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质量是新增艺术硕士培养单位的本源思考

2020-07-04 02:26蒋鑫
河南教育·高教 2020年6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质量

蒋鑫

摘 要:开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艺术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培养模式在借鉴和纠错中不断得到完善。在河南,艺术硕士培养的历史尤其短,因而也是大家观察、研究和讨论的热点。本研究以河南科技大学这一新增艺术硕士培养单位为例,结合我国和河南省当前在艺术硕士培养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招生环节、培养方案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要加强管理和完善模式,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艺术硕士;质量;培养模式;本源思考

MFA是英文 Master of Fine Arts的简称,其中文名称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艺术硕士在西方已经有很多年的培养历史,而我国艺术硕士的设立始于2005年。从单独考试到与普通研究生一起考试,从本科毕业后需要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才能报考到本科应届毕业生可以直接报考,从试点培养到全日制招生,我国的艺术硕士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这期间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发展阶段进行不断的尝试和纠错。艺术硕士培养单位也从最初布局的几个专业艺术学院,发展到重点师范大学,再辐射到全国有影响的综合性高等院校。各类高等院校通过对艺术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卓越艺术家,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总体而言,我国对艺术硕士的培养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艺术硕士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培养模式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尤其对于新增艺术硕士培养单位来说,应当将如何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满足新时代文化艺术事业繁荣的需要,作为本源思考。如更好地弘扬黄河文化、河洛文明是河南省新增艺术硕士培养单位的重要使命和历史担当。

一、优质的生源是艺术硕士培养单位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条件

从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下发的《关于修订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等多个指导性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出,对培养目标的定位界定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胜任艺术创作与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等方面。从定义上可以看出,艺术硕士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它格外重视系统的专业知识与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更偏重于培养具有艺术前沿知识、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艺术硕士的培养方案就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注重坚实基础理论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研究性质的职业比从事工匠性质的职业要好,如比从事设计、表演等职业的人层次更高,认为学术型研究生更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因此部分学校在艺术硕士研究生招生环节就遇到困难,导致生源不足,这是影响生源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经过数年的发展,加之国家政策的引导,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所能够从事的职业范围不断扩大,大家对专业硕士学位的看法发生了转变,专业学位由不受待见到慢慢被接受,再到逐步被认可。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所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在越来越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企事业单位中的后发优势逐渐显现。近年,报考艺术硕士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2019年共招收全日制艺术硕士研究生16人,报名人数为60人,而在2020年招生数量不会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报名人数也达到了96人。

传统意义上的研究生考试已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其在招生过程中在出题、考试、判卷、录取等流程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着十分成熟的模式。而艺术硕士属于新生事物,专业艺术院校开始招收艺术硕士研究生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专业艺术院校、师范类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的招生模式以及对考试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艺术硕士研究生考试考什么内容?怎么考?这是摆在各招生单位面前的一道难题。即便是河南大学这样的百年老校,有着享誉全国的艺术教育水平,培养出了无数的艺术人才,在艺术硕士招生过程中也有“怎样考”的疑虑。而对于河南其他新增艺术硕士培养单位来说,更是没有经验可循。经过对国家政策的详细解读与研判,以及向省内外兄弟院校学习和借鉴经验,河南科技大学对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都进行了改革。由于专业领域较多,这里只列举设计类和美术类。如在初试环节,“专业一”分别考设计史和美术史,重点考核学生在本科阶段对艺术思潮转折节点的了解和认知,对改变世界艺术走向以及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艺术家、设计师的熟悉程度等;“专业二”分别考核学生对文化语境的思考、创意在实际设计中的運用、美术创作能力和书法表现能力等。在复试环节,除综合考查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基础理论外,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通过面试,深入考察学生的专业背景、学术理想和灵活思辨能力等方面,并根据考核情况,择优录取,选拔出综合成绩优秀的学生,这样既保证生源质量,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条件。

