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峻琴
(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兴 225400)
纳入2017年7月~2019年12月研究时间段内于本院接受宫外孕手术治疗患者共114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护理研究。选取随机数字配偶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组内样本量均为57例。
对照组,年龄区间21~42岁,平均年龄(31.54±3.65)岁,其中经产者50例,初孕者7例,就诊时失血量500~1000ml者3例,失血量<500ml者54例;观察组,年龄区间22~42岁,平均年龄(32.05±3.81)岁,其中经产者49例,初孕者9例,就诊时失血量500~1000ml者4例,失血量<500ml者53例。统计学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后,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经阴道超声、阴道后穹穿刺及血清HCG检测后均确诊为宫外孕,需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均在知情基础上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排除就诊时失血量超过1000ml者;排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者。
患者均接受腹腔镜宫外孕手术治疗。
对照组接受基础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术前根据手术准备指导患者禁食、禁水、备皮、肠道清洁等手术准备;术中辅助医师手术,传递器械;术后监测患者体征变化,并根据术后基础治疗措施实施护理。
观察组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1)健康知识干预:健康知识干预的实施目的是让患者明确宫外孕手术治疗必要性及腹腔镜手术安全性。对此,需由医护人员在术前针对患者术式及宫外孕风险性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并可患者与已治疗复诊患者进行沟通,进一步明确自身病情治疗必要性,且需在健康知识干预阶段,通过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安全性及效果的详细介绍,使患者可有效缓解手术治疗引发焦虑感,积极配合治疗。(2)心理干预:心理干预主要在手术室引导期间开展,待医护人员引导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引导其摆放治疗体位后,引导患者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并通过言语引导患者正念思维,稳定情绪变化,避免心理活动引发术中生理异动,降低手术安全性,且在手术实施期间还可采取保温措施、肢体抚触等形式,增加患者手术治疗安全感,稳定生命体征,加强心理干预效果;(3)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以患者术后康复为主,需在术后有效镇痛措施开展基础上,引导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胃蠕动的恢复,并通过早期进食措施,刺激患者胃肠系消化功能恢复,避免术后肠道并发症的出现。与此同时,还需在术后密切观测患者腹腔内出血情况,并通过体征监测及面色变化监测手段,确保患者治疗预后安全性,进而提升术后康复水平[1-2]。
对比两组护理前、术后不良情绪指标评分变化差异及护理质量评价。
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指标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手术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见表1。
表1 良情绪评分对比(±s)
表1 良情绪评分对比(±s)
组别 n HAMA HAMD护理前 术后 护理前 术后对照组 57 27.21±2.87 17.32±1.59 24.51±2.76 16.48±2.23观察组 57 27.16±2.94 12.48±1.31 24.38±2.97 12.17±1.92 t-- 0.0919 17.7372 0.4764 11.0579 P-- 0.9270 0.0000 0.6347 0.0000
研究组护理质量评价中满意31例、基本满意23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度为94.74%(54/57);对照组护理质量评价中满意28例、基本满意18例、不满意11例,总满意度为80.70%(46/57)。表明,研究组护理质量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x2=5.2114,P=0.0224)
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前,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指标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手术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护理质量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护理干预在宫外孕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借助健康知识教育、心理干预及术后康复护理三方面内容的积极开展,使患者在围手术期内获得综合性护理,进而使其心理及生理指标均可在手术期间保持稳定,积极实现安全治疗预期[3]。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宫外孕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可对患者术前不良情绪起到较好舒缓作用,并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护理应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