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的结构逻辑

2020-07-04 02:13左伟尘
兵团党校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民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

[摘要]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结构具有内生的“四要素”:党、国家政权和人民三个核心硬要素以及民主集中制核心软要素。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来源,人民通过党的领导来运行国家政权,人民依靠党的领导和国家政权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党和国家政权都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党创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国家政权也保障了党的领导,二者既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又保持适度距离,保持适度距离的力量来自于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联通党、国家政权和人民,维系党、国家政权和人民的整体性。党、国家政权、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四要素”结构是中国政治体系的结构密码,是分析中国政治运行的一般工具。

[关键词]人民;中国共产党;国家政权;民主集中制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0)03—0042—06

[作者简介]左伟尘,男,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右江民族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起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的内生结构并进行有效和有力运转。中国革命胜利后党成为执掌国家政权的执政党,为了人民的福祉必须要巩固和运用政权,由此逐渐建立了一整套党领导国家政权的制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国家政权和人民三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1]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终落脚点是为了人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背后的学理基础是正确处理党、国家政權和人民三个核心硬要素在民主集中制核心软要素的柔性联结下的结构关系。为了更深入探讨中国政治体系的运作,本文基于党、国家政权和人民三个核心硬要素和民主集中制这个核心软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提出了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结构化的“四要素”说,并以此来说明当代中国政治体系运转的有效性和有力性。

一、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结构是内生的“四要素”结构

(一)厘清政治体系结构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研究的需要

党和国家政权作为结构要素是政治现实和普遍共识。什么是国家政权?恩格斯指出:“国家的本质特征,是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2]有学者认为“国家政权是指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权力以及行使这种权力的各种机关。”[3]可见,国家政权,实质上反映阶级统治,形式上反映政治权力的社会公共性(即国家权力)。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之后,不能简单地继承原有的国家政权机器,而是要砸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那么我党如何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新中国成立前党在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进行了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理论设计,党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国家政权需要通过横向方面的政体(政权组织形式)、纵向方面的国家结构形式、权力运行的组织机关(国家机构)来体现,所有的这些体现的总和即为国家制度。1949年《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立了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并同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了各种国家政权机关并赋予国家政权机关职权。这些制度遵循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公共权力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不再与人民大众相分离。党在建立新的国家政权的同时,也创建了领导国家政权的党内制度,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制度、体制、机制和原则来保障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党组制度、党内国事决策转化为国家法律的程序制度、党管干部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群众路线原则等。

上述的一系列制度和原则反映了党、国家政权和人民之间的密切联系,所以在政治体系中仅仅考虑党和国家政权作为结构要素是不够的,必须要把人民纳入结构要素范围。在有关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中,探讨党和国家政权二者关系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是把人民纳入研究视野,并探讨党、国家政权和人民三者结构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见。而要想进一步深入研究,关键是要找到联结这三者的核心软要素,而这个核心软要素就是民主集中制。

(二)包含民主集中制的“四要素”是当代中国政治体系必不可少的结构化要素

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从党和政府的关系来构建结构化模型。例如,胡伟从政府过程的角度构建了双轨结构模型,认为在政府执行上存在“行政的双轨结构——功能系统,即中国共产党组织与以国务院为首的人民政府都具有政策执行的功能。” [4]而巫烈光从政府权力结构体制的角度认为党政关系是党政双塔型权力结构体制,双塔是不可分离的,但是“何为两塔的最佳塔距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5]无论是双轨型还是双塔型,一方面明确了党政紧密相连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也对实践中出现的双轨变单轨、双塔变单塔的现象做出了解释,不过这种模型都没有明定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也没有把既紧密相连不可分离又要保持适当距离的机理整合在这个模型中,因此需要新的模型以更加简约明了说明党政关系。要说明党和政府的关系,就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即从党、国家政权和人民三者的关系来看待党和政府的关系。因此,在引入人民维度之后,新模型既要体现出党、国家政权的价值理性,更要体现出党和国家政权相对于人民的工具理性,即要体现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当然,引入人民维度之后还不足以厘清结构,还要考虑到党、国家政权和人民是依靠民主集中制才能聚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所以民主集中制是第四个维度。

