而感受中國古典小说的无穷魅力。
中国古典小说具有现代影视艺术般“镜头式”的语言形式、“戏剧化”的情节设置、“画面感”的环境描写,教师可以用欣赏影视作品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小说。通过聚焦“文字镜头”、串联“影视画面”、再现“小说环境”,探索中国古典小说的教学价值,为发展儿童的语文素养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周先慎.古典小说鉴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周振甫.小说例话[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注:本文获2019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