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礼娜
摘要:毕业班班主任是学生就业工作的第一指导者。新时代,毕业班班主任工作仍然存在队伍建设不完善、理论修养不够、沟通方式不恰当等诸多难点。高校必须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毕业班班主任要与时俱进地调整就业工作思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加强心理辅导,关注与教育特殊群体、搭建就业平台,努力创新就业工作模式,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队伍建设 精细化教育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0-0176-02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班主任工作无人可取代,并且潜移默化地影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毕业生面临考研、就业、创业、情感等诸多问题,压力较大,极易产生负面情绪。面对这样的特殊群体,毕业班班主任如何创新工作方法,发现新思路,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这段特殊时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班主任在实践工作经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就业工作思路。
一、毕业班班主任工作难点
1.毕业班班主任队伍建设不完善
新时代,在高校全员育人的背景下,毕业班主任由专业教师担任更符合大学生培养的实际需求。但很多专任教师不愿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兼任班主任。少数专任教师仅为评职称需要才担任班主任。部分专任教师认为班主任可专可兼、工作临时且繁琐,甚至与育人相脱节。辅导员配备严重不足、流动性较大,又受学院多重领导,工作对象涵盖面广,任务繁重,处理日常事务较多,专注于班主任的工作上的时间相对较少[1]。教育部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文件,但高校对于班主任的选拔、培训、管理、考评制度尚未建立成熟,制度仍然难以落地,制约了班主任的发展。
2.毕业班主任理论修养不够
毕业班主任包括学生学业、心理健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奖助学金评选、就业指导等多方面,要求班主任业务必须专业。然而班主任大多由青年教师担任,他们对当前大学生心理状态、毕业形势、国家相关的政策不熟悉,对毕业生培养方案的研究不深入,工作效率低。而学院层面,没有注重在公开场合对班主任进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严重影响了班主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毕业生与班主任沟通不到位
高校毕业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个性张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知识面广;吸收外来文化,同时极易受影响,沉迷于享乐,个人主义严重,目标迷茫,价值观紊乱;还有些学生“宅”在宿舍或网吧,沉迷于虚拟“网游”空间里,生活技能低下,考试多门挂科。部分班主任没有深入研究和思考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没有留意到新形势会带给学生们新转变、新特点、新思维,没法给予他们爱心的关怀。距离感使学生不愿意将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告知班主任,班主任工作难度加大。
二、毕业班主任开展工作的新思路
新时期的教育背景给毕业班班主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毕业班班主任必须迅速成长,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打开就业工作新局面,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1.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调动队伍积极性
班主任队伍要保证后继有人,要清醒地认识到担任班主任不是“额外工作”,而是教书育人应负之责、应守之责、应尽之责[2]。不断向班主任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是切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班主任队伍活力、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保持队伍积极性的必要保障。而院校对班主任工作认可度,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状态。院校必须建立有效的选配机制,颁布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来杜绝班主任消极怠工的状态。具体应涵盖:(1)加大班主任工作条件的投入力度,有效地评估班主任在院校各项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利用物质手段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2)重视对班主任的精神激励,以评优、评奖的方式,在学校各大公开场合对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和奖励,吸引广大贤才争当班主任,集思广益当好班主任。
2.学习最新就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毕业班班主任迫切需要专业化培训,以学习新的就业知识,掌握新技能,及时分析当前的就业情况,加强就业服务力度,努力使自己专业化、职业化。班主任及时传达新的就业知识能增强毕业生的信任感,缩短师生距离,为就业工作做铺垫。“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自身业务水平是班主任工作基础,以师德感染学生、感化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艺术。班主任需要提高个人修养,以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引导学生。
3.加强心理辅导,贴近青年学生
根据新时期毕业生特点,班主任应该抓住学生生活喜好,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贴近青年学生。毕业生在考研或择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依赖、自负、自卑、消沉、焦虑、从众等心理,短时间内无法从学生过渡到社会人,求职不顺利,身心健康也受影响。“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要取得学生的信任,要经常下宿舍、进课堂,以朋友的身份倾听毕业生真实想法,缩短心理距离,坚持“以生为本,为生服务”,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解决困惑。班主任要以毕业生所关心的考研、考证、就业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为抓手,以增进师生感情为愿景,以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为目的,帮助他们顺利过渡为社会人。
4.重点关注弱势群体,精细化开展帮扶
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之一是要协助学生完成学业,尤其是要重点关注“弱势”群体。班主任宏观化的教育模式对于这部分“弱势”群体并不适用。这些特殊群体需要微观精细化的教育[3]。对学业困难、心理困难、就业困难群体及时疏导,联系相应的学生家长,家校教育结合,重点开展帮扶;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身体残疾、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毕业生开展个性化的职业咨询,进行一对一帮扶。根据学生需求推送相应的岗位信息,借此机会与毕业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第一时间帮助毕业生办理求职创业补贴手续,争取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最需要的时候都能够得到帮助。
5.搭建就业平台,促成就业新模式
毕业班班主任自身专业、校友的工作单位,身边人的就业心态将直接影响毕业生对本专业学生对岗位的认识,班主任可以主动搭建“走出去,请进来”的就业平台。班主任、毕业生要“走出去”,实地考查企业,拜访校友工作状态,帮助毕业生建立企业和工作的第一印象。班主任借此时机与企业洽谈人才培养和输出的机制,协商实习细节,培育就业。班主任要“请进来”,邀请校友进校园,建立校友与学生之间“传心得、帮求职、带就业”新模式,调动学生就业的积极性。班主任要将优选的企业带入课堂,分享企业人才需求、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帮助学生建立对企业的认知,为迈入职场做准备。
毕业班班主任要积极面对就业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高等教育发展的步调保持一致,协助学生顺利转入职场,争做学生的学业导师和人生导师。
参考文献:
[1]王宏武,杨帆,黄超芸.新形势下由专业教师担任高校班主任的队伍建设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2):129-130.
[2]吴林龙,张韬喆.深入把握习近平关于教师职责使命论述的理论内涵[J].思想教育研究,2017(5):11-14.
[3]王淑珍.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多困生”精准帮扶路径探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9(5):37-42.
责任编辑:赵世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