那么,如何构建包含党、国家政权和人民核心硬要素和民主集中制的核心软要素的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结构化模型呢?换言之,要想确定“四要素”在结构中的相互地位就需要解决以下难点:第一,明确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第二,明确党和国家政权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内在动因;第三,明确政党和国家政权具有不同的职能和责任,有必要保持适度的功能距离;第四,明确人民的价值基础性和至上性作用;第五,明确党、国家政权和人民聚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原因。

而这些困难能够在借鉴圆形予以同时解决。在这个“四要素”结构化模型中,党是圆心,国家政权是圆周,人民是圆面,民主集中制是圆的半径。党、国家政权、人民和民主集中制是此模型的四个要点,缺失了任何一个,就构不成一个整体。

二、当代中国政治体系“四要素”结构的含义

(一)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权是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的两大政治支柱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奋斗而创建的。党和国家政权紧密相连不可分离。党在革命时期就已经明确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标志,也是党领导人民砸碎旧中国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的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掌国家政权的开始,并在执政之初建立了一整套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从此,党和国家政权是互为依存的关系:没有党的领导,国家政权不能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没有国家政权的凭借,党的领导就会无力甚至虚无。邓小平强调“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这是我们立国和团结全国人民奋斗的根本。”[6]“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7]但是,国家政权的外在形式必定体现为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把党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作为中国政治的两大核心与邓小平的论述并不矛盾。当然,党领导国家政权的执政党地位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检验中不断巩固的,“是靠90多年艰辛奋斗中形成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能力和执政绩效赢得的。” [8]

党和国家政权需要保持适度职能距离。党集中人民群众的意志并综合成为党的意志进而依此制定各种政策,并通过国家政权的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意志成为国家法律,依法治国就成为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同时,当代表人民意志的党的意志成为国家法律法规之后,体现国家政权权威的宪法和法律法规也约束了党的行为。董必武在1951年认为“党领导着国家政权。但这绝不是说党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绝不是说可以把党和国家政权看作一个东西。……党对各级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应当理解为经过它,把它强化起来,使它能发挥其政权的作用。”[9]经历过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之后,张闻天在《正确建立党同国家的关系》一文中总结党和国家政权关系的经验教训时认为:党必须通过国家组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政府机构)实行专政,党决不能靠少数党员包办代替国家机关工作,党也不能代替国家机关采取镇压或强迫命令的方法来维护国家政权,任何党员违反了国家的法纪就应该受到国法的制裁。[10]董必武和张闻天的真知灼见启示我们,党和政府是紧密联结体,党领导国家政权需要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简单地以党代政是不行的。当然苏联解体的教训也启示我们那种脱离或者弱化党的领导的以政代党的邪路也是行不通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正确的做法是党要依法治国、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积极发挥党和政府两个方面的功能。

因此,党和国家政权紧密连接不可分离又要保持适度职能距离是从实践中得到的启示。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保持适度职能距离的力量是什么?提供这个适当职能距离的力量是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民主集中制联通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权,维系党、国家政权和人民的整体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实行民主集中制并把它贯彻到党能影响的各种组织之中,使黨具有了强大的行动能力。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以自己强大的组织能力凝聚团结中国人民战胜了各种反动势力,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这离不开民主集中制。

新中国成立后,民主集中制原则覆盖了所有组织,在党的生活、国家生活和群众组织生活中都实行民主集中制,党把全国各方面都团结凝聚起来。刘少奇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的报告中强调:“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是在党章和宪法中明白规定了的,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11]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也是政治生活的组织原则,它不仅贯穿于党组织,也贯穿于国家(政权机关),贯穿于所有政治组织所组成的政治体系。杨光斌认为“作为政体的民主集中制绝不止于政府机关由人大产生并对人大负责,更体现在党政关系、国家社会关系、中央地方关系和政治经济关系的诸多维度上。”[12]习近平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3]当然,党领导一切并不否定其他政治组织的功能的相对独立性,党并不包办一切事务,反而需要发挥各种组织(包括又不限于各种政权机关)的积极性,这是民主的政治;同时党又是中国政治体系的领导核心,党要引导政权机关、群众积极贯彻代表人民意志的党的意志,这是集中的政治。当全党的意志经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之后,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级政权机关都要执行国家意志,这也是集中的政治。总之,就是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也就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也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应有之义。可见,在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中,民主集中制原则既是组织原则又是运行原则,实现了组织形式与组织过程的统一。民主集中制作为圆半径,也是贯穿于人民群众之中的组织原则,不仅是联通党和国家政权的桥梁、实现了党执掌国家政权的正常运转,还维持了党、国家政权和人民的整体性,形成了三者之间的合力。

