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平
摘要:
通过对某大型企业集团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研究,发现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员工的省能心理和侥幸心理有很大关系,探讨通过培训、监督及正向激励,员工克服侥幸和省能心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安全心理;安全事故;措施
1.侥幸心理和省能心理是导致各类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在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状态如果管控、调整不当,往往成为事故发生的诱因。人们常见的心理状态有省能心理、侥幸心理、逆反心理、凑兴心理、群体心理、注意与不注意等。群体心理最为常见的就是“中国式”过马路,而凑兴心理在企业安全事故中发生较少。通过对中央某大型国有企业集团2007年至2013年间34起典型事故案例研究,其中5起事故原因分析中明确提到“侥幸心理”或者“省能心理”的相关内容,这5起事故导致12人死亡,占34起事故死亡人数49人的24.5%。同时结合国内较为特殊的一些事故案例研究发现,侥幸心理和省能心理是导致企业员工发生安全事故的两种最为常见的心理状态。
省能心理就是人类在同大自然的长期斗争和生活中养成了一种心理习惯,总是希望以最小能量(或者说付出)获得最大效果。省能心理表现为嫌麻烦、怕费劲、图方便、得过且过的惰性心理。
侥幸心理就是人对某种事物的需要和期待总是受到群体效果的影响,在安全事故方面尤其如此。交通领域内的酒驾查处就是各类驾驶人员“侥幸心理”表现最为突出的,总是心存侥幸,抱有幻想。各类工业生产企业和建筑类企业,存在这种心理因素的人员就更,因多数人违章操作也没有发生事故,所以自己在作业过程就产生了侥幸心理。
2.减少员工省能和侥幸心理,降低企業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2.1强化安全培训,员工掌握安全技能
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I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中提到了预防工业事故的10条安全公理。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人员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不正确态度”。因此海因里希提出工业事故预防的3E原则,其中Education—教育,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使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事实证明,安全管理绩效好的单位,培训工作应该被员工深入接受;好的培训才能转变员工的安全意识、心理状态,提升员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研究发现多数情况下培训的热度和效果只能维持一周。因此,只要有闲暇时间,因地制宜随时培训,如通过鼓励作业人员讲述发生在身边的事故和未遂事故案例,对工友的教育意义和影响会更为深刻。
2.2 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各部门严格履行监管职责
按照制度要求和作业现场风险程度开展职能部门或多部门联合检查,必要时安排专人在现场监督监管。现场监督检查的人员既要有一定得安全知识和技能,又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既要会管,也要敢管。能否按照安全防范措施具体、全面落实非常关键,必须通过现场监督检查进行落实。
2.3奖惩并举,更多运用正向激励机制。
奖惩并举,鼓励员工上报事故事件、违章作业以及隐患,并进行奖励,鼓励正向激励;同时加大惩处,对那些导致重伤及死亡事故的违章情况,按照制度进行严厉处罚。在企业安全生产中,根据员工的心理状态,更多的应该运用正向的激励机制,激发培养员工的安全动机,员工从而形成遵守规章制度,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或者严格遵守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减少失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凯全等编著.安全心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59-166.
(作者单位:兰州蓝星清洗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