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建生
[摘 要]对话是阅读的本质,批注阅读是一种主动探究的阅读方式。遵循“以学生为主”“以对话为主”的课改理念,教师从预习批注、略读批注、精读批注三个方面进行指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批注阅读;学生主体;文本特点;有效对话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9-0050-02
批注阅读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广受关注,其“让读”“让学”的特质非常契合“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等课改理念。在各级各类公开课上,也经常出现“阅读批注”的身影,“不动笔墨不读书”成了当前阅读教学中的高频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教为先”的教学思想仍然盛行,教师给予学生阅读批注的时间通常只有一两分钟,学生还没来得及和文本对上话,就匆匆被叫停,进入交流阶段。这样的批注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批注阅读的关键是读者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和反思。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第七册第六单元首次聚焦“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理解的地方和最有体会的地方”来做批注。那么,如何真正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促膝交谈”,读有所思、读有所感,提高批注阅读的实效呢?笔者结合本单元第三篇课文《陀螺》的第一课时教学,谈一些看法。
一、预习批注,整体感知文本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预习批注能有效提高预习的效果。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批注,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他们学会使用各种批注符号,将自己有疑惑的地方标记出来,同时尝试将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悟记录下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对文本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进课堂。
例如,在指导学生预习《陀螺》一文时,笔者设计了“批注预习单”,让学生一看就明白预习时要做哪些批注,怎么批注。
再如,在检查预习这个环节,笔者出示了文中的两句话:
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刚一接触,又各自闪向一边,然后重整旗鼓再战——直到其中一方被撞翻才告一段落。
这只陀螺不是人工削出来的,而是一位木工在旋床上旋出来的,圆且光滑,如同一枚鸭蛋。
师:这两句话中,“旋”这个字出现了四次,怎么读?(自由读、指名读)
师:你如何区分的?
生:我是查字典知道的。(大多数学生都是查字典知道读音的)
师:再把这四个字带入文中读读,你能发现“旋”的读音有何规律吗?
生:我明白了,“旋”作为动词,表示转圈读xuán;作为名词,表示转着圈的东西,读xuàn。
师:发现规律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大家为他的发现鼓掌!请大家将他的发现批注在句子旁边。
预习批注不是简单地标标、画画、抄抄注释,只有认认真真地把文本读上几遍,才能找准课文的批注点,才能有所得,有所悟。
二、略读批注,理清文章脉络
《陀螺》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共13个自然段。读懂课文内容,疏理文章脉络是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之一,而略读批注是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方式。
师:这篇课文作者回忆了童年关于陀螺的哪些场景呢?(出示)
(1)自主阅读批注,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师:浏览课文,画出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生:“我的冰尜儿,木工随便旋出的小木头块,丑小鸭生出的一只丑鸭蛋,在童年的一个冬日里,给了我极大的欢乐和由衷的自豪。”
师:作者为何获得了“极大的欢乐和由衷的自豪”?作者从斗陀螺的经历中还懂得了什么道理?(引读)
师:我们运用批注、归纳的方法很快就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读懂了课文的内容,而且把这么长的一篇课文读成了几个标题,读成了一句话,这就是批注阅读的力量。
三、精读批注,练写阅读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批注阅读遵循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对话为主”转变的课改理念。但如果仅是为了体现“让学”而任凭学生自由批注,很容易造成理解不得要领、阅读效率低下的状况。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细心指导下,才能逐步体会到批注阅读的妙处。
(一)关注文本结构特点。
《陀螺》这篇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说陀螺、做陀螺、得陀螺、斗陀螺、悟陀螺”五个场景,但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能力都非常有限,他们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思想内涵。笔者结合课文内容、教学目标设计了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和感悟,尝试让学生跳出文本看文本,充分發挥了文本的阅读价值。
师:作者回忆的这五个场景中,哪个是中心事件?
生1:斗陀螺是中心事件。
师:说说理由。
生2:斗陀螺写得最精彩,读者看了也最过瘾。
生3:斗陀螺最能突出作者的快乐和自豪。
师:既然中心事件是斗陀螺,那为何还要花大量篇幅写其他场景呢?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自主探究课文1~7自然段,把你的阅读感受用一句话来批注。(学生探究批注)
生4:前面部分突出了丑鸭蛋来之不易。
生5:突出了作者对冰尜儿的喜爱,为下文做了铺垫。
师:正是由于作者对陀螺无比的喜爱和渴望,所以,当他的陀螺意外获胜时,他获得的快乐和自豪才更加强烈。
(二)关注文本语言的特点
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句话,不同的学生阅读感受是不一样的。阅读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读文章,一边把最有体会的词句圈画出来,并从内容的理解、写法的分析和情感的体验等方面来品读和批注。批注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思考越深入,感受就越丰富,批注就越精彩,对文本的理解也就越透彻。
例如,批注阅读《陀螺》第四自然段:
我是从小就不甘人后,更不愿自己的陀螺像金兵见到岳家军,一战即败。于是四处寻找木头,为削出得心应手的陀螺,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然而一个孩子无论如何是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飛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批注了哪些词句?怎么批注的?
生1:从“废物利用”“为此……可……”这些词句中我看出,在作者眼中,陀螺最重要,其他都是废物。
生2:“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我得不到陀螺时的郁闷心情。
生3: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对冰尜儿的痴迷、渴望。
生4:我对整个自然段做了批注:“我的眼里只有你!”作者四处寻木,忍受责骂,痴心不改,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他对陀螺的酷爱之情。
……
读着这些批注,笔者似乎看到了一个个学生的阅读心迹,听到了他们与文本的呢喃细语。
(三)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空
对话是阅读的本质,也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批注阅读有效提升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质量。但不同的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感受力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静默阅读和思考交流的时空,要督促和激励学生自主思考,让每个学生都能投入课堂,走进文本,积极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将批注式阅读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可以使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不再将传授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而是选择“放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肖晓燕,喻德琴. “紧箍咒”与“火焰山”: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两次转化与四大问题[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29).
[2] 戚韵东. 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分析[J]. 教学与管理,2017(26).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