(三)人民是党和国家政权存在的价值基础

人民赋予了党和国家政权存在的价值基础。党和国家政权都根植于人民,党和国家政权都不能脱离这一底面。中共党员本来就是人民群众中的优秀分子,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得民心者得天下。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自觉地把自身当成实现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保障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依照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学说而设立,因此也是为了保护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而获得自身存在的理由,国家政权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保障力量。所以党和国家政权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保障力量。但是人民作为一个广大的群体,当家作主处理各种事务必须要有领导者。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14]可见,人民当家作主必需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因为党是先进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人民当家作主需要国家政权来保护和实现,如果没有国家政权的保护那么人民当家作主也就缺少了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后盾。当然,党和国家政权服务于人民当家作主并不排斥人民政治参与的相对独立性。国家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两种职能,在我国这两种职能的实现都离不开人民的政治参与。随着国家政权确立并逐渐巩固,国家社会管理职能的实现就成为人民政治参与的重点。人民政治参与过程中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的主干渠道是党和国家政权的各种具体的制度,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的要求。

人民监督党和国家政权。党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人民对党的监督。人民对国家政权的制约与监督主要是体现在对国家政权机关的制约上。作为国家政权具体化身的人民政府等国家机关,自然是人民的政府和国家机关,也必然是为人民当家作主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刘少奇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统一意志,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切国家机关工作的出发点。”[15]可以说人民当家作主是治理社会主义中国的逻辑起点,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民立场的必然结论。国家治理只有站在人民立场才会有长久稳定的治理效果。从中国历史的纵向对比来看,古代的商鞅变法确立了君主官僚制的国家制度,实为国家权力的君主皇权追求大一统和家天下,官僚掌管皇权的具体行使权并为皇权服务,这样一种制度在农业社会维持了中国的大一统体制并延续了中华文明,然而是以王朝更替的治乱兴衰循环而百姓遭殃为代价。君主官僚制是为一姓之私的皇权服务,可见它的重大缺陷就是人民的缺位,人民无权。而在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存在此问题,因为人民民主专政确立的是人民主权的至高地位。但是,人民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权力的行使需要委托,产生委托代理行为。毛泽东晚年担心的就是:由人民主权决定的国家权力派生出来的行政权等其他职权,在官僚主义作风之下演化为不受人民主权约束甚至取代人民主权的国家权力,这样国家政权的性质就会改变,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就会丧失。这种担心是有理由的,不过要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以及国家权力不变质,需要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办法。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路,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16]当前我党在领导反腐败斗争中贯彻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抓紧编织规范权力运行的笼子是防范权力变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应对机制,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国家监察法,之后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予以迅速落实,这是维护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有力措施。自从党的十九大理顺了党和国家的反腐败斗争领导体制之后,人民当家作主更加牢固。

三、当代中国政治体系“四要素”结构的意义

(一)“四要素”结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的集中体现

“四要素”结构是当代中国政治体系中党、国家政权和人民三大核心硬要素和民主集中制核心软要素实践互动的理论抽象表达。这个“四要素”结构把社会主义制度中党的领导优势、人民当家作主的优势、依法治国的优势和民主集中制的优势都集中体现出来了。

当代中国政治体系中的党、国家政权和人民是中国政治体系中的三大核心硬要素,它们之间的相互互动实践所形成的关系是推动中国社会变化的力量。这个“四要素”结构明确描述了党、国家政权和人民在当代中国政治体系中的地位,阐释了民主集中制的联通联结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从六个方面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协商民主、依法治国、机构和行政体制以及爱国统一战线,[17]深层次的逻辑还是在于正确处理党、国家政权和人民三者的互动关系。反过来,借助于这个“四要素”结构更能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体系的运行,特别是人民在当代中国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巨大,与西方政治体系运行中人民缺位形成鲜明对比。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在政治体系的研究中经常以解释为一人一票的选举民主来代替人民,这样人民越来越抽象,这个重大缺陷是其阶级局限性在学术思想上的反映。而中国的民主是一个全过程的民主,在政治运行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中,人民都是主体。

