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策略探究

2020-07-04 02:04王建忠
成才之路 2020年18期
关键词:活动教学思想品德课道德素质

王建忠

摘 要: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存在着没有恰当处理教材内容、活动教学目标不明确、活动内容无新意、缺乏活动教学资源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思想,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通过运用多种手段、有效引导、优化活动等,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提升活动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教学模式;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8-0017-02

思想品德课旨在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一些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仍以传统教学为主,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无法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主要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质量,这对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深化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具有促进作用。

一、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1.没有恰当处理教材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思想品德教材中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虽然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但在无形之中也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思想品德教育也存在教材内容处理不当的问题。如今,教材版本越来越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题,即无法抓住教学重点,不利于学生接受教育。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挑选教学内容开展活动,并结合多媒体适当扩展教学内容。

2.活动教学目标不明确

从实际的课堂教学来看,活动课并不是盲目追求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一些学生并不清楚为何要活跃课堂氛围,虽然他们在活动中能得到比较快乐的体验,但是却无法把握活动的实质。由于活动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活动,有时会出现违背活动教学目标的情况。

3.活动内容无新意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部分教师选取的课堂活动内容大多是较陈旧的主题,没有新意,说服力不强。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以活动目标为基础,分析教材,并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活动,而不是完全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活动。

4.缺乏活动教学资源

有了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教师会逐渐意识到活动教学对教育的促进意义。但是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很少,其他的资料都需要自己搜索。而且教师要备课、制作课件等,还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些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导致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开发活动资源。

二、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策略

1.运用多种手段,启发学生思维

好的课堂氛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高效。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活动时要重点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生活案例,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即引入与教材有关的故事或者实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当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比较广泛,教师也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给学生演示他们感兴趣的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以教学“人不能选择父母”一课为例,笔者借助“家庭成员”这部分内容,开展了活动教学。在上课之前的两三天,笔者给学生们布置了任务,让学生们找到自己小时候的照片、父母的照片及家庭成员的合影等。在此之后,笔者让学生们利用多媒体展示照片并进行演讲比赛。这样,学生们亲自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不仅创新性思维得到了发散,而且在学习中表现得更加活跃。

2.有效引导,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学生质疑等。教师的引导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既有利于学生吸收知识,又有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教学“民族文化 民族风情”这一课时,笔者根据这一课的民族性特点,让学生对“民族文化”进行探讨。在开展教学活动前,笔者适当引导学生,要求学生以我国多元的文化特质为基础探究我国的民族文化。如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搜集世界各地的民族文化,或者搜集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并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讨论。这时,学生们开始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我国各个民族的文化,并且呈现的形式也各不相同。在此之后,笔者引导学生们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民族文化,如以歌曲、舞蹈、文字等方式呈现我国某一个民族的特征。从本次活动课的效果来看,整体效果比较理想,这主要与教师的有效引导有着直接的关系。

3.优化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成功的活动课还与课堂情境、教学环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优化课堂活动,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确保师生都能参与到其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品德课教学时,应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想实际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如社会调查、信息收集、游戏等多样化的活动,进而彰显课堂教学的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的特征。初中生思维比较活跃,这个阶段是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的关键阶段,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特点,让他们经常参与实践活动,这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样不仅能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教学“好习惯受用一生”这一课时,笔者将学生们分成多个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表演不同情境下的行为习惯,如公共场合文明礼让等,凸显不同人物、不同身份的特征,且表演的过程中要得体大方、表情自然。在学生们进行演绎之后,教师再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价,让他们感受到好的习惯对自身的影响,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课要优化活动教学内容,就要求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策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运用多种手段、有效引导、优化活动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思想品德课程,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主动拓展活动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提升活动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洪琴.探究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优化措施[J].文理导航,2017(05).

[2]汪昭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高效教学策略之我见[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

[3]黄朝晖.关于学生课堂活动有效性的一些认识——基于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案例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2(18).

猜你喜欢
活动教学思想品德课道德素质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弟子规》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