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魏玲
2020年4月30日,在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八家户农场妇女创业孵化基地“爱心易物空间”缝纫店里,热孜万古丽·热合曼一手拿着裁缝尺,一手用画粉在面料上熟练地做着标记。“你看,这是我为姐姐刘华专门挑的布料,我要亲手为她做一条漂亮的艾德莱斯裙子,她穿上一定会很好看。”热孜万古丽边忙着手中的活边说着。
热孜万古丽与刘华姐妹情深
44岁的热孜万古丽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八家户农场农三队的职工,也是当地有名的“绣娘”。谈及从家庭妇女到致富带头人的转变时,热孜万古丽说:“精河县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干部刘华是我的结对亲戚,在她的帮助下,我们一家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家庭收入也从以前的一年两万元增长到如今的15万元。”
热孜万古丽说:“刘华就是我的亲姐姐,她给予我们家很多关心和帮助。我们家有五口人,以前就靠种20亩的棉花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并不富裕。”
2016年10月16日,自治区召开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自此,新疆民族团结史册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当年11月,刘华与热孜万古丽一家结为“亲戚”,一切发生了改变。
说起第一次相遇时的印象,刘华用“勤劳朴实”来形容热孜万古丽夫妻俩。“他们将屋里屋外收拾得很干净,家中的20亩地也打理得很好,3个孩子,都很可爱,也懂礼貌。虽然夫妻俩的话不多,但每次去他们家里时,桌子上都摆满了好吃的,让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和朴实。”
刘华回忆说:“那天,热孜万古丽为家中沙发制作的刺绣坐垫就放在桌边。看到她的绣品,我建议她尝试接一些绣枕头、缝被褥的活,以她的手艺,应该不会缺乏顾客。妹妹一家一直靠种地谋生,一年收入不过2万元,如果再能把家中的地流转出去,一年土地流转的收入就有1万多元。这样一来,夫妻俩的收入肯定会有所提高。”
刘华的这一番话让热孜万古丽夫妻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两人决定将刘华的建议落实到行动中。有了刘华的鼓励和支持,热孜万古丽一家在2016年年末将20亩地全部流转出去,夫妻俩在家中做起了牛羊养殖育肥生意,热孜万古丽的刺绣手艺也为家中带来了一份收益。
2017年春天,不到半年时间,热孜万古丽家便有了近4万元的可观收入。
尝到甜头的热孜万古丽也有了新的想法,她想在队上开一家缝纫店。
“这个想法很好。”刘华为热孜万古丽的“上进”感到欣喜,连忙为店铺选址、购置设备。
2017年5月,热孜万古丽的缝纫店顺利开业。精湛的刺绣缝纫手艺很快让热孜万古丽收获了一批忠实顾客,缝纫店也由原来单纯做刺绣抱枕、被褥、桌布等,扩大到制作连衣裙、羽绒服等。
“第一个月虽然只有700元的收入,但对我来说,也是很大的鼓励,那时候姐姐常来看我,帮我找客源,我的营业额一直在慢慢增长。”热孜万古丽说。
2019年7月,在刘华的牵线搭桥下,热孜万古丽制作的民族特色纯手工刺绣马甲被江苏的一个文艺演出队看中,订购了100件。
“现在我一个月能有4000多元的稳定收入,加上养殖的收入,我们家一年的收入能达到15万元。”热孜万古丽激动地说,“姐姐帮助我们家一天天富起来,我也要像她一样帮助我身边的朋友。”
随着店里的订单增多,热孜万古丽开始把一些工作转给身边的姐妹,并以每件成品5~10元的手工费给大家发工资。如今,热孜万古丽的缝纫店已与村里的7名妇女建立了合作关系。
与热孜万古丽合作的一位姐妹感激地说:“我原来也就是在家打理农田、照顾孩子,现在热孜万古丽又给我分了一些缝纫的活儿,一个月能收入800~900元呢。”
现在热孜万古丽的生活忙碌而充实。近期,刘华又为热孜万古丽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队里计划请老师为大家培训缝纫技能。
热孜万古丽表示一定会跟着老师好好学习,多学些技能。她计划明年再添两台缝纫机,招收四名助手,把缝纫店的生意做得更大更好。
如今的热孜万古丽自信了,也更开朗了。她说如果没有姐姐的鼓励和帮助,她是没有勇气开店创业的。现在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幸福的生活,感到非常自豪。
3年多相处的点点滴滴,使这对姐妹的心越走越近。刘华说:“我会继续发挥好结亲干部的帮扶作用,用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的姐妹共同增收致富。”
责编/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