二、完善培养方案,加强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模块建设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文件,是研究生在学校学什么、怎么学的依据。根据教指委下发的指导性意见,对艺术硕士的8个专业领域都强调在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上要重视实践环节,强调艺术特殊的专业属性,要求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和可能。艺术硕士的主要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不少于8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少于36学分)和选修课(6学分)几个模块,修满50学分是艺术硕士研究生能够毕业的最低要求。而在这些课程中,实践类课程占比60%以上,可见艺术硕士的培养导向是以应用型为主。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在艺术设计(专业代码为135108)领域,学校设置了视觉传达与信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三个方向,虽然方向不同,但共同的要求是:学生在就读期间应具备较强的科研总结能力与技术创新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原创性艺术设计作品的创作,并以个人或联展的方式进行公开展览。对于艺术设计和美术领域,在技术创新素质培养实践模块中规定,参加学术活动计为2学分,参加行业技能实践计为6学分,参加教学实践计为2学分,参加艺术考察计为6学分,毕业创作计为6学分,总共不少于22学分。同时应按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所有专业实践活动都要提交相关的实践成果与报告,从中可以看出对实践环节的重视。

每个专业的培养都要有自己的特点,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特色,强化理论教学的逻辑意义,兼顾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艺术硕士的培养来说,在教学实践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创作能力,如对创新意识和表现能力的培养、名作赏析和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掌握专业技巧和形式方法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培养艺术硕士的文字撰写能力,一个剧本的编写、一段音乐的解读、一种艺术思潮的诠释都需要辩证思维和文字表达功力,这也是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人才培养和艺术创作是需要条件的,为了改变培养过程全部设置在学校的局限性,需要建立多个艺术实践实习基地和校企联合平台。比如与中小学建立联系,可解决艺术硕士毕业生教学能力提升中遇到的问题;与工艺美术机构和群众艺术馆建立联系,可解决艺术硕士毕业生创作技能与群众艺术普及的管理问题;与设计公司和研究院建立联系,可解决艺术硕士毕业生设计实践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难题;与画院和歌剧院建立联系,可解决艺术硕士毕业生艺术创作技巧与个性融合的问题等。良好的创作氛围和实习条件可以提高艺术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可以为毕业后的工作选择做铺垫。

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在美术领域,实践模块主要围绕艺术创作展开。为了提升艺术硕士研究生的创作能力,培养方案要求每位学生每年要参加市级以上的展览两次,研二、研三的学生要参加更高级别的展览。以展览为抓手,解决学生在创作中的主题选择问题、构图色调问题、表现技法问题、综合材料问题等。河南科技大学安排了多次艺术考察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美协和画院建立校外创作基地,以解决学生的创作技能问题;安排多次写生与创作,为研究生创作形成个人风格奠定重要基础。

三、建立学校与社会双重培养机制,重视校内外双导师的作用

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导师不仅要承担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知识的教导、科学方法的指导和学术规范的引导等责任,同时,还有培养其思想品德、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的义务。根据国际惯例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要求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并重,这体现为既需要加强理论教育,又需要培养应用能力,培养出的学生应是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这样的目标要求对研究生导师,尤其是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挑战,而很多校内导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暂时还达不到指导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要求。这是一个紧迫又现实的问题。教育部对从事专业学位教育的导师,以及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提出了具体且可操作的要求:要实行双导师制度,校内外导师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在培养方案的框架下,对艺术实践与创作、项目开发与研究、课题分析与探索、论文撰写等方面,要分别予以指导与合作培养。由此可以看出,艺术硕士人才培养的导师队伍应由校内外专家共同组成。

与部分学校一样,河南科技大学也遇到艺术硕士导师师资不足的问题。由于该学科较为年轻,教师队伍的模型像橄榄形结构,具有高职称的教师不多。而学校聘任校内导师至少需要有副教授及以上资格,从而出现师资缺乏问题。近几年,虽然在本校就可以进行教师的职称评审工作,但评审条件比河南省的指导性意见规定的条件要高许多,这就造成了校内导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两年来,随着学校研究生招生政策的调整与改变,如对生源较好的学科与专业增加招生数量,对国计民生有帮助的学科予以支持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尽快扩充艺术硕士导师队伍提出了要求。通过与学校研究生院协商,共同分析国家学位办对艺术硕士导师的特殊规定,明确校内导师应有的水平与能力以及在专业上的具体要求,学校在2019年增加了三位年轻的导师,为人才培养中关键的师资队伍建设注入了活力。同时,学校也修正了有关校内新老导师培养艺术硕士的政策法规,尤其是对于一些既带学术型硕士又带专业型硕士的导师,要求他们不能用一种方法去培养和管理研究生。

