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现代漆画发展历史、现状以及主题性漆画创作进行了深入研究,以现代漆画发展脉络、主题性美术发展理论相关照,从漆画的概念、起源、历史与现状,主题性绘画的历史意义、价值,以及主题性漆画创作与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并从漆画的漆性与画性问题、题材与内容、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漆画展区主题性题材作品分析以及漆画《海港风光》创作历程等方面做了分析,力求在主题性漆画创作发展方面起到开拓和引领研究方向、指导创新实践的作用。
【关键词】漆画;主题性;创作
【中图分类号】J213.9 【文献标识码】A
一、漆画的概念及何为主题性漆畫
(一)漆画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漆画是一门根植于传统漆艺,以天然大漆为主要媒介,配合金银粉、蛋壳、螺钿、木粉等材料,通过堆、雕、刻、镶、彩绘、磨显等多种表现手法和工艺加以实现的新兴画种。根据技法的不同,漆画可以分为堆漆、刻漆、雕漆、嵌漆、磨漆、彩绘等;根据不同的地域,中国当代漆画可以分为北京漆画、福建漆画、重庆漆画、江西漆画、天津漆画、广州漆画、南京漆画、山西漆画、陕西漆画以及东北漆画等。
不同地域的漆画有其不同的特点,但也有其共性——漆性。漆画独立于画坛的关键也在于它独特的审美品格,正如国画的水墨之美和油画的色彩之美,漆画利用天然大漆独有的特性和丰富的材料构成它独有的肌理之美。
(二)何为主题性绘画
主题性绘画也称主旋律绘画,是一种超越个人的、集体无意识的并且带有国家感情体现国家意志的绘画。主题性绘画具有思想性、时代性、社会性。主题性绘画创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有一定的难度,它可以检验一件作品的艺术高度和画家的思想高度,同时也是一位画家对国家和民族情感的具体体现。
二、现代漆画的起源、历史与现状
(一)中国现代漆画的起源与历史
1.现代漆画的萌芽与产生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的早期漆艺大师们相继远赴国外研习漆艺。李芝卿先生东渡日本,回国后对漆艺技法样式进行整理和分析,制作百块漆艺技法样板至今仍然是中国现代漆画材料语言的优秀教材,蛋壳镶嵌、犀皮起皱成为当代漆画最常用的基本技法。沈福文先生带着一腔热血东渡日本,跟随日本国宝级漆艺大师松田权六学习漆艺,复兴了《髹饰录》中失传的中国技法,同时拓展了传统漆艺的范畴,建立了现代漆画的平面表现形式。他的代表作《堆漆金鱼》《虾》《莲》等充分体现了“将中国元素融入漆画”的理念。雷圭元先生赴法勤工俭学,时值欧洲盛行东方装饰风格,如埃伦·葛利(Ellen Gray)和让·丢朗(Jean Dunand)等设计师设计出的许多将东方漆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作品。雷先生受其影响和熏陶,回国后又对中国传统图案感兴趣,创作出了不少中西结合的平面漆画艺术作品。前辈们的努力为中国漆画的萌芽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之后中国漆画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意义。
2.现代漆画的探索
1962年,在北京、上海展出的“越南磨漆画”展轰动全国,引发各界讨论。随后朱济、蔡克振先生赴越南河内美术学院研习漆画。朱济先生途中因病回国,蔡克振先生回国后,1970年在广州美院开设漆画专业,虽只招了两名学生但在当时这里的漆画专业是全国唯一的。
与此同时期乔十光先生同样受到“越南磨漆画展”的影响,到福建向大师李芝卿先生及其弟子交流和学习漆艺,并在中央工艺美院开设漆画课程。福建王和举先生的漆画作品《盐场》在第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亮相。中国现代漆画开始初步探索。
3.现代漆画的发展与壮大
1984年的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上,中国漆画成为独立的美术画种,漆画正式从传统工艺走向现代。此后,中国现代漆画队伍逐渐壮大起来,相关画展也逐渐增多。2001年,成立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进一步确立了漆画这一非主流画种在美术届的地位。时至今日,全国性大型漆画展全国漆画展、青年漆画展、厦门漆画双年展等重要展览相继举办,各高校分分开设漆画专业,这也是几代人不懈努力的成果。同时,漆画艺委会和各地区艺委会也定期举办各种漆画研修课程,让更多的美术工作者了解和关注漆画,漆画创作队伍也逐渐壮大起来,当年的星星之火已然有燎原之势了。
(二)漆画的“漆”味与“画”味
漆画中的“漆”与“画”即漆画的绘画性与工艺性一直是漆画届热火讨论的问题。漆是画的根源,画是漆的灵魂,漆画的特点就在于画面中的漆味,所以,我们不必将漆画画的像油画那般写实色彩浓烈,也不必将漆画画的像水彩国画那般清澈透亮。漆有漆的语言,它的语言在于可以借助肌理,借助材料和技法来表现,所以新材料的探索也是我们需要不断突破和发现的。当然一味地在意肌理材料而缺失了画意也是不可行的,我们不可以把漆画做成工艺品,漆画还是画,需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思考在里面,应该充分利用漆的特点和天然漆特有的颜色加以研究、创新去绘画,这样才能使漆画不失漆味与画味。
(三)漆画的创作题材与内容
漆画形成初期,因漆画技法较为复杂,因此主题性绘画比较少见,小品和装饰类绘画居多。漆画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传统磨漆画、写实性漆画、表现性漆画、抽象性漆画、意象性漆画、综合材料性漆画和实验性漆画等多种表现形式百花齐放的繁茂局面。但是在创作题材和内容上漆画多风景、静物,人物画、大主题性绘画偏少。许多青年漆画者们受现代主义西方美术思潮的影响,创作题材内容显得过于概念,一味追求形式感,缺少了漆画中绘画性的味道。漆画是画,不仅是一种材料的表现,还需要有画味,在追求创新的同时我们还是需要从传统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三、主题性绘画的价值与漆画作品分析
