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萱
[摘 要]通过研究中国与印度双向投资的现状,分析中国与印度双向投资面临的障碍:投资者竞争激烈;缺乏互信,影响投资合作发展;投资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跨国经营管理经验需要提高;投资环境应进一步改善。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培育竞争优势,强化优势领域的投资合作;加强双边合作,增进互信;拓宽项目融资渠道,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投资吸引;树立品牌意识,提升中国企业自身形象。
[关键词]中国;印度;双向投资
[中图分类号] F1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06-0028-03
Current Situation and Obstacles of Two-way Direct Investment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Gao Xua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0, Heilongjiang)
Abstract: By study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wo-way investment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bstacles faced by two-way investment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fierce competition among investors; lack of mutual trust, which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investment cooperation; un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investment; lack of transnational management experience; poor investment environment.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cultivate competitive advantage, strengthen investment cooperation in advantageous fields; strengthen bilateral cooperation, enhance mutual trust; broaden project financing channels, increase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in India; environment, enhance investment attraction; establish brand awareness, and improve the imag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Key Words: China; India; Two-way Investment
一、中国与印度双向投资的现状
(一)双向投资规模
近年来,中国在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中国与印度之间互相投资的发展水平却仍然比较低,规模也较小。从中国对印度投资的角度来看,从2003—2017年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呈总体上升的趋势,其中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存量从2003年的96万美元提高到2017年的474733万美元,15年的时间翻了4900多倍。2004年以前,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流量比较小,大体上处在停滞状态。2004年之后,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流量开始逐渐提高,并在2007年达到了新的高度12000万美元。但从中国对外投资存量总体分布的角度上来说,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十分小,只有0.1%左右。在2008—2017年间,除2016年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存量有所下降以外,其它年份的投资存量始终维持着较强的增长趋势,并在2017年达到474733万美元,近几年,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较快,平均增长率保持在130%左右(见图1)。
从印度对中国投资的角度来看,自2000年起,印度对中国的投资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2000年印度对中国的投资金额为1044万美元,到2008年增长到了8805万美元,创下了印度对中国投资的小高峰。2009年以后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印度对中国的投资额开始逐年下降,在2013年下降到了最低值2705万美元。直至2014年才开始逐渐提高,并在2017年达到了15772万美元,2018年降低至4754万美元(见图2)。
(二)双向投资领域
从中国对印度投资的领域来看,中国对印度的投资总体上来说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其次是IT服务业和建筑业等行业,投资的领域相对单一。近几年,很多拥有强大实力和雄厚资本的中国企业开始投资于印度的通信服务、家用电器、钢铁等领域。
从印度对中国投资的领域来看,印度主要向食品、开发软件、钢铁、通讯、货运代理、机械零部件、IT服务等领域对中国进行投资。不同于金砖国家对中国的投资都集中在贸易、交易顾问、采购等领域。例如,南非对中国的主要投资逐渐从轻纺、饮料、施工材料等方面转向含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俄罗斯对中国投资的领域大部分为建筑材料、制造业和交通运输等方面。
二、中国与印度双向投资面临的障碍
(一)面临投资者的激烈竞争
印度外部的投资伙伴一类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他们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传统投资伙伴国,与印度更容易发生垂直型投资,在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上有突出的互补性。另一类国家与印度在地理位置上邻近,契合外商直接投资中的“就近原则”,因此这些国家在合作中具备独特的优势。以高铁项目为例,近年来,中国高铁技术突飞猛进,拥有很强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以及集成优势,各方面条件都已具备。金砖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正处在关键阶段,印度、巴西、南非和俄罗斯都表明了期待与中国合作高铁项目。然而,中国与印度在高铁项目上的合作受到了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强大冲击。印度政府计划建设七条高铁来连接重要城市,构筑一张“钻石四边形”的铁路网,中国就此项目与日本发生了激烈的竞争。目前,日本已经进行了为印度建设第一个高铁项目“阿默达巴德—孟买”是否可行的測评研究。印度媒体对中国现代化的铁路表现出了强烈的赞美之情。同时,日本也在印度宣传日本的新干线科技,但中国在高铁价格方面拥有很大的比较优势,这符合印度商业文化中“廉价优先"的观念,中日在此项目的争夺上变得更加猛烈。
(二)缺乏互信,影响投资合作发展
印度和中国一样,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与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各领域产生很大的竞争,并且印度人为地设定了一些阻碍,这影响了两国间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水平。印度和中国之间还有领土争端,这些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因素交织在一起,影响了印度和中国之间的信任,增加了投资的难度。印度政府对在印度的中国企业严格监管。中国对印度的主要投资项目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使得一些项目流产。例如,印度出于对“国家安全隐患”的顾虑,回绝了华为和中兴继续在印度建设企业的想法,并拒绝向在孟买建设港口城市的中国企业报价。在2014年,中国计划对印度投资3000亿美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印度媒体就对中国不断质疑。在高铁项目的竞争中,有印度专家表示,出于对国家安全层面的斟酌,虽然中国也许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印度也会更倾向于日本。一切投资行为和贸易往来,来源于双方基础的信任,如果缺乏互信,定会影响投资合作的发展。
