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唯
摘 要:细节,就是一些细小的,容易被忽视、不受关注,但往往会起到关键性作用的问题。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将很多的精力放在了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完整性以及授课的完成度上,而忽视了一些课堂细节的关注,以至于课堂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问题。细节处理对于有效的历史课堂的构建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有效课堂;历史;细节
我校致力于構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充当辅导和引导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细节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实教与学是互相的,师生双方互相配合、互相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合作共赢。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身份,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课本的掌握。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解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后需要在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这是教师素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结合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备教材要求教师吃透教材。我认为教师的第一要务是熟悉教材,可以看出有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对教材掌握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将教材的知识筛选梳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自主地学习。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本课的重难点设计好一条教学主线,课堂上有明晰的教学主线,就会增强课堂的逻辑性,学生就更能集中注意力,同时感到课堂的完整性与兴趣性。具体教学时,我从以下几点体现历史课堂中的细节处理。
一、注重新课导入细节,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一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就像小说的开篇一样可以设置悬念,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改变现有的枯燥的历史课堂局面,就要在一开始引入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盛唐气象》时,我结合自己微胖的身材,设计了一条“老师以胖胖的身材穿越回了唐朝(唐朝以胖为美)”的主线,新课导入时,就展示了几张杨贵妃的画像,让学生观察杨贵妃的身材特征,然后展示我的照片并设问“如果老师穿越回唐朝当了一个富家小姐会怎样?”这样使得初一的孩子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为本课设了一个很好的开端。现在传统的大多数历史课堂都是教师把自己所了解的历史全盘塞给学生。一节课的构成大都是历史时间、概念讲解、历史背景(原因)、历史意义(影响)等知识,枯燥、古板且无趣,学生却不知学习历史的意义在哪里,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
二、调动课堂参与度,给学生接地气的历史教育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既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也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学生的生活;教育必须高于生活,教育的内容和活动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所以历史教育不是高高在上的空空奇谈,学生既不乐意听,也达不到教学的目的。结合我校的教学模式,利用导学提纲上的合作探究部分,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体验感。刚刚谈到了在讲解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盛唐气象》时,结合教师的胖胖的身材设计了一条“老师以胖胖的身材穿越回了唐朝(唐朝以胖为美)”主线,主线的构成就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五个问题进行讨论。分别是“议一:富家小姐段老师家的下人下地干农活的时候用的什么工具?议二:富家小姐段老师穿的什么材质的衣服?在家里用的什么样瓷器?有着什么样的装饰品?议三:富家小姐段老师在长安城这个国际性的大都市住在哪里?在哪里买东西?议四:富家小姐段老师是一个精通音律和文学的才女,会骑马、打球、射箭这是真的吗?议五:富家小姐段老师在盛唐之时,可以认识哪些诗歌、书法、绘画的名士?”通过这五个问题,将本课所有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同时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盛唐的历史,用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玩的是什么,写的是什么,既符合学情,又不再是冷冰冰的历史。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环节调动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提升了学生一定的表达能力,也带给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乐趣。但在合作探究环节教师要注重关注学生的状态,适时地引导,不要让学生的讨论跑偏。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教育。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我们的历史学科最终的目的不就是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吗。讲中国近代史的屈辱与抗争,讲近代化的探索,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都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传输。
三、丰富历史主线,填充细节加深教材解读
历史来说各个方面都有涉及,它有科学的理论的史实基础,又包含丰富的人文的情感,是感性与理性结合一体的学科。在教学中主线的设置使得课堂完整性得到保证,除此之外,要丰富历史主线,不单单只是一个框架,如果在教学中出现历史人物,不单单是介绍人物的生平简介,可以从人物的典型事迹、形貌或者主要功绩入手,使学生减少与历史人物之间的生疏感,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感悟历史。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叶小兵教授说过:“优秀的历史教师首先是优秀的历史讲述者,而要把历史讲‘活,离不开具体的情节。”细节填充的是真真切切、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历史。要让学生从真实的历史教学中掌握基本的史实,达到情感价值观的升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明白三观不是用来改变别人,而是用来约束自己,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使命感。例如教学近代史《抗日战争》时,我课前做了大量的工作,也让学生收集了大量的案例自己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在之后的授课中,学生不再嘻嘻哈哈,展现出了严肃的一面。在这个过程中任何手段都是服务于教学的,通过细节教育加深对于教材的理解,要让学生回归课本,不要忽视课本的重要性。除了教科书的正文外,课本里边的补充内容都是很好的教学辅助内容,所以不要忽视教材这一细节。中国历史悠久,但是课本每一单元、每一课的容量有限,篇幅的限制造成课本内容选用的多是提炼好的精简的内容,学生的关注往往不高。每次发到新书,学生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历史课本,看里边的小故事,往往我们讲授的历史和学生所期望的历史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注重课本细节,适当衍生,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过渡,可以让课堂更精彩。
最后,对于课堂小结来说,一个习惯就是课与课联系的细节处理。例如教学《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最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给我们的启示,联系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有了我们的国共合作,为《北伐战争》做准备,北伐中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认识到掌握自己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南昌起义做准备,都是环环相扣的关系。
处理好细节问题,会给课堂带来非常好的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感到,历史是有趣且可以得到收获的课程,不再是学生一提到历史就是枯燥的代表。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2]布鲁纳.教育过程[M]. 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3]叶小兵.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