(一)主题绘画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艺术不是涂鸦,艺术需要有它的价值和意义,凡艺术创作就需要有它所表达的主题。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所有的艺术都是有主题的。而主题性创作的内涵是深入的,它是超越个人的,集体无意识的并带有国家感情色彩的绘画。西方古代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绘画都是由教会或国家赞助的主题性绘画。
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分为三个层面,即自我普遍认识自己、本我认识自我的潜意识和超我宗教层面的认识。超我状态是超越人类的认识。主题性绘画往往是超越个人情感活关怀国家、人类乃至跟上层的宗教的绘画。近百年来,我们民族的命运经历了千疮百孔的磨难,鸦片战争以后打开国门,解开了近千年来封建的枷锁,我们不断向西方学习和反省,而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也处于一种水深火热救国存亡的主题思潮中,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典型的以古喻今,陈逸飞的《黄河颂》,把革命情怀和黄河的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新中国成立后,画家们更是开始反思文革并开始在艺术上形式内容的多样,并且强化思想主题的社会性。当今,经济全球化互联网贯通整个世界,我们的眼界提高了,各种文化艺术相融合、相交叉。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思考而不是盲目崇拜,我们出生和生长在这片土地,更应该创作出属于这片热土的艺术来。
(二)十三届全国美展漆画作品分析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三届全是美术作品展漆画展区的作品中,主题性漆画作品不少出现,作者们直接或间接反映歌颂了主旋律,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和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取得的伟大业绩。
伍栋坤的《中国维和部队》以维和部队战士为原型,年轻的部队军人把最好的青春献给了最有意义的事业,这幅作品歌颂了最可爱的人,画面中平稳的构图突出表现人物雄姿英发的内在精神力量,人物造型刚毅坚定,色彩以灰色和绿色表现军人的威严气质。漆语言上运用了堆漆、贴箔、镶嵌、罩染等工艺技法,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张玉惠的《盛世花开》两米乘两米的画面一株庞大的盛世花树,细看背景是正在春游的少年们,画面中充满了青春阳光,朝气蓬勃的景象使人深思,隐喻了我们正在快速成长、发展的我们的祖国;江文佳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鲜艳的红色调张彩夺目,画面表现了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婚礼热闹的场景,害羞的新娘,正在忙着为新娘装饰和打扮的亲人和活泼可爱的孩子,画面充满了欢乐喜庆的气氛,表现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幸福的生活,实际上是对民族融合祖国统一大团结的歌颂。
四、作品《海港风光》构思与创作观念
(一)构思与题材的选择
《海港风光》题材选自宁波港,宁波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东部始发港,长江经济带的南翼,中国对外开放口岸,中国沿海主要港口和中国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宁波港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港通天下,七十年沧海巨变。《海港风光》正是想极力展现宁波舟山港码头货运卸载繁荣的工作场面,高高矗立的起重机,巨大的货轮,成千上万的集装箱井然有序地排列,碧海蓝天祥云浮动。丰富的漆材料的组合运用和大漆鲜明沉稳的中国红的表现手法,丰富了创作的主题。
(二)艺术理念与创作观念
漆画发展经历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萌芽到探索到发展和壮大,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和推动,漆画早已摘下工艺的帽子进入艺术的主流。信息碎片化、信息爆炸的今天,众多艺术理念和艺术观念鱼龙复杂。作为主题性漆画创作,笔者在视觉经验上尝试以传统的起皱、罩染、蛋壳镶嵌等技法,配合红、黄、蓝明亮鲜艳的色彩反映港口美好而壮阔的风光。笔者意图借助传统漆画技法经验来作画而不满足于写实模仿的局限性,希望能突破传统,将“漆”味与“画”味相融合,力图用丰富的视觉语言表现海港的风光面貌。
五、结语
主题性绘画在艺术史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主题性创作有其深刻的内涵,是超越个人的、集体无意识的。在如今这个全球化的世界,各文化艺术种类相融合,我们更不应该盲目崇拜西方而忽视东方艺术,我们应该更好地扎根于出生和生长在这片土地,对于传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更加深刻地创作出属于祖國土地的艺术作品来。
作者简介:崔琳(1993-),女,汉族,山东,本科,研究生在读,在读学校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研究方向:当代漆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