(三)投资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虽然在投资多样性上中国在印度取得了一些进展,2013年印度总理拜访中国的时候谈到,对印度投资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必须要转让技术。第二,需要实行本地化。第三,应该雇佣在印度的居民。可以看出,印度对投资项目的技术方面十分看重,如果做好了,可以通过国家投资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来提高本国的科技水平。同时,印度对中国投资的行业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从投资的目标来看是为了使用中国成熟的制造科技,科技含量整体较低、范围较小,这无益于中印双向投资的持续发展。
(四)投资环境不够优良
中国与印度关于投资管理政策的规定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较大的变动,在一些领域存在不标准、不明确的现象。从投资的硬环境来看,印度在交通、港口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比较落后,在电力供应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全国1/3的城市得不到电力供应,将近一半土地没有公路,超过1/4的高速公路质量不合格,铁路网面临严重的老化情况,迫切需要升级换代。建设基础设施是印度目前必须要面对的情况,投入不足和低效率运输已经成为影响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议题之一。这些问题影响了印度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吸引力,但是要加大构建基础设施,则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支持,这对于印度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困难,需要克服很多难题。
三、促進中国与印度双向投资发展的对策
(一)培育竞争优势,强化优势领域的投资合作
中国与印度在加大双向投资方面要实行长期的规划,一是要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这就要转变建立在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加大研发新产品的力度,在专有技术和经营战略等要素方面取得优势,而且需要开发符合发展中国家使用的小规模生产技术,培养与发达国家不一样的竞争优势,这些都是中国与印度之间可以互相投资的关键问题。
二是加大双方在具有技术优势产业的相互投资。印度在某些产业方面具有优势,如信息技术等行业,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中国也可以通过投资的方式获得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与印度在经济上的配合度较高并且有着广阔的市场机遇,中国成熟的技术产业,如家用电器、汽车和服装等,这些行业都是适合在印度进行投资的理想型产业,也可以考虑设立合作投资项目,发展共同投资以减少恶意竞争,扩大投资项目的规模,着力发挥大项目的推动力量,把某个项目的投资扩展到整个产业链的投资。
(二)加强双边合作,增进互信
中国与印度就某些经济合作框架已达成共识,双方拥有许多合作基础和共同的利益,这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009年6月至2014年7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金融、贸易、投资等领域展开了六次会面,并在很多领域的合作方面形成了一致的看法,中国要有效运用金砖国家在金融、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机制,充分利用中国在二十国集团和中国、俄罗斯、印度合作机制等其他多边合作机制。双方应当采用更为积极主动的做法,加大双边合作与沟通。中国与印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紧密合作,有利于促进双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2020年是中印建交的第70年,随着双方稳定的投资以及持续的贸易活动,中印投资的层次将不断加深,投资的领域不断扩充。
(三)拓宽项目融资渠道
最近几年,印度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开启了大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但也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在第六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面上,建立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来支撑金砖国家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设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短缺,推进印度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水电、公路、高铁、港口等领域具备丰厚的经验和较先进的技术,应当努力获得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积极发展BOT等形式多样的基础设施建设来实行项目融资。
(四)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投资吸引力
中国与印度互相投资的规模尽管很小,但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中国与印度开展投资活动的基本前提是东道国具有吸引外国投资的良好环境。从投资的外部环境来讲,中国与印度要进一步加大对电力、交通基础设施、港口等投资环境的改善。从投资的内部环境来讲,东道国政府需要简化投资程序,降低准入门槛,消减投资壁垒,规范对外资企业的管理,提升投资的便捷程度,加大对劳动者的培养力度,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通过改变投资环境来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与印度应尽快对双边自由贸易区进行研究,积极发挥自由贸易区的影响力,带动投资的全面发展。
(五)树立品牌意识,提升中国企业自身形象
在相互投资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应从自身着手,在树立品牌意识上下功夫,要树立品牌就必须要坚持诚信最大化。此外,中国企业在对印度投资的过程中应积极融入东道国,改变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断积累投资经验、加强对印度市场的调研,全面提高跨国经营的管理水平。印度作为一个宗教国家,许多习俗与我国有相当大的差异,中国企业对印度的风俗习惯应给予应有的尊重,加强对印度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以保证投资活动符合印度的法律规定。中国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重视自身的社会效益,提升中国企业的自身形象。
[参考文献]
[1]杨莉.中印经贸关系现状和发展分析[J].特区经济,2015(3):50-51.
[2]罗文宝.构建中印自由贸易区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南亚研究(季刊),2017(10):35-36.
[3]许燕.中国与印度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17(3):59-62.
[4]蔡冬梅.中印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8(1):20-24.
[5]赵果梅.出口贸易对中印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8(7):40-42.
[6]王胜.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7(4):53-56.
[7]Krugman R P,Market structure and foreign trade[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2018,2(3):17-34.
(责任编辑:张彤彤 梁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