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华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不仅能够完善学生的人格教育,同时能够帮助教师落实德育教学,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在提高学习英语质量中,实现自身人文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英语;人文课堂;文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2C-0042-02
人文课堂存在的价值,无疑是通过人文思想的渗透,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而英语学科所教授的内容是英语语言,在语言的背后承载了人文要素,所以,在现行的小学英语学科中也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能够成为教师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资源。在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提高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
一、讲述英语语言发展历程,解读文化承载价值
英语学科所教授的主要内容是英语语言,而语言是文化的象征,语言的发展历程也指向了文化的发展情况,所以,在英语课程的施教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英语语言的发展情况,让学生在追本溯源下体会其中蕴藏的文化元素,认识到英语语言背后的内涵,提升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具体施教工作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对英语这一语言发展历程的介绍,为学生解读在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元素。在课堂中,教师先为学生解说“English belongs to the West Germanic branch of the Germanic family in the Indian subfamily”等內容,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这一语言。随后,教师为学生介绍“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和“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English”等,如English,England和East Anglia这几个单词,是从描绘盎格鲁族的Englisc,Angelcynn,Englaland等词汇发展而来,让学生在对这一语言进行追本溯源中,认识文化在其中的影响,以及其对欧美文化发展、传承的影响等,让学生在提高对英语语言发展历程认识的同时,体会到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小学阶段,教师为学生介绍英语语言的发展情况,能够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语言发展和社会发展、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从而强化学生对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理解,实现人文课堂的塑造。
二、开展人文性质学习活动,强化学生人文体验
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教育活动的有效设计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为了打造人文课堂,教师也应当为学生设计人文性质的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中,体验人文精神。而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够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完成对英语知识的探索,从而在尊重他人、团结互助中,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
以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8 Dolls的教学来说,为了增强学生的人文体验,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人文精神,教师可以为学生组建合作活动。首先,教师向学生教学eye,small等单词,和Hes /Shes...等句式,让学生基于自身的英语素质,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随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eye,small,Hes /Shes...内容的成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再次围绕上述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对于eye、small等单词认识程度较好的学生,能够对组内的其他学生进行单词的讲解,对于Hes /Shes...等句式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也能够向其他学生介绍Hes /Shes...等句式的具体使用方法,以便学生在相互辅助的和谐氛围中,逐步提高对本节课英语知识的学习质量,从而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人文体验。
可以看出,教师为学生组建合作学习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进行辅助学习的空间,使得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中,增强自身对团结互助等人文精神的体验。
三、创建英语人文教育模式,营造课堂人文氛围
教师的存在价值是“教书育人”,所以,英语教师在讲解单词、短语等基础性英语知识之余,也应当发挥“育人”的价值,创建英语课堂中的人文教育模式,营造英语课堂中的人文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行为示范下,逐步形成高尚的人文品格,从而让学生在模仿教师行为中,促进自身人文精神的有效发展。
比如,在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3 A Healthy diet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对“健康饮食”这一主题有所认识,教师向学生提出“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had for three meals yesterday?”“Why do we have to arrange our meals like this?”等问题,并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上述问题的答案。随后,教师请学生举手示意,在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后,学生再向他人说出自己的答案,如“I had two steamed buns yesterday morning.”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能随意打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并仔细聆听学生的答案。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的答案向学生进行追问。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对他人给予充分尊重的意识,在其他同伴讲话时,不随意地打断同伴,体现自身的尊重之意。
显然,当教师从自身的行为出发,打造人文教育的模式,能够实现课堂中人文教育氛围的生成,引导学生在英语教师言行的影响下,提高自身的人文意识。
四、实现直观教育手段应用,打造教育人文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并且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从表象逐步深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为学生讲解一些晦涩难懂的内容,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利于实现人文课堂的构建。所以,在目前网络环境下进行英语知识的讲解,教师应当利用直观教育手段,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整合,以便提高人文教育的质量。
以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教学为例,在这一单元中通过灵动的语言,表达了“the lion”和“the mouse”之间的趣味故事,并且通过这一故事说明了老鼠的机智、勇敢等。但是,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围绕课本上的图画进行这一故事的学习,学生很难直观地体会到the mouse身上的机智、勇敢等,以至于本节课人文教育达不到理想效果的情况。所以,在课堂中,当教师指引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阅读,了解了“the lion”和“the mouse”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与故事相关的动画短片,将“the lion”和“the mouse”之间发生的故事直接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引导学生体会“the lion”和“the mouse”说话的语气以及在动作神态上反映出的情感等,加深学生对本节课人文精神的印象。
可见,教师使用直观教育手段能够呈现抽象化的英语教学内容,将原本暗含在单词之中的人文精神进行直观化的展示,从而打造英语课堂中的人文情境,实现人文课堂的生成。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人文教育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英语教师应当继续研究教材当中的内容,以及其背后蕴藏的人文色彩,并采取更好的方式丰富英语学科中的人文内涵,从而让学生爱上英语,主动学习英语,最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素质和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潘俐俐.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上),2019,(12).
[2]姚主庆.新课改下小学英语实施互动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