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代是一个政治统一、文化快速融合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也为唐代陶瓷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保障,技术的革新促进了新的陶瓷制作技法和装饰形式的出现,使唐代时期的陶瓷业无比繁荣,门类众多,对中国陶瓷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关键词】唐代陶瓷艺术;唐代陶瓷工艺;青瓷;白瓷;唐三彩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项目编号:2019KY0596);项目名称: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玉林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9YJKY09)。
一、唐代陶瓷艺术的风格特征
(一)唐代陶瓷艺术的风格的形成原因
唐代经济发达、社会繁荣,开放的对外交流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工艺美术的发展和交流,隋唐时期白瓷的出现,伴随着陶瓷烧制工艺的不断进步,更加丰富了唐代陶瓷的釉色种类,为更多装饰手法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农耕时期后,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使经济更加繁荣,人们才有精力和资本去欣赏身边的各种植物,这也是促使唐代陶瓷艺术风格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二)唐代陶瓷艺术的风格产生的影响
与隋代相比较,唐代的陶瓷艺术发展更加迅速,而且不同地区的制瓷中心都有了相应的名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陶瓷制作风格的不同以及陶瓷艺术的繁荣,在大量文人雅士的诗词中也反映出了唐代陶瓷艺术的主要特征:青瓷艺术、白瓷艺术、胶胎艺术、花瓷及唐三彩等。
唐代除了连贯南北的大运河外,陆路海路交通运输也是相当发达的,便利的交通和频繁的对外交流为陶瓷制品打开了巨大的市场。当时的陶瓷窑址遍布全国各地,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业艺术特色,北方制瓷业的代表是邢窑生产的白瓷,南方制瓷业的代表是越窑生产的青瓷;秘色瓷最初也是发源于唐代,是当时陶瓷手工业发展的新突破,还有各种不同颜色的色釉的研制也为后世彩瓷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持,尤其是低温铅釉陶器制品唐三彩的烧制,真实地记录了唐代的风俗民情和生活情趣,成为了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为后来高温中温窑变花釉的丰富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二、唐代陶瓷艺术工艺特色
(一)唐代陶瓷造型艺术工艺特色
经济发达的唐代开放的对外政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也促进了唐朝文化的大融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唐代陶瓷器的品种增多适用范围也更加广泛。陆羽生于中唐时期,因其所著《茶经》被后世称为“茶圣”,足见当时饮茶之风盛行。且文人士大夫以饮茶为韵事,不但对茶汤讲究,对茶器也很重视,这也推动了盛茶器皿的发展变化,唐人饮茶是要煮沸后放入碗中饮用的,对茶壶的使用比较少。
初唐時期的三彩凤首壶非常流行,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是前不见古人的新的造型风格。唐代越窑产瓷区的执壶取代了鸡首壶,大小器物器皿的器型特点依旧浑圆饱满,釉色装饰单纯中富有变化,体现了唐代的生活习俗和社会风尚。唐代饮酒之风盛行是唐代人物质生活丰裕的直接体现,饮酒器皿也是多种多样。唐人称酒壶为注子,造型丰腴,嘴流较短,制作工艺相当精美,也有借鉴同期金银器的造型。
唐代社会生活的审美理念对当时陶瓷新器型的影响十分明显,同时这些新器型的变化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双龙耳瓶是在鸡首壶的造型基础上借鉴了外来胡瓶的造型特征而形成的;唐代的陶瓷乐器也是在西域乐器的造型影响下而制成的;唐代的塔形罐是用于随葬的物品,造型具有明显的印度风格;唐代的陶瓷器物造型精巧细致,造型丰富多样,具有当时的时代特征;唐三彩大多是用于陪葬的明器,造型主要有器皿、俑类以及居家用品的各种缩小模型,唐代明器中的新造型是牛车,反映出当时农耕经济的繁荣。
(二)唐代陶瓷装饰艺术工艺特色
唐代陶瓷的装饰工艺和唐代的国情一样,多样化发展是其主要特色,如何把一种单色釉演变成另外一种新的单色釉,如何把多种单色釉演化成花釉,进一步从釉色的变化中提取出可以用于绘画的材料,每一步都蕴含着唐代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值得后人学习。