(二)“四要素”结构是批判借鉴西方治理思想的过滤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就中国国家制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关重大问题做出决议。习近平强调“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態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18]。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下的国家制度的运作,这是习近平对“国家治理体系”定义的核心所在,这个“四要素”结构明确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因而是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要义相契合的。

当前中国与西方的“治理”话语语义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这个“四要素”结构能为我国批判借鉴各种西方治理思想提供批判视角。王浦劬认为,西方治理理念中含有社会中心主义治理取向(侧重依赖于所谓的“公民社会”)、多元主义治理结构取向(核心在于对国家干预的怀疑)、去权威主义的政治倾向(核心在于取消国家或政府权威)。[19]很明显,西方治理思想中隐含着对政党和国家政权不信任,对民主集中制的怀疑,而这恰恰是我国国家治理能力强大的根源,所以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治理思想中与我国党领导国家政权制度不相符合的部分,至于其他有助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治理的部分我们要大胆吸收借鉴。另外,还要看到西方已经陷入西式选举民主的困境,西方治理思想本身也不能解决西方社会的问题。例如,当前美国社会从民主走向民粹以及政治分化甚至分裂的政治总病根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但是西方治理方案不可能指向更替国家政权,危及美国资产阶级统治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很快遭到镇压也说明了美国国家政权不允许有这样的行为。而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方案早就铲除了旧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导致的政治衰败的总病根,这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果。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党领导国家政权制度。因此,党的领导和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国家治理的根本优势,任何时候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三)“四要素”结构是理解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层级政治过程的一般分析工具

从中央、省、市、县、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的组织架构来看,党的不同层级组织不仅与某一个层级的政权相对应,还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相对应,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无所不在。因此,每一个层级上的政治过程都离不开党和国家政权,离不开民主集中制,离不开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群众有所呼,党和国家政权必有所应。正因为如此,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是有效和有力的。从微观上说,为了加强党的基础组织服务人民的有效性,还特别赋予基层组织反向调动上级某些资源的权力。例如基层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就是适应群众呼声的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的好经验。从宏观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了党领导国家政权制度的生命力。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化充分证明中国政治体系能充分发挥党、国家政权和人民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设定了中国分“三步走”计划,规划用时70多年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了坚定不移贯彻实施这个“三步走”的伟大战略,党领导人民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使之细化为连续不断的“五年计划”,并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手段,使掌握在人民手中的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结果是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20]工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主干。当历史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中国终于追平了与西方工业文明的代差,并在此基础上与西方发达国家一道进入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信息文明的领跑团队。总之,新中国成立70年所取得的成就显示了党、国家政权和人民三者由民主集中制联结而成的整体性合力的巨大威力。阐明这种巨大威力的抽象逻辑需要用“四要素”结构来进行话语表达。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肩负救国救民的重任,又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崇高使命。党通过革命方式夺取国家政权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并创造条件启动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历经近100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党领导的国家政权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政治体系“四要素”结构基本上能反映中国共产党、国家政权和人民三者之间在政治实践中的有机立体联系,这种有机联系是通过民主集中制的内在力量形成的;也能契合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之路,为理解国家治理思想提供了新视角,并且可以一般地解释与把握中国各个政府层级的政治过程。可见,包含党、国家政权和人民三个核心硬要素和民主集中制核心软要素关系的“四要素”结构是中国政治体系的结构密码,是观察分析中国政治运行的一般工具。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8-3-5(01).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5.

[3]宋伟明,郭渐强.中国革命政权建设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1.

[4]胡伟.政府过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292.

[5]巫烈光.中国党政双塔型权力结构体制的调适[J].探求,2003(6):26-29.

[6][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4、149.

[8]陈答才. 黨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永不动摇[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7-07(01).

[9]董必武.董必武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07-308.

[10]张闻天文集(第4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508-510.

[11][15]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59、159.

[12]杨光斌,乔哲青.论作为“中国模式”的民主集中制政体[J].政治学研究,2015(6):3-19.

[13][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1、18.

[16][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91-392、91.

[17]《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5-40.

[19]王浦劬.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与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72-73.

[20]习近平.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8-12-19(02).

责任编辑:杨建平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右江民族医学院思政课专项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观研究”(项目编号:2017SK09)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人民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
民主集中制的知与行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民主集中制在领导班子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的哲学思考
浅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
民主集中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领导干部为民服务“四要四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