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义背景下体育教学新对策分析

2020-07-04 02:09彭盛森
师道·教研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动作技能

彭盛森

在新时代社会主义背景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小学体育教学也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但是现在的体育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完善,才能更好促进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当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技能忽认知

直接开展体育课程与学生对体育有一定的认知的前提后再开展体育教学相比,后者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但是现在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通常做法是带领学生热身运动后就直接开始体育锻炼,一味要求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并没有带领学生去了解体育知识,导致很多学生把体育课程当做是娱乐课,不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体育课程。

(二)未能做到因材施教

小学体育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技能一般,只有部分学生的体育技能很好或者是较差,但是很多体育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或者重视这一现象,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指导所有学生,导致体育能力差的学生掌握不了体育技能,而体育能力强的学生的体育技能得不到提升和发挥,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使用不当

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不是上一两节体育课就能够实现的,需要长期坚持、反复锻炼才能够得到提高,而体育技能的掌握也需要学生经过长期的练习后才能够真正掌握,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练习,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观察学生的动作,对错误动作没有及时进行纠正,导致学生无法掌握体育技能,教学效果不佳。

二、小学体育教学对策

(一)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设计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学的核心,直接决定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的兴趣,所以一定要重视内容设计,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性格和生理特点,才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学内容要具有趣味性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爱贪玩的年纪,趣味性的体育课程内容能够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程中。在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适当增加有趣的、新颖的、系统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内容要具有实用性

所谓体育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就是要满足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发挥,达到身体和心灵的平衡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因此在内容设计上要注重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原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热爱体育,弘扬优秀的体育精神,让学生形成终生运动的意识。

3.教学内容要具有创新性

体育是一门需要学生亲身参与的课程,学生只有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传统的体育项目不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内容来吸引学生,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程,这样学生才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如一些有比较强的节奏感的现代健美操或舞蹈,具有挑战性的滑轮项目等。

(二)小学体育教学实施对策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体育活动只有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够真正掌握其中的技巧,同时达到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当发现学生的心理情绪不对时,要及时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体育课程,促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放松身体。

2.重视学生的认知性学习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运用,只有会学且会用,才算是真正学到了。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要重视学生的认知性学习,不能够仅停留在模仿学习的阶段,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和如何学习。例如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教师要先向学生讲述球类项目的发展,然后告诉学生球类运动的规律,使学生对球类运动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开展训练,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球类项目的训练技巧,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重视情境创设的作用

在开展体育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在其中进行体育训练。例如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是跳远,仅依靠教师进行示范,学生不一定能够很好掌握其中的技巧,反而会觉得无聊,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为学生创设小青蛙跳远的情境,把自己当成一只小青蛙,学习小青蛙蹦跳的动作,把它当成一个游戏来参与,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

4.重视课前准备工作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中也是如此,如果训练强度过大,不符合学生的身体情况,会导致其身体健康受到威胁;若是教学内容无趣,会降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前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可以分为心理准备和训练准备两个方面,所谓的心理准备是指教师在上课开始阶段要告诉学生本次课程的主要训练名称、目的,内容、方法,使学生对即将要进行训练的项目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不至于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开始训练,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避免在训练过程中发生意外。训练准备就是带领学生做一些拉伸运动,避免直接进行强度比较大的运动而导致肌肉拉伤。

5.在训练过程中融入游戏环节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年龄还小,正处于爱贪玩的阶段,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适当融入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训练中。例如八百米长跑的训练,可以采用团体跑、接力跑、数字跑的游戏方式,一方面能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另一方面又能够增强训练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是一门有趣的科目。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设置一些惩罚环节,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更认真地参与到训练中,提高训练成效。

6.合理安排训练时间

在小学教学中,体育课程的课时比较少,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训练时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到更多的体育技能。学校里会有一些运动器材,例如单杠、沙池、跳绳等,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运动器材,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进行分组训练,一方面能够让运动器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另一方面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训练,可将全班随机分成四组,一组练习跳远,一组练习跳绳、一组练习跑步、一组练习单杠等,每组练习10分钟,然后再进行轮换训练。

7.优先示范,合理纠错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讲解和示范是开展体育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讲解是教师向学生讲述训练的基本动作、方法和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这个过程学生重在聆听;示范就是教师将正确的运动动作当面做给学生看,同时搭配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掌握动作要领。在讲解和示范完成之后就是学生练习阶段,这个过程的开始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任务已经完成,实际上才刚刚开始,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动作,及时进行纠正,如果学生用错误的动作进行练习,一方面不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受伤。所以教师要在发现学生的动作错误时第一时间去纠正,如果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应当再次集中进行示范,进行更加详细的动作分解,使学生能够更好掌握动作要领。

在新时代社会背景下,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点,而体育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体育课程的开展既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又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

责任编辑 邱丽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动作技能
动作描写要具体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