作为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应该具备扎实的艺术理论知识和全面的艺术综合素养,还应具备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和能力。针对艺术硕士导师实践能力的提升问题,艺术与设计学院专门制定政策,鼓励并支持导师的艺术创作实践,对没有列入学校奖励政策的业务,其业绩纳入学院职称晋升条件和年终奖励范围。另外,为更好地指导研究生,尽快提升校内导师的艺术实践水平,还鼓励导师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与设计公司、文化公司、影视公司、电视台、画院等艺术实践基地的合作,共同创作艺术与设计作品,提升校内导师的社会知名度。

校内外导师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校内导师在艺术创作与实践上缺乏经验;校外导师在理论总结上又不擅长,撰写论文与艺术批评的能力不足,选聘起来比较困难。河南科技大学聘请了有重要影响力的画家、陶瓷工艺美术设计大师作为兼职教授和特聘硕士生导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艺术硕士校外导师缺乏的问题。对于校外导师如何能够称职并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的问题,要根据校外导师的个人情况与专业领域,集中或分别开展培训,不仅要让校外导师熟悉指导程序,了解国家与学校对艺术硕士人才培养的相关规定与要求,还要想办法不同程度地扩充和提高校外导师的艺术理论知识与水平。诚然,很多艺术实践经验丰富和创作能力强的艺术家、设计师,都在其躬耕领域名声显赫,他们工作繁忙,很难抽出大块时间辅导学生,履行导师职责,但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校内外导师问题,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容忽视,不可回避,必须尽快解决。

总之,学校要下大力气,找准本源之策,培养一支合格的校内外导师队伍,这才是艺术硕士人才质量的根本保障。

四、综合有效的考核方式,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考核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手段。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为确保艺术硕士的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逐渐探索出一套关于考核和监督的方式与方法。首先,通过年终考核,对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研究生普遍认可的导师,对在当年获得校级以上教学和科研奖励及项目支撑的教师,对在省级以上重要竞赛和展演活动中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导师实行奖励。这种奖励不仅停留在物质上,在来年的招生指标上也予以更多支持。其次,学校突破传统的硕士考核标准,不仅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课程实践、毕业设计和学位论文答辩等各环节严格考核,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还将其是否参加过省级以上展演活动、是否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是否在中期考核和毕业展演中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原创作品,能否获得实践学分纳入考查范围。通过创新考核方式,形成一个新的考核机制。学校还需要明确艺术硕士的培养目标,综合设计和管理考核方式,并通过有效的考核和检验促进艺术硕士的业务能力与学术水平的不斷提升。如要求艺术硕士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举办专题演唱(奏)会、个人作品展览或联合展览,允许个性表达与独特的艺术追求,并体现出本专业较高的艺术水准,让师生与社会各界对其进行评判;督促研究生掌握扎实的艺术创作与创新理念和表现手段;促使研究生在导师的帮助下自主创作与学习。最后,对毕业后的艺术硕士研究生进行长期的关注与调查,建立跟踪考核机制,对他们在社会上的工作情况、发展状态和遇到的困难进行跟踪了解,建立档案,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导师们,为今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培养过程的科学规范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随着艺术硕士教育的开展,新增培养单位越来越多。培养模式是否适应人才需求导向,将成为各培养单位重点关注的问题。三年一次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与检查,的确会给新增艺术硕士培养单位带来沉重压力,但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只有把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的目标定位在培养素质高能力强、有作为敢担当的新型艺术应用人才上,才能使我国在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中找到明确方向。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在艺术硕士培养过程中,学校要优化培养方案,完善培养机制,创新实践过程,提高培养质量,继续加大艺术实践基地和展演平台的建设力度,不断积累经验,贡献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和力量,为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为中原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培养所需要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全国艺术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EB/OL].(2015-04-09).http://www.mfa.edu.cn/index.php=content&c=index&a=show&catid=6&id=2959.

[2]王孟.关于提升艺术硕士培养质量的思考——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J].艺术科技,2017,(7).

[3]朱珈仪,高冬雪.艺术硕士培养模式及路径优化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4,(5).

[4]缪祥彦.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5).

[5]刘业峰.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6).

[6]董亭.艺术硕士的培养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

责编:若 水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关于质量的快速Q&A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