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伟红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多重耐药菌是一种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的微生物,可在医院或者社区中散发或者交叉传播,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造成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以及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1]。若新生儿受到多重耐药菌感染,医院隔离消毒措施以及使用抗生素等抗菌药物不合理也会加重新生儿的感染,增加治疗难度,延长住院时间。为了降低多重耐药菌给新生儿带来的不良影响,对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极为重要。我院以80例感染多重耐药菌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新生儿采取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选取我院2018.8-2019.9期间进行治疗的8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排除标准:所有新生儿均符合研究条件,满足治疗指征,经过医学检测后确诊为受多重耐药菌感染,所有患儿均经家属同意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不能配合研究、精神、心肝肾功能存在障碍的新生儿。随机将其分为实验1组(n=40)、实验2组(n=40)。实验1组,日龄在1-14天之间,平均日龄(7.13±0.21)日,男22例,女18例;实验2组,日龄在1-15天之间,平均日龄(7.17±0.52)日,男23例,女17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实验1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观察其血压、心率以及呼吸频率等。
实验2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
(1)受多重耐药菌感染,新生儿自身免疫力较差,加上住院时间长以及医院环境等影响病情容易加重,还会导致新生儿呼吸道受损,易引发肺炎。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病情进行评估,并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计划。
(2)加强护理人员对耐药菌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预防以及控制感染的措施,避免新生儿体弱细菌在胃壁内繁殖,并向口腔逆行发生呛奶等情况,预防交叉感染,做好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2]。
(3)护理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喂养护理时,取半卧位,每次喂少量,分多次进行,减少胃容量,降低新生儿发生坠积性肺炎的几率。
(4)减少人员走动与干扰以及灰尘对仪器设备的污染,对使用的医疗用品定期消毒。同时,护理人员与医师配合,共同做好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对受多重耐药菌感染新生儿住过的病房进行彻底消毒,经监测合格后方可让其他新生儿住。
对两组新生儿表面接触、器械采样消毒、感染管理、风险防范以及住院时间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好。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以(±s)表示计量型数据,用t检验。P<0.05表示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结果显示,实验2 组新生儿经过护理后表面接触以及器械采样消毒情况均优于实验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 例数 表面接触 器械采样实验1组 40 37.84±4.51 4.93±1.22实验2组 40 25.53±5.22 3.74±0.79 T值 11.2859 5.1781 P值 0.0000 0.0000
结果显示,实验1 组与实验2 组感染管理情况评分(85.21±6.54)分、(95.57±8.61)分,T值为6.0600;风险防范评分为(81.51±5.62)分、(92.23±7.15)分,T值为7.4551;住院时间分别为(9.54±1.64)日、(6.21±0.35)日,T值为12.5591,实验2组新生儿感染管理、风险防范以及住院时间情况均优于实验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临床广泛使用抗生素,加大了用药风险,使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提高,增加了多重耐药菌的发生几率[3]。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耐药菌抵抗力较差,若护理管理不到位,新生儿极易感染多重耐药菌,严重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护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
我院将8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新生儿分为两组,实验1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2组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新生儿表面接触、器械采样消毒、感染管理、风险防范以及住院时间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实验2组新生儿新生儿表面接触、器械采样消毒、感染管理、风险防范情况均优于实验1组,住院时间少于实验1组,P<0.05。
综上所述,对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新生儿采取优质护理方式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感染风险,值得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