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基于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以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探索将疫情危机转化为高校思政育人契机,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应实现的四个基本功能,即预警功能、教化功能,调节功能及善后功能,进一步结合党中央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要求,重点论述了如何利用疫情发展的态势,强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防疫 思政教育 途径 方法
一.公共危机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公共危机主要是指由于突然发生会威胁与危害公共安全、社会利益的事件,可能引发公众恐慌与混乱,从而需要运用公共资源、 公共政策和公共权力紧急处理的非常事态和危险境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群体或社会主体用道德规范、政治观念和思想观点对其成员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使得他们形成符合社会需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工具,也是教化社会的有效方式。
在社会公共危机发生后的柔性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对社会公共意识形态进行管理,强调的是舆论引导、心灵感化、达成共识、振作士气,这种非强制性管理手段的影响力更为深刻、持久和廣泛,既可为社会公众提供应对危机的技能和动力,还可以增强公共危机管理的效果,从而能解决社会冲突,构建和谐的社会。
二.新冠疫情的阶段划分
此次疫情中,摩根大通通过数据模型,将确诊病例超过250例的国家疫情,分为四个阶段:
1.早期发展(疫情初期):各国正在报告新的感染病例,但总体感染总数相对较小。
2.加速发展(疫情爆发期):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增长率呈上升趋势,总体感染规模相对较大,感染数迅速增长,但康复率却很有限。
3.后期积累(疫情拐点期):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增长率下降,但每天的新增感染病例仍然相当可观,不过康复数有较高的增长率。
4.恢复期(疫情后期):每天报告的新增感染病例有限,康复人数增加的幅度更大。
三.高校思政在疫情各阶段应发挥的四个基本功能
在2020年初的这场新冠疫情中,针对全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是通过舆论造势完成的。由于居家隔离,民众只能通过官媒、新媒、自媒、智媒获取各类信息。对谣言及时制止和辟谣,也是维持舆论导向的重要一环。高校思政工作首先应该在国家整体思政舆论的大环境下顺势而为,发挥思政教育的基本预警及教化功能;此外,还要进一步依靠自身思政队伍力量,对于学生思想动态予以关注与调节,给予人文关怀,并做好疫情恢复期间的一系列善后工作。
1.预警功能:疫情初期,全国高校思政队伍都通过微信、电话家访、通知等形式,通告疫情扩散趋势,起到了直接的预警功能。此外,各类媒体,无论是央视新闻、还是抖音、微博,在疫情发展早期,通过舆论造势,及时播报相关数据,提醒民众疫情蔓延,对全民在思想上重视疫情传播,保护生命安全起到了警示作用。疫情后期,老师们还要提醒同学们警惕一些骗子利用疫情进行电信诈骗的可能性。
2.教化功能:教化功能体现在整个疫情的全过程,而且根据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与人们的教化是不同的。高校思政应该基于各媒体舆论造势基础上,顺势而为,积极引导学生接收正面的信息。如:疫情初期,通过小视频让人们了解病毒如何产生及如何进行消毒防护的卫生教育;为防治疫情于2020年2月6日迅速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增强了民众的法制观念以及人与自然的正确生态观;疫情爆发期,医护人员请战支援一线的责任担当精神;全民自愿居家隔离、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道德养成教育;不辞辛劳,勇挑重担的医学专家们的敬业精神;不计报酬,默默为医护人员做饭送餐以及滴滴司机免费接送医护人员的感恩教育等。
3.调节功能:由于疫情突发,人们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恐惧,特别是在疫情爆发期,由于每日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的增长,人们心理难免会出现负面情绪,甚至重新思考,怀疑人生的意义,产生轻生或及时行乐的想法。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应把握时机,对产生心理不适的同学及时介入,开展有效的心理与情绪调试,从而预防群体性不良观念的传染,降低群体的非理性冲动。可以通过新媒体推送心理健康知识或通过班主任组织线上班会,以敞开式的交流沟通方式,为同学们找到“吐槽”的出口,以消化负面情绪。而在疫情出现拐点时,正是我国全面开展网络教学初期,很多学生因网课操作困扰或是无法做到自律、自我学习与管理,产生消极抵制情绪,此时思政教育者应结合疫情拐点,做好正面宣传教育,引导同学们回归平常心态,对未来充满信心,及时回归常规的学习生活状态。
4.善后功能:疫情恢复期间,预计学生群体中会产生两种极端心理,一是认为环境极度安全,疏于继续防范;二是谨小慎微,内心对病毒惶恐不安。这需要一线辅导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引导。过度大意和过度紧张都会导致不良后果。复学后,引导大学生针对此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认真思考也是必要的,这对于他们提升对自我、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都是很好的契机。
