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文化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研究中发现,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轨以及地域性文化不融入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将地方旅游文化资源融入旅游文化学课程体系之中,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与实践的统一,有利于实现高校育人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就基于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的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究。
【关键词】旅游文化资源;旅游文化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旅游文化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其肩负着培养旅游人才文化素养的重任。旅游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色彩,旅游的过程也是不同群体进行文化交流和对话的过程。旅游文化学课程既是旅游学科专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将地方旅游文化资源应用于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开拓旅游文化学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1]
一、旅游文化学课程问题分析
(一)课程核心作用不明显
旅游文化学是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但是旅游文化学在不同学校的定位有所不同,其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也未凸显。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教育目标,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从其课程设置来看,虽然将旅游文化学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但是课程所占课时较少,甚至还有一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没有开设此类课程。[2]
(二)教学内容与实践差异较大
当前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同实践差异较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起源于地理、历史等专业,旅游文化学教学也深受这些传统专业的影响。有的学校旅游文化学授课过程中更加注重自然、地理、环境等相关内容,还有的学校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多是涉及文化史、民俗文化等内容,对旅游文化本身的内容和知识点关注较少。除了上述问题外,旅游文化学教学材料存在着拼凑的倾向,很多旅游文化学教材资料侧重于讲授管理与服务文化、中国旅游资源文化等相关内容,书籍资料缺乏自身的逻辑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再者,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也在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也在发生变化,理论和实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三)旅游文化学教学内容中地域文化缺失
当前关于旅游文化学的著作较多,但是这些著作有一个共性——缺乏地域文化资源。旅游文化学教学材料中多是就我国的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当代的管理服务文化等进行介绍,但是没有涉及各地特色地的域文化资源。旅游文化学教学过程中,缺乏地方旅游文化资源,无法对地域性的旅游特色资源进行挖掘、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课堂教学与就业市场需求存在着较大的脱轨,难以实现高校教育目的,且旅游文化学教学缺乏地方旅游文化资源,不利于地方文化的开放和保护。
二、地方旅游文化资源融入旅游文化学的优势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国土广袤,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是我国巨大的宝藏。我国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应该发挥各地区资源优势,挖掘各地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并将其融入旅游文化学课程之中,丰富課程内容,实现教学和实践的接轨。[3]
(一)拓展旅游文化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文化审美修养
文化旅游资源是人类历史的遗存,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旅游文化是文化同旅游活动结合的产物,其受地域的影响,不同地域有其独具特色的地方旅游文化资源。旅游文化学课程授课中融入地方旅游文化资源,有利于拓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将地方性文化同旅游活动进行融合,并转化为教学内容传输给学生,学生在授课过程中能够领略和感悟当地文化的美丽,产生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例如在讲授名山文化时,就可以以泰山文化为重点,泰山文化是一种名山文化,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具体地结合泰山名山文化的特质、泰山景观及其配置格局等。泰山现有景观特色,不仅源自于自然,还与历史上特定的人物相关,对泰山的朝拜已成为帝王的政治和宗教大典,泰山是王权和皇权的一种象征等。老师还可以单独分析泰山建筑物的特征,分析泰山寺庙的古朴美和形态美,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实现教学的隐形教育目标
我国地域广阔,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每个区域的文化资源都具有其自身的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只有扎根于地方,才能够真正彰显出它的特点。因此,高校老师在进行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时,要深入挖掘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站在地方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旅游文化资源,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中融入地方旅游文化资源,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实现隐形教育目标。
(三)对接旅游市场的现实需求,实现教育目标
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注重专业知识的培育忽视了文化的培养和渗透,旅游文化不仅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其自身也具备较强的文化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旅游过程是人们进行文化展现和交流的过程,在旅游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有导游的介绍和展示人们才能够了解到当地的特色文化。因此,旅游文化学中融入地方旅游文化资源,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各个地方的旅游特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以对接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融入地方旅游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学生能够对各个地域的文化起源、文化特色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就业竞争力明显提升,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三、基于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的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针对市场需求进行教学大纲的设计
教育一定是面向市场需求的,为此,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市场需求调整优化教学内容。为此,老师应该进行市场调查,基于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对课程内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旅游行业发展是十分迅速的,要想人才培养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老师就要定期对旅游市场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做到与时俱进,结合当下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另外,为提升旅游人才的素质和水平,旅游文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全国进行区域划分,然后将各个区域的地方特色旅游文化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对其中的重点旅游文化资源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确保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每个地方的旅游文化特色。老师可以进行调查,就学生的就业意向区域同课程教学相联系,依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区域划分小组,开展小组教学,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对学生就业意向区域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的讲解,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根植院校所在地独特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吸引游客到此地观光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熟悉旅游文化并能够将其应用到旅游管理工作当中,很容易提升旅游管理工作的质量,获得游客的认同感。基于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的旅游文化学课程改革,可以从院校所在地独特地域文化做起,发扬好本土文化。例如,在旅游文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川渝地区旅游文化素材,让同学们在课堂中体味特色巴蜀文化,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三)强化地方社会服务能力
旅游文化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教学内容的陈旧和不当,教学内容脱离了教学实践,在多数学校,旅游文化学课程当前仅是作为基础性课程而存在。旅游文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地方社会服务能力,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训练习机会,加强实践教学,从而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的衔接。高校在设置旅游文化学时应该开设课堂教学和实践练习两大环节,结合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和文化项目设置一定的实训课程,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地方文化内涵。如在讲解建筑文化专题时,可以以孔庙为例,孔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建筑極具东方特色,可以让学生进行导游实习,带领游客感受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加强学生的自身感悟,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四、总结
旅游文化学不仅仅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更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高校旅游文化学教学中应该加强教学改革,确保教学内容和实践的衔接,教学中要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本地域的文化特色来开展旅游文化学课程,确保学生能够对地域特色、地域文化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和把握,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馨月.“地方性知识”视域下旅游文化学课程改革研究[J].西部素质教,2017,3(18):178-179.
[2]赵春艳.整合与优化:旅游文化学课程改革趋势[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3(3):66-70.
[3]刘小蓉.基于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6):267.
作者简介:孔星(1989-),女,汉族,重庆市合川区,本科,学位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