釉色装饰是唐代陶瓷装饰的突出特点,当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主要釉色体系,唐代青瓷在隋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是越窑青瓷。越窑青瓷胎薄釉匀,釉色清翠;也会在肩腹部配有莲花纹样和忍冬纹样的装饰;由于烧制工艺的原因,釉面易于脱落,青瓷的烧制需要用还原气氛进行,为了达到更好的釉色效果,木柴原料的用量巨大,窑工们为了达到还原效果颇费心思,这些努力也为后来龙泉青瓷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秘色瓷的烧制成功,使越窑青瓷的烧制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最早烧制成功的白瓷出现在隋代,在唐代延续并发展壮大,成为唐代陶瓷中的一个重要种类,白瓷本身就自带装饰意味。此外,白瓷的出现在中国陶瓷装饰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是因为白瓷的出现和延续发展,为后世的陶瓷绘画装饰技法提供的肥沃的土壤。元代的青花装饰、明代的大名五彩装饰和清代的陶瓷釉上彩绘装饰,无一例外都和白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彩陶陶器,三彩釉料中含有大量的铅或者铅的氧化物作为助溶剂,进而降低釉料里面各种氧化物的的烧成温度;铅还可以增加釉面的光滑度,使釉面更加美丽,三彩器主要适用于陪葬的,它的诞生迎合了当时的厚葬之风。所谓的“三彩”不是只有三种颜色,主要包括黄、红、绿、褐、赭、黑、白、蓝等多种颜色,单色使用或者混合使用均符合唐三彩的定义;色彩变化丰富、美轮美奂的唐三彩的产生是汉魏铅釉陶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艺术成就远超之前朝代的陶器。色彩丰富是唐三彩主要的装饰艺术成就之一,在制作装饰时有采用工具描绘几何图案的手法,还有模仿同一时期染织工艺手法的创作,在堆贴物上施釉也是三彩陶器常用的装饰手法,同一时期的工艺美术技法相互感染。唐三彩的装饰手法也受当时漆器、绘画、雕刻等工艺的影响,唐三彩中蓝色釉料钴的应用为后来青花瓷颜料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
(三)唐代釉下彩瓷、绞胎瓷器的工艺特色
中国的陶器彩绘历史年代久远,随着历史的发展瓷器也应运而生,唐代釉下彩瓷的发明无疑又是陶瓷装饰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唐代的釉下彩绘瓷器和唐三彩的出现和唐代瓷器釉色的变幻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说到唐代的彩绘瓷器,长沙窑的贡献不得不提,长沙窑的瓷器造型丰富多变,装饰上开创了以绘画作为装饰主体装饰瓷器的先河:绘画纹饰上也带有异域风情,这是受长沙窑瓷器大量外销的影响,长沙窑的陶瓷产品不断出口到国外,是同国外交流的产物。此外,长沙窑大量的在瓷器上题字,以文字作为一种装饰元素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装饰风格,成为这一时期中国陶瓷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绞胎、绞釉瓷器是唐代独创的陶瓷装饰品种,其制作手法是把两种不同的原材料掺和在一起形成随机的花纹,其纹饰特点自然生动,别有一番风味。但是绞胎器受材料膨胀系数和收缩比例的影响,制作工艺难度很大,掺合的原材料所形成的花纹是其主要的装饰,这种制作和装饰工艺影响深远,近代的日本和西方陶瓷史上均有仿制唐代绞胎工艺的作法。
三、唐代陶瓷艺术风格与工艺的有序结合
唐代是一个政治统一、文化快速融合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初唐盛唐时期是唐代工艺美术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促使了手工艺术的昌盛。唐代瓷器造型多以仿生设计为主,体现自然界生物的生存狀态,陶瓷器物的使用功能增强;明器的设计上也有所创新,造型多为设计人类生活的题材。陶瓷釉色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和当时的陶瓷烧制工艺的不断改进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体现。在装饰技法上植物纹饰题材取代了之前的动物纹饰题材,作品的艺术性也在不断提高,追求自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和内在相同的艺术情趣,这为唐代窑变釉的研发提供了思想依据。随着陶瓷烧制工艺的改良和釉料配置技法的改进,唐代的陶瓷绘画装饰也发展到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更加生活化的山水花鸟的绘制,使当时的陶瓷器物更加实用和自然。陶瓷器物的文字和诗歌装饰也是当时制瓷工匠文化底蕴深厚的有力体现,唐代瓷器的大量出口也在无形中推动着中国文化的世界化,海外的贸易需求也在影响着唐代的陶瓷艺术风格和装饰工艺的改变,所以,唐代也出现了大量的有着异域色彩的陶瓷器型和陶瓷装饰纹样,这些经济贸易和文化艺术的大融合除了丰富的唐代的陶瓷艺术创作形式和装饰手法,还为中国后代各种陶瓷装饰手法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更为后来中国陶瓷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2]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孙继民.隋唐史[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12).
作者简介:吕敬煌(1985-),男,汉族,江西景德镇人,硕士,省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陶瓷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