四.利用疫情危机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在疫情中除实现上述四个思政教育基础功能外,还应进一步探索利用此次疫情契机,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结合我党对于青年大学生的思政要求,完善大学生的生态观、价值观、政治观,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建立四个自信,激发大学生的青年责任担当意识。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高校育人功能的基础和重点。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1.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3.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4.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二)利用疫情契机,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恩格都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巨大的历史进步为补偿的。历史进步的前提,是善于化危机为机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汲取历史的智慧。Gurin认为当个体遭遇新的环境或情况时,在他们脑中没有“剧本”足以应付新状况时,他们便尝试着以崭新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行动。而此次疫情恰恰是每个青年大学生所遭遇的新环境,对于他们重新思考人生、树立理想与信念、强化爱国主义情况都是非常好的契机。作为基层思政育人者,教师们应该学会利用时机,强化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激发他们的情感认同,从而引导他们的正确行为。
1.强化生态观教育:利用疫情,让大学生意识到人类必须要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保护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当人类破坏自然、损坏自然、违背自然的时候,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是无情的,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可以通過书画展、摄影展等方式鼓励大学生热爱大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正确的生态观。
2.强化理想信念,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此次疫情既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是对我党“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的彰显。复学后,通过主题演讲比赛、微党课比赛等多种形式,讲述中华大家庭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战“疫”故事,通过“一方有难,八方援鄂”的实例,使青年们体会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中国文化的先进性,激发青年的爱国热情。引导青年们重新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物质观,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相结合,将近期理想与远期目标相结合,坚定青年们的“为人民服务”的生命理想,和迎难而上的生活信念。
3.通过对比,强调政治正确,树立四个自信:我国疫情后期,北美和欧洲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进入疫情爆发期,而各国政府面对疫情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与措施。英国政府不作为,计划通过让全民染病来让英国民众获得群体免疫;美国疾控中心无法向全体民众提供免费的核酸检测试剂,政府以“蔑视”病毒的态度,给予了全民错误的舆论导向,导致确诊病例激增。由于抗疫能力有限,意大利政府只能选择先救治年轻人而放弃老年人。疫情面前,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无视人民的生命和利益,西方所谓的“人本主义”“人权”“自由”“民主”等价值观瞬时崩塌。而唯有中国共产党,将疫情危机,视为对执政能力的大考,以人民的生命安全为己任,对疫情形势准确判断,及时部署,采取有效举措,不惜一切代价,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思政教育者要利用好这些事实与时机,通过讲座、主题教育、毕业教育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树立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坚定两个维护,形成青年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观,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入人心。
4.强化青年责任担当意识:通过战疫中的典型事迹和人物建立青年人责任担当意识。如3月9日,教育部社科司通过网课,组织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其中冯秀军教授针对战役里的最美青春,谈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引起了青年大学生的强烈反响,激起了青年人勇于担当的责任心。通过身边人,同龄人,同行人参与疫情防护志愿者工作,树立典型并做好宣传报道,不但可以使“成为榜样”的人生发自豪感,还可以激发身边同学的学习热情。疫情期间各高校纷纷对本校参加防疫志愿者活动同学先进事迹的报道,就形成了正能量的舆论导向。疫情结束返校后,思政教育者们还应继续深挖这些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做好表彰,巩固成果,从而激发00后,95后青年们的国家主人翁精神。
参考文献
[1]吴玲.突发事件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8.
[2]刘新庚,李超民,李礼.论公共危机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拓展[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01):120-124.
[3]姚刚.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04):55-57.
[4]庞司珈.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02):75-78.
[5]刘婷,宿一兵.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学理论,2015(16):217-218+240.
基金项目:2020年宁波市“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专项课题(2020YQZX132)
(作者介绍:刘林